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愈来愈近了,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寒冷冬日中,家家户户挂起的大红灯笼、贴起的精美春联,犹如冬日中的暖阳,温暖了人们的心,是喜悦写在了人们飞扬的嘴角。大街上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品味着春节的味道,不知人们所品味到的春节之味如何,而我所感受到的春节之味主要有三味——
春节一味之墨香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的首味是满是墨香的馥郁之味。大年三十一早,我们一进入奶奶家,一阵墨香便扑鼻而来:哦,原来是爷爷这个资深书法爱好者又在挥毫泼墨,书写对联了。爷爷笔走龙蛇间,一个个铁画银钩、箭弩拔张的刚劲字体便跃然艳红纸上。在场的人们无不拍手叫好,啧啧赞叹,随后,我便将这妈妈是情理墨香的春联贴在门上,迎春接福。
春节二味之甜蜜
春节之中,我最喜欢的味道,要数品尝冰糖葫芦时的甜蜜了。走在热闹的街头,一支支竹签上,串满了晶莹剔透的红果,在阳光的照耀下晶红一串映丹心,散发出诱人的光芒,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真可谓是迫兴阑游倦,买步偕返,则必购相生纸花,乃大串糖葫芦。我也情不自禁地买了一串。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酸而不涩,口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声快乐轻盈的响声,春节的甜蜜随之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春节三味之缤纷
夜晚的天空中,礼花升腾,五彩斑斓,绚丽夺目,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火树银花之中。一朵朵烟花骤然绽放,璀璨了整个天际:流星般的火花划过天空,接连不断,等待着人们许下美好的心愿;紫色烟花妖娆地舒展开妩媚的身姿,明艳动人;绿色光圈腼腆地嫣然一笑,与漆黑的夜空相映成辉。这玉树琼花般的世界,在夜空中重现天宫瑶池。春节的缤纷之味便在烟花中绽放开来。
春节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伙伴们,去吧,去寻找,去感受,去聆听,去品味属于你的春节之味!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们一家和小马弟弟一家就要出发去西昌游玩了。一想到有那么多的零食可以吃,不知道明天会看到什么样的美景,我就开心地睡不着觉了。
一大早,我们一家先到雅安和小马弟弟一家汇合,然后去西昌。雅安到西昌的路上有个很长的隧道,名叫泥巴山隧道,过了隧道就看到了艳阳天。
到了西昌我们住进了观海1号酒店。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邛海边。哇!邛海真美呀!湖水蓝蓝的,水面上碧波荡漾,就像一颗颗钻石镶嵌在水面上一样。偶尔有几只水鸟从湖面上掠过,飞向蓝天白云。
第三天我们向螺髻山出发了。在坐缆车时,缆车走到一半时乎然停了下来,紧接着就往后退,过了5秒才开始正常运行,真是有惊无险呀!到了半山腰,我们就看到了被白雪覆盖的树木、石头,一看到雪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跳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就这样打打闹闹地,很快,我们就到了山顶上。从山顶上向下望,就看见了一个很大的湖。湖面呈现给我们的是两种不同的美景,一半是波光粼粼,另一半却结成了厚厚的冰层。我们跑到冰层上面玩起了滑冰的游戏,上山时的不适感悄然离去,我们玩的可开心了!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黄联土林。土林是在约一亿年前的冰河时期,经冰水沉积、流动和受新地壳运动影响,龟裂的沙粒砾层被地表水长年累月的渗透、冲刷、加深、扩大、立柱而形成的自然雕塑博物馆。土林状如云南石林,质地却是黄色砂砾岩土,大多顶部已胶质钙结,不易被风化冲刷,故能长久挺立不垮塌。在那里我见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像擎天玉柱、有的像金箍棒、有的像雄狮摆尾、还有的像八百罗汉。你们看这张,像不像一个慈祥的妈妈背着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在这里爬上爬下,玩的不亦乐乎。
最后,我带着微笑向西昌的蓝天、白云、还有阳光,说:再见了!我觉得这四天是我今年最开心的四天。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春节了真让人高兴。今天,我想妈妈学习包饺子。
一开始,我自告奋勇提出自己摇擀饺子皮。我把和好的面捏的又细又长,再一小段一小段地截下来,丢到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段白面就毛手毛脚地擀起来,不知怎么搞的,饺子皮一会儿像鹅蛋一样扁圆,一会儿像小鸡一样两头翘后来,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擀饺子皮了一段段白面在我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精致的饺子皮。
妈妈在包饺子,我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说:舒颖,你会包饺子吗?我垂头丧气地说:妈妈,我不会包饺子,您能教教我吗?妈妈高兴地说:好的。你可要认真学呀!妈妈教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馅,用食指和拇指把包皮对捏,然后捏两边,不仅捏住而且加上花样。妈妈边示范边讲解,我边领会边实践。按照妈妈操作的程序包好了第一个饺子,往桌子上一放。妈妈忍为住哈哈大笑,说道:简直是个‘丑小鸭。可别小瞧,‘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的。我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一次,妈妈改变了教我的方法:手把手教我包好了第二个饺子;在一旁指导我包好了第三个;让我独立包好第四个饺子。这样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包,桌子上很快就包好了十几只‘白天鹅。
