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着那美丽皎洁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更想到了那诱人的月饼。
月饼是个胖家伙:圆圆的身子,不时挺着个大肚子,肚子上时隐时现有着“月饼”两字,里面还装着馅呢!
可想而知,一口咬怎么能不让人心动呢?“哇”我咬了一口又一口,滋润滑口,味道鲜美,松香柔软,吃了之后仿佛自己身在一条巨龙之上,漫天遨游,微风拂过,使人感受非凡,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吃着吃着我不禁流下了热泪,眼前浮现出了嫦娥为了天下百姓奔月的情景。耳边一一回荡着爷爷奶奶那仁慈,亲切地叫声,涌现着他们那和蔼可亲的脸庞,这小小的月饼包含着全国人民对异在他乡而久久不能返回的亲人的缅怀,它是可贵的,是美味的。月饼在许多人眼里虽然普普通通,但在我这里它至高无上,伦以无比,那还要从前一年中秋节说起,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月亮照亮了大地,我和父母在院子里赏月,唯独缺少了爷爷奶奶,“叮铃”忽然电话来了,是爷爷奶奶的,我欣喜若狂地拿起了电话喊道:“爷爷奶奶你们快回来过中秋节吧!”“孩子,对不起,今年我们很忙,没时间陪你,以后我们一起过,好吗?”我点了点头,“告诉你,我吃了月饼就,就仿佛看到了你我就不孤独了,要是想我们了也尝尝那美味的月饼吧。“真的,我吃了以后开心了起来,望着这充满温馨的月饼,笑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远在天涯,但同在一片蓝天下,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和你们团聚。啊!月饼你托付了所有人的思念,我爱你,我喜欢月饼。
“吃”人人都会,可所谓吃也分许多种,分为填饱肚子和品尝美食中的韵味。我就是属于品尝美食这种类型!
那天上午,妈妈在家做了一大桌子香喷喷的饭菜。还没进家门,我就已经嗅到了红烧肉、酱排骨、可乐鸡翅的味道……冲进家门,书包一扔,忘了洗手,奔到餐桌前,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块排骨,先放到鼻子跟前嗅一会儿,然后像骆驼那细嚼慢咽。吞到肚子里,再打个嗝,慢慢享受着美食的无穷魅力。“笛笛,你看你那黑鸡爪几天没洗了,可别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粥。”妈妈怒斥道。唉!正在享受美食的我,被老妈打毁了节奏。我把双手沾了一点儿水,就赶紧回到餐桌旁,继续享受那既香喷喷又可口的美食。
一次,妈妈的朋友聚餐,请客吃虾,我也抗拒不了诱惑跟着去了。虾一上桌,便被我那犀利的目光给盯住了,怎么都逃不出我的视线。我拿起筷子,迅速夹了一个最有营养价值的大肥虾,放到盘子里。什么也不顾,连一次性手套都没戴,赤手拿起红润的虾,放在手里,细细的打量着,再放到鼻子前嗅上一番,似乎是绝世美味。继而先抠掉虾尾,放到嘴里吸溜一会儿,把汁都吸进去,一滴不剩。再把虾头撇掉,用指甲把皮里的肉挑出来,一点营养都不肯漏掉。此时就只剩虾身了,把皮一去,一大块肉放到嘴里,嚼呀嚼,直到嚼成碎渣渣才咽到肚子里。啊!这样吃虾,简直是把它的营养物都吃得一滴不剩。
为了能吃遍全天下的美味,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国门。
“笛笛,赶快吃!还有这么多等着你吃呢!”妈妈说道……
如今,“月饼”已经不再是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的美味,但是提到上海的美食、小吃,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老大房”的鲜肉月饼。
“刚烤出锅的鲜肉月饼,香味四溢。先咬一口浸满了肉汁的酥皮,酥脆咸香,再咬一口,满满的q弹肉馅”,这味道真是好极了!想到就让我口水直流……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想吃到这一口,也是要颇费一番周折的。我和妈妈一大早就乘坐隧道六线,来到了人民广场,先去了上海博物馆,然后再到南京路“老大房”排队买月饼。如果不认识这老字号的月饼店,也不会找不到的,只要你看南京路上排队最长的那家就对了!
