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十二(精选12篇)

时间: 2023-09-28 栏目:话题作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

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红军·勇士

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节·感悟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

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触目惊心!是啊,长征的数据触目惊心,长征的经历触目惊心,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触目惊心!

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哪一个细节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

传奇·致敬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往事随着时光渐渐淡去,而红军却永远被历史铭记。

《红星照耀中国》,它以不一样的口吻,不一样的角度去向人们叙说这段传奇的故事,让这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永不熄灭;它也告诉世人: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华大地,也照耀整个世界,照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红军的力量,乃至中国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永远闪耀的传奇!让我们在这里,向传奇,致敬!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更是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读史使人明智。再一次翻开眼前记录传奇的书本,再一次重温这传奇的经典,回首那传奇的时代······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感谢斯诺先生,是他于1936年,在中国革命最危险时期,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国民党的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如实地记录了当时党的领袖、红军指战员、陕甘宁边区群众许多感人的故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通过调查,斯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品质和力量,领悟到中国在历史动荡中前进的趋势和方向,由衷地喊出红星照耀中国。当时红军刚完成长征不久,红军三个方面军加起来才5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也不到10万人,遭受着国民党蒋介石的围剿封锁,在外人看来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红色政权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但斯诺先生却能预见到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他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这颗红星的力量。虽然当时这颗红星的力量还很小,但是却充满了理想信念、坚贞不屈,也因此而必将光芒万丈,照耀中国。红星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靠这股力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正是红星的力量,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纠正各种错误,始终依靠人民并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从东亚病夫走到世界GDP第二的今天,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红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党的力量,它来源于哪里?我认为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紧密的军民鱼水关系,来源于上下同欲的官兵一致。在革命的历程中,许多先烈牺牲了,仅红军长征牺牲官兵达10万人之多,但他们无怨无悔,为了抗日救国、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为了民族复兴,多少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战。该书通过许多小故事,反映出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例如:书中写道我看见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走。从这些事例能看到,红星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紧密联系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谋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该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通过亲身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考察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报告文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根据当时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纪实文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而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既是一本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经典资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八十年前的经典著作,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使人受到深刻的党史教育和党性锤炼,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那异常艰苦的革命岁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当时共产党人正是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共产党也正是秉持了这种理念,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推动革命事业从胜利走上胜利。通过阅读此书,能使我们进一步找到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一步找到和理解统一战线的初心,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画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再创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幸运的斯诺赌博赢200多个大洋后,感概:上帝站在了他这边,他赢了一笔可观的钱财,而且他发现自己是个幸运儿,无论多么艰难,命运都不肯放弃他,这次他又在经济最困窘的时候转危为安,从此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生活,并且他自己创办了《民主杂志》刊物,这份杂志给他和海伦带来了与北平的知识分子和进步学生交流的机会,甚至受邀去燕京大学做讲座,知识改变命运在此深有体现。

当斯诺见到大刀队唯一幸存者王耀庭介绍他们战况后,金四爷得知德芳英勇砍杀了数名日军后壮烈牺牲,流着泪夸奖他侄子是英雄!是夜,王耀庭和沈老板一起给逝去的兄弟们烧纸钱,耀庭拿着她送给自己的护身符,希望能再听沈老板唱一首戏,也算是祭奠这些逝去的生命。斯诺得知这一切后发表了文章:长城抗战就这样以国民政府的妥协而告终,1933年5月31日中日签订了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而蒋介石则率领部队开往江西,誓将红军彻底消灭。作为普通的民众在当时应都可感觉到,国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吗?让人揪心的痛!在1934年10月蒋介石由江西剿共前线,来北平协和医院休养,斯诺以民主杂志主编的身份采访了蒋介石,采访中蒋介石说:红军已经被消灭,我中华民国从此将国泰民安,不会再受匪患的困扰了。两年前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步步逼近、无奈军阀混战、共匪肆掠、国家是内乱频频、我欲抵抗外敌苦于无分身之术啊?而如今,北伐胜利、共匪已灭我中华民国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全民族将精诚团结、易兴邦立国为念,不要被民族仇恨所障蔽,轻言和日本开战,我们不应该轻易的谈论牺牲,除非把我们逼到不得不做出牺牲的最后关头,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所做出的退让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在中国兵法上有这句话: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站!多么慷慨的陈词语言,而斯诺在照此发表了共产党已经被剿灭的文章。