妈妈把饺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饺子味扑鼻而来。妈妈把饺子端了出来,我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饺子是我亲手包的。
结语:以上是小编推荐春节包饺子的作文篇(*)篇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就正式开始了。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是民间送走灶王爷的日子,传说这天,大家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说好话,就给他做糖瓜吃,让他甜甜嘴,保佑自家平安。后来,很多人还习惯吃糖瓜,而且小年到了,就把年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四,大家就开始忙碌了,新春扫尘,要把不好的运气统统扫出门。迎接新春到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杀鸡、宰猪、炖肉蒸馒头,打年糕什么好吃的都样样齐全,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里上上下下打扮得红红火火。家中也烧香,上坟请祖,请祖先回家一起过大年,一直忙碌到除夕。
除夕真热闹,家家开始包饺子,到处都是腌菜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好了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时刻不停。零点后,大家开始吃饺子,吃到红枣饺子有福气,吃到钱饺子能赚钱。这一晚上,大家都不睡觉,要守岁熬通宵。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大有不同,全城都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孩子们玩的摔炮的奏响。
人们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这时,压岁钱也到手了。
初二到初五,偶尔去朋友家串个门儿,此外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磕个瓜子,聊聊天,初六大家就陆陆续续地去上班了,家里也明显冷清下来。
元宵节登场,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街头挂满了花灯,猜灯谜,还需要吃元宵,要去祭祖,送回先祖。五花八门的灯谜,吸引着许多人,一个谜语,大家伙一起猜,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但猜对的往往只有一两个人,甚至没有。再看周围的花灯各式各样,有纱布做的,有花形,有五颜六色的,总之,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晚上。
转眼间,年又过去了。大人们去上班,我们也开始上课了。全城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城又动了起来。
说到记忆中的味道,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是什么吃的,喝的,什么香水之类的,但是我今天想写的味道可不单单是味道,而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年味。
以前那时候过年我们都是和家里人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到外面去去见识外面的风光,团聚,吃一顿大餐。有时候还会去酒店泡泡温泉。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我们全国人民无奈只能被困在家里面了。虽然疫情阻挡的了我们家人之间的距离,但是阻挡不了我们人和人之间过年的热情。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依然团聚在一起,虽然无法出去在过年,但是我们在家里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十分开心。虽然过年我们出不去了,但是我们依然感受着家庭团圆的温暖。只是方式不一样了而已。
以前过年全国各地都会响起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和法律的原因鞭炮声似乎少了很多。虽然没有了鞭炮那硝烟的味道,但我们却又迎来了另外的热潮—电子鞭炮。就连网上也可以常常看到有人发的视频,使用电子鞭炮,鞭炮声发出声音和我们的鞭炮简直一模一样。
以前凡是过年就肯定会有很多人过来串门儿,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没人过来串门了。没人串门儿,有利也有弊。利就是今年我们保住了一大笔资金,但是就是今年过年家中似乎冷淡了许多。
记忆中的年味是热闹的,是非凡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往日的非凡,但是有了更多的特殊意义,因为今年的过年虽然没有亲友的团圆,但却是一场全国同心疫情攻坚战。今年过年的味道,虽然和记忆中的味道差了很远,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和父母更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