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一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2003年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将病源指向了野生动物。历史惊人相似,多么让人痛心!请不要侵扰蝙蝠,请不要捕杀穿山甲。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应成为有良知的人们的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失,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疫情让我们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那些管不住嘴的饕餮之徒,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再为满足口福而拿生命当儿戏!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敬畏自然,效法古人,汲取智慧。中华文明延绵不绝,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古人一直遵循道法自然之理,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存智慧。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则中,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中国古人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加以概括。万物自有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如果你不希望受到伤害,就不要去伤害它们。我们要向古人学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谋福祉。
敬畏自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四川90后农村小伙王相军,穿越70多座冰川,用镜头记录下奇妙景色。他原本是为了远离城市,却发现城市影响无处不在,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王相军决定用短视频将这些美好和困境都传递出去。短短两年间,他积累了100多万粉丝。不久前,王相军从荒野走到了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全世界气候专家分享多年来记录的冰川影像。他表示这是起点,不是终点,未来还会记录更多冰川的变迁。王相军向世界呼吁关注气候变化,保护冰川,保护野生动物。人人都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自然环境多做实事,交出经得起检验的答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敬畏自然,弛而不息,實现绿色发展。三代塞罕坝人一心一意种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在荒漠沙地上建起百万亩人工绿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克服了高寒、风大、生活条件艰苦的困难,终于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化蛹成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之以恒,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国家将进一步健全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加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勠力同心,我们携手前行,曙光就在前头!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积极防控,汲取教训,走向理性。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更加敬畏生命。
别让舌尖鲜成为社会险.
这些天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们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与防控救患的同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也陷入深思,而据相关追溯报道,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就是一家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市场,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关联大众,大多数野生动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的不同病毒,而食用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近些年的SARS病毒、鼠疫、H7N9、埃博拉病毒,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血的教训,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吃野生动物,不要以吃野生动物为滋补;不要以捕食野生动物为骄傲;不要为了尝鲜而成为社会的危险!
野生动物同样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也是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护者。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尽享美味资源,却还在找寻所谓的舌尖刺激,开始大肆猎杀野生动物,根本不去考虑所产生的后果。而今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情所带来的危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紧张,焦虑、紧张、不安的的同时,回首我们过去的种种,是否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愚蠢行为而感到懊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恶性饮食文化,如果没有不良饮食习性,如果没有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如果没有野生市场,根本不会发生此次疫情,更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蝙蝠、野猪、蛇、果子狸还是浣熊或者是黑猩猩、黑熊,它们身上都寄宿着各种各样的病毒,这些病毒在动物的身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人类具有很大的伤害,可若不是我们自己发生了愚昧的行为,它们又何曾危害我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拒绝野味,拒绝追求野生舌尖新鲜!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明确捕杀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心怀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惜;不抱骄奢心理,拒绝刺激拒绝野味。并且,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相关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无论你的家乡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我们都应该共同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倡导健康的饮食文明。
让我们一起从下一餐开始,拥有更健康更科学的饮食习惯,爱护动物,不把野生动物端上餐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建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