斯诺发表的这篇文章后受到了燕京大学新闻系的邀请担任讲师。斯诺在课堂上说红军已不复存在的内容,被同学大为指责,说作为一个记者更应该亲自采访过红军之后再做定夺,而不是轻信蒋介石的一面之词。这些意见让斯诺大受教育,决心亲自去采访一下共产党的人们。而日军也一直策划要求华北独立的闹剧在上演,日本胁迫宋哲元同意华北五省的自治,且日军还与当地的汉奸暴民联合起来成立了临时政府,控制了冀东的二十二个县,并用飞机大肆散发自治传单。

缺兵少粮的宋哲元得到国府的答复是:党国的最大隐患是共党非日本,在适当的条件下满足一点日本要求,这种回答让身处风口浪尖的宋哲元深感为难。在和国府交谈时日军的土肥圆将军更拿香河的暴动说事,向宋元哲施压逼他同意实行自治,日军拿出南京政府对宋哲元的撤职通知,鼓动宋哲元脱离南京政府。在此危难当头,宋哲元说:即使国府撤掉我的职务华北独立,也不是我宋某人一个人的事情,即便要实行华北自治,也要看老百姓原意不原意。看来宋哲元还是一心为国啊!而此时在北平的进步青年黄华看透了政府的胆怯和日本的阴谋,在演讲鼓动学生们想办法阻止这一事件。他愤怒的演讲如下:同学们今天的报纸大家都看了没有,日本人迫使国府跟他签订放弃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现在又使用军事讹诈手段,企图胁迫宋哲元做他们的傀儡带头开展华北五省的自治运动,虽然宋哲元目前还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国府官员殷汝耕已经落水,做了他们的走狗,大家看看这就是今天的报纸。香河暴动暴民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公开对外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这样一来宋哲元很有可能就会放弃与日本人的周旋,干脆实行自治。同学们华北要完了,我们能答应吗?关东军分离华北主要有三步:第一步他们就是要让国民党中央军退出,让华北的政权成为真空;第二步他们就是要选择傀儡让真正的自治实权落到日军之手;第三步他们就全面施压南京政府,让其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华北的指导地位........。

当斯诺得知国府官员挽回不了华北自治的这个败局时,他把这一重大消息告知了黄华等爱国学子们。他们为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联络了北平的所有爱国学生进行集会,在此期间斯诺也帮助他们联系了所有的外国记者一同报道此事。在游行当日,黄华宣读了集会宣言:我中华人民之受困于专制政府者久矣,民国以还国体改制,以民为主,吾民莫不三呼万岁!以为自是可得解放,乃以政客纵横、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者复从中挑拨鼎革十余年,岁无宁日,人民所受之痛苦依然,吾民庆告政府政权奠定之余,相顾自幸,以为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发生了北平的一二九学生集会运动,而阻止了华北自治。通过这次运动斯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知识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勇气的情景振奋人心。

学生运动之后,当局对参加运动的进步青年开始了大逮捕,这一行动让许多爱国青年对政府完全失去了信任,他们开始向往中国最后的希望——陕北红区。这个地方也是他一直想要探索的地方。

结尾处斯诺和沈慧秋想办法解救爱国学生陆晓萌,而当国军抓捕行动到四爷家时,领头的军官看见屋内供着金德芳牌位,马上让所有人放下枪,鞠躬致意这位英勇牺牲的壮士,并告知这个屋子谁也不可碰。真是:英魂镇国军,致敬真英雄!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红军·勇士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细节·感悟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触目惊心!是啊,长征的数据触目惊心,长征的经历触目惊心,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触目惊心!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哪一个细节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传奇·致敬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往事随着时光渐渐淡去,而红军却永远被历史铭记。《红星照耀中国》,它以不一样的口吻,不一样的角度去向人们叙说这段传奇的故事,让这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永不熄灭;它也告诉世人: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华大地,也照耀整个世界,照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红军的力量,乃至中国的力量!《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永远闪耀的传奇!让我们在这里,向传奇,致敬!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更是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读史使人明智。再一次翻开眼前记录传奇的书本,再一次重温这传奇的经典,回首那传奇的时代······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6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磨难,受尽。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不为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求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那朴实的话语动人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

