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女到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上司对她工作质量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
一位先辈看到她的犹豫态度,不声不响地为她做了示范,当他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时,他竟然从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辈对工作的态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从此她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后,野田圣子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她曾多次喝过自己擦洗过后的马桶里装的水。1987年,野田圣子当选为歧阜县议会议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县议员。1998年7月担任第一次小渊惠三内阁的邮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轻的阁员。
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作文篇(*)篇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命运,用在社交中就是细节有时候决定社交成败。
过于不拘小节,可能会让人觉得太随便,不重视和别人的交往,甚至看不起别人。有时候,和人交恶不是因为大事上让人生气,而可能恰恰是小事让人失望。细节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掉一个人。
有一个人向朋友哭诉,他再也不和小李做生意了。朋友吃惊地问:为什么,他不是很有能力吗?这个人说:是的,他是很有能力,可他在谈判桌上太不注重细节。有一次,我拉着他和一个客户谈生意,他倒好,形体语言极其夸张,客户皱了几次眉头他都不注意。其实,他一直有这个习惯,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却还没有长进,弄得我也把那个单子丢了,人家认为他素质低,连我也被牵连,让客户觉得我们和他不在一个层次上。
其实,小李各方面都很出色,但就是这个说话夸张的小细节,让他在社交中屡屡败北。哪怕他待人再热情、能力再强,但由于他老改不了这个习惯,所以遇到重大事情时,大家都不愿意让他参与,弄得他也很尴尬。
细节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智慧和胸怀,如果在某些细节上处理好,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此人小事都能做好,那做大事也自然可以成功了。
叶至诚在回忆父亲叶圣陶时曾说过,父亲非常重视他在细节上面的习惯,有时甚至让他觉得小题大做。比如,父亲让他给别人递报纸时,必须让别人拿来就能读;给别人递剪刀等尖锐物时,必须让别人可以安全地捏着把儿;天冷时出去要注意关门;进屋要敲门等。这些习惯,叶至诚一直保持着,并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和尊敬。后来,叶至诚明白了,父亲要求的这些细节都是和别人有关的,其实是让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
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些这样的细节,它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却能让我们的格调提升一个档次。有时候,感动人心的往往是细节。
比如,在和别人说话时,微笑着看对方的眼睛;把冷饮包装纸缠在棒上,始终拿着,直到丢进垃圾箱;离开房间时,将灯关掉;让人帮忙时,说一个请字。总之,只有从细节入手,用一颗爱心关注他人,在意别人的感受,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与尊重。
越是成功的人,越注意在小事上维持自己的形象,让别人倍感温暖。小小的举动也可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自己显得更加温情、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一个有名记者去采访一位因献血而染上艾滋病的大学生,据说这个人非常暴躁,几乎把所有来采访的人都骂走了,但记者在深入和他交谈后却发觉,这个人其实非常通情达理,对他的采访也极其配合,让记者掌握了可以写出一篇有深度报道的资料。最后,记者真诚地向他道谢,并说:许多人说你脾气不好,可我觉得你很平易近人,看来传闻不实。艾滋病人摇摇头,说:我确实脾气不好,但对你却例外。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病人回答:因为你是第一个敢主动和我握手的人,而且当时既没有戴手套,也没有马上冲进洗手间洗手。谢谢你的这份尊重。记者恍然大悟。
一个小小的握手,竟然让这位记者获得了报道的机会,想必连记者一开始也没想到。但病人就是通过这个细节,判断出了采访者的真诚和对他的尊重。那次自然的握手,让病人感到了一种平等的尊重,所以他才能敞开心扉,努力配合记者的采访。
周恩来总理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每次坐车,他总会嘱咐司机不要开得太快,以免撞到行人;刮风下雨时,要慢行,别让泥水溅到行人衣服上;开车注意给行人让路,避免妇女儿童和老人躲避不及受伤等。出去住旅店、吃饭,都不忘交钱,并在临走时和服务人员一一握手。
正是这些小细节,让周总理增添了许多魅力,也留下了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
细节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以大多数人对此比较看重。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尺。哪怕其他事情做得再好,一旦忽略细节,也可能功亏一篑。
一位富翁曾感慨地说过:芝麻小事往往不为别人重视,但正是这些小事,帮我取得了目前的成功。所以,要想社交顺利,你也应该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