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7

十九世纪初期到中期的中国,是一个悲哀绝望的世界。法西斯战争侵袭着这片土地,人们对祖国未来的探索屡屡受挫,还有鸦片腐败和清不净的封建残余。万幸,万幸!虽煎熬于最黑暗的黎明前,但也意味着即将迎来破晓的希望。在一片愚昧与晦暗中,一颗红星冉冉升起。1927年,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

在白匪重重封锁下的赤匪是什么样子的?在民间、在官方皆众说纷纭又神秘莫测。记者埃德加·斯诺抱着无数的问号只身潜入重重黑暗下埋藏的那颗红星,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及其为领袖毛泽东所拍摄的照片震惊世界。荣誉背后是一路惊险,惊险的报酬是世间仅有的冒险经历。这是一个西方人的东游记,也是一个革命者后代的寻根问祖之旅。

红星照耀着中国,在斯诺眼里,苏区令人好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受到了多少红色文化的晕染同样是珍贵的资料。理解调查一件事情,必须要立足于其生长的文化,了解当时的局势。斯诺首先乘着火车前往西安,在路上闲谈起红军赤匪,同车的旅伴表达出了与外国截然不同的认知。这也给斯诺敲响了一记警钟,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他必须摒弃所有偏见,以一份纯白的眼光来注视它。西安,中华文明之源,斯诺沿着这片黄土不断深入苏区,也是沿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探寻着中国未来的出路。远古的辉煌与未来的希望,在这个美国记者的身上得到了奇异的融合。

斯诺带着一封隐形药水所写的介绍信,与一位中国地下党员王牧师接上了头。并在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跨越白匪与红匪的分界线,踏入苏区。在这过程中,极为有趣的是与邓发的会面。在国民党的内部,与一位共产党要员惬意的交谈。这似乎也表现出红色政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虽为星星之火,但可以燎原。

在峡谷山路跋涉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见一些小而坚固的房子,一些绿油油的麦苗。是安寨!虽遗憾并未面见毛主席,但见到一位极为优雅,面有长须的清瘦男子——未来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总理。其坚毅的神情以及谈吐中透露出的不凡,令斯诺颇为敬佩。在此逗留两三日,斯诺伴着关于贺龙将军的传言踏上了前去保安的路。斯诺关于这些伟人的所见所闻,大多是平等有趣的,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仿佛我就是斯诺身后的一个红小鬼,在周总理只有一个岗哨的院前走过,偷听前辈讲述贺龙将军传奇般的生平往事。

斯诺在苏区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人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文中的毛泽东与平常人无异,但这无法影响他的觉悟。思想上,他不和他人讨论琐事,他喜欢谈论的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他有想法,并认真准备付诸实际行动。正如文中写到他曾为了长征而进行过体格训练。毛泽东先生的理想远大,目标坚定,行为高尚。正因他的这些品格,才会让全中国人民都认可他这个伟大的领导人。

在作者笔下,我了解到了一个鲜活的彭德怀将军。他工作繁忙,却精力旺盛,并且平易近人,不仅是吃穿用度,就连与旁人比拼也是说来就来。他还喜欢小孩子,在转凉的天气中,彭将军脱下棉衣,给坐在他旁边的小号兵披上了

红军从几百名破衣烂衫、忍饥挨饿但朝气蓬勃、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壮大为拥有数万群众的工农武装,严重的威胁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他们发动大规模攻击,从第一次围剿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红军屡次反围剿成功。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可这并不能打击到红军们士气,他们更加的雄赳赳,气昂昂,和敌人斗智斗勇。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令人惊叹的革命精神,就像一团火焰照亮他们一路的征程。面对国民党的各种封锁,在他们有远见的领导人的指导下,这些青年人用自己的双脚途径了二万五千里,在那段征程中,他们穿越了世上最难走的小道,穿越了亚洲高耸的雪山和宏伟的大河,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举国迁移、飞夺泸定桥、解放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在漫长的征途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最终完成了为后人所歌颂的长征,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在第七篇中,作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红军?人们争抢着回答。其中一个几十岁的少年,即使害怕作者这个洋鬼子,但是仍然站出来,大声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咱们的权利打仗的!共产党红军队伍,从来都是为了人民而战斗的,他们不称自己为兵,而是战士!是人民的战士!在国民党势力大大强于共产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加入共产党?因为信仰,红军战士中大多数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家庭、为土地、为国家而战斗!红军就是人民!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吴起镇遇到的那位电气工程师,徐承志,他放弃了华南高达一万元的年收入,来到陕西这片未开化的荒山之中,就是因为他敬爱的祖父——宁波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老人在临终时嘱咐年轻的徐承志:要献身于提高人民大众文化水平的事业。在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各行各业都在拯救我们的民族,中华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靠着祖祖辈辈,薪火相传!

革命觉悟是所有红军战士最独一无二的,是白军所无法复制的,在红军的政治会议上---在那里,我们能够听到,听到那牢牢根植于红军战士心灵的信念,他们愿意为之去战斗、去牺牲的信念!

书中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国民党宣扬鼓吹,说共产党是无知土匪、强盗。然而斯诺却用事实,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号召中国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用行动告诉了那些侵略者,中华儿女有风度,有气质,也有能力守卫自己的国家。斯诺还在书中写到:还是孩子的少年先锋队员为斯诺不叫他同志而不高兴,他写到,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历经八十多年,硝烟散去,鸟语花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在欣喜的同时,同学们不妨抽出时间,翻开这本《红心照耀中国》,看一看是什么成就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红旗飘扬,红星永照!红日当空,热血永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四篇借由毛泽东的自述阐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毛泽东小时候家境比较富裕,在学堂读书时,在偷看禁书,讨论造反等事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思想。在他长大后的无数次求学过程中,他的革命思想不断加深,对于当今时局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终于,他开始为今后的的事业做准备:走遍湖南五个县;团结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毕业后,他投身政治,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九二一年,毛泽东终于加入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党。在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次次起义战斗后,他开始担任共产党主席。这时,故事的讲述已经脱离他个人历史的范畴,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项伟大的革命运动。红军立下了十一条简明的纪律,在这样的管辖下,它不断壮大。经历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红军成功地完成了长征,扩大了革命根据地。通过毛主席的简朴自述,不禁为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他作为一名卓越的革命家,不但有气壮山河的宏伟目标,而且有绝妙的的文笔和广泛的见识。他能够身无分文就走遍湖南五个县;没钱没鞋时,好友帮他找到出路;又通过同志的帮助,躲过了追捕。这一次次的冒险经历,他结交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广泛的人际关系,为他以后的革命事业做好了铺垫。还有他对农民的重视,得到农民深深的爱戴。由此可见,知识、见识、人缘、品德这些优秀的品质将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好好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修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9

一位英勇的将军,指挥红军完成一次次以少制多的战斗,他就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的伟人面纱被揭开。向我展示了一个坚贞不屈的勇士形象

彭德怀的幼年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心灵。他从小就有能力照顾自己,当被老师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揍了老师一下,这一举动是多么与众不同,使彭德怀先生的勇于反抗的精神爆发出来,这就是彭德怀不屈精神的起点。当时社会的,彭德怀家庭破裂,他的专制祖母甚至把他赶出家门,但是,彭德怀并非近墨者黑,当他看到穷人饥饿、富人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场面后,起了恻隐之心,他带领农民反抗,坚贞不屈地为农民而战,为穷人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彭德怀的思想与共产党发生了惊人的碰撞。当他被逮捕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每次他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次再说,他像所有的共产党人一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威胁,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看到彭德怀昏过去了好几次,从未招拱一项证据,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更为彭德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所感动!

彭德怀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都说童年是长大后的影子,幼时的遭遇使他早已具备了一位红军战士所有的精神。当斯诺采访彭德怀时,他对战术的熟悉对时局的看法让我为之赞叹。彭德怀认为游击战是红军取胜的关键,为了压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红色游击队蓄势待发。他们宣传共产主义,不畏艰险,与农民共同战斗,是不屈;他们凭借极小的兵力与敌军拼博到底,是不屈;他在重重封锁下,用树皮做短衫,把裤腿剪下做鞋子,是不屈是共产主义之光照亮了中国,更是像彭德怀这样战士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为那缕红色增添了光彩!

彭德怀说: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正是他这种以人民为本,以战术为要,以坚持为钢的战斗理念打败了国民党,使红色中国闪闪发光!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更应接下重任,学习像彭德怀那样坚贞不屈的精神,我们要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还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彭德怀不仅是一位红军战士,还是每个共产主义者的榜样。他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闪耀,使他们团结起来,让祖国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0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说实话,我真的非常佩服斯诺,不远万里地从美国来到中国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将这一段鲜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在了这本书中。

在书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这些人物将我们紧系一起,距离感、陌生感都挥之散去。

爱军爱民、和蔼可亲中便是我对毛泽东爷爷的第一印象,在书中,毛泽东爷爷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他生活简朴,说话平易近人,俨然透着慈祥。一卷铺盖,几件衣服,吃着和大家一样的食物,走着和大家一样的道路,足可见他和我们一般。

热心真诚细心礼貌这是我对周恩来总理的印象,小时候对他只是知其名,未见其人,直到现在一次次熟知他,我真的为他所倾倒。淡泊名利,博学多才,奉献自己,善良宠妻都诠释的非常到位。在南昌起义中与朱德等人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在接待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中国困难之际,勤俭节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第一次与斯诺见面就用英语与斯诺打招呼,还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他们身上,有着共同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朱德也是指挥过全军打过大大小小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的五次围剿。他形成了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讲话时也会细心的脱帽。为了早日实现革命事业,他坚定的寻找并要加入共产党,即便在柏林参加共产党卫生院五洲运动被捕,也从来没想过要放弃革命事业。有多少革命战士,就是像朱德这般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直到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在用自己的鲜血和骨灰砌成一座座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而反观现在,我们享受着和平时代的一切美好,却还在不加珍惜,纵情享受,想来未免有点太对不起他们。

革命年代的伟人和战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斗争业绩,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1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该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通过亲身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考察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报告文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根据当时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纪实文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而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既是一本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经典资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八十年前的经典著作,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使人受到深刻的党史教育和党性锤炼,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那异常艰苦的革命岁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当时共产党人正是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共产党也正是秉持了这种理念,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推动革命事业从胜利走上胜利。通过阅读此书,能使我们进一步找到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一步找到和理解统一战线的初心,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画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再创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2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感谢斯诺先生,是他于1936年,在中国革命最危险时期,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国民党的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如实地记录了当时党的领袖、红军指战员、陕甘宁边区群众许多感人的故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通过调查,斯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品质和力量,领悟到中国在历史动荡中前进的趋势和方向,由衷地喊出红星照耀中国。

当时红军刚完成长征不久,红军三个方面军加起来才5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也不到10万人,遭受着国民党蒋介石的围剿封锁,在外人看来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红色政权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但斯诺先生却能预见到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他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这颗红星的力量。虽然当时这颗红星的力量还很小,但是却充满了理想信念、坚贞不屈,也因此而必将光芒万丈,照耀中国。

红星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靠这股力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正是红星的力量,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纠正各种错误,始终依靠人民并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从东亚病夫走到世界GDP第二的今天,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红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党的力量,它来源于哪里?我认为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紧密的军民鱼水关系,来源于上下同欲的官兵一致。在革命的历程中,许多先烈牺牲了,仅红军长征牺牲官兵达10万人之多,但他们无怨无悔,为了抗日救国、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为了民族复兴,多少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战。

该书通过许多小故事,反映出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例如:书中写道我看见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走。

从这些事例能看到,红星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紧密联系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谋利。

    【话题作文】栏目
  • 上一篇:有关关于大亚湾的作文600字(精选10篇)
  • 下一篇:荷塘月色读后感(精选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