妈妈说月饼是现烤现卖的,所以每一锅出炉只能卖100多个。真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呀!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轮到我们了!店铺厨房里一个穿白衣戴白帽的大师傅守着两口大锅,隔几分钟就掀开锅盖给每个月饼翻个面,就是好像是烤制小月亮似的。这么热的天,大师傅站在热锅前,侍弄两大锅月饼,每一步骤丝毫不得马虎,真够匠人精神!
妈妈给我买了四个月饼,我一口气就吃掉两个,味道和我想的一样,真是太好吃了!
王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周末在家包饺子。
为了完成老师给我的任务,我们决定晚上包饺子吃。下午,妈妈把饺子馅剁好了,粉红色的肉末配上绿油油的芹菜看上去诱人极了!妈妈把馅放进了冰箱,五点半左右我和妈妈开始包饺子了。我拿起一张白如雪的饺子皮,又用筷子夹了适量的肉放在皮中间,然后用食指沾了点自来水在皮的边缘涂了一圈,水饺皮边缘像亮粉一样闪闪发光,我在皮的边缘折起皱边,皮就像老太婆的脸,我再把饺子边缘按紧。很快,一个挺着肚子的小胖子就在我手中出现了,它就像不倒翁似的摇摇摆摆,过了一会儿,这个小胖子又像保安一样站在桌子上站岗了。
饺子包好了,妈妈把一个个饺子放到煮沸了的锅里,饺子在水中跳舞。很快,饺子就烧好了,我夹起个胖乎乎的饺子,咬了一口,真好吃呀!
明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动物园春游,要求自带便当。
我想做葱油饼当主食。要想这葱油饼做的好吃,必须要掌握它的做法,妈妈说她也没经验。然后,我们按照手机百度上的操作跟着做。
首先,我把面粉放在盆子里,再加入少许盐、鸡蛋和一些水搅拌,再揉成一个大面团,面团揉好后,要醒30分钟,使它变得更松软一些。我在醒面的时候,趁机把葱洗好,我拿着菜刀在切葱时,妈妈不时地叮嘱我:“要当心啊,不要切到手。”我心想:我才不怕,切个葱简直是小菜一碟呢!葱切好,放上盐、花椒粉、油拌均匀。我把醒好的面团切成一个个小剂子,放上葱,再用擀面杖摊成一个面饼。结果,我弄成一个不规则,厚薄不一的“四不像”面饼。
看着简单,结果操作起来难度不是一般大。原来做面食、做菜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呀。
最后,我把面饼放在烧热的平底锅里煎,我听到锅里发出“滋、滋、滋”的声音,马上闻到一阵葱香四溢的味道,这时,面饼表面冒出了几个大泡泡。“可以翻面了”耳边响起了妈妈急切的声音,我用铲子很轻易的把饼翻了一个面,一块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地拿起饼,一口咬下去,烫的我“哇哇”直叫,饼又脆又香,味道好极了。
我有一个蓝色的便当盒,非常好看,一格放主食,一格可以放水果。我把切好的饼整齐地摆放好,又在另一格里放好水果,一个有营养又美味的便当就完成了。
我期待着明天快点到来,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
今天上午,我们在教室里开了一个美食会。
我做的是蜂蜜核桃仁,吃起来甜甜的,香香脆脆的。就像是可以被嚼碎的糖一样!
第一个环节,老师让带作品的上去介绍自己的“杰作”:最先上去介绍的是我,我给大家介绍完了,然后又该下一个人……一共上去了八九个人。
第二个环节:让带照片的人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那些带照片了的就把自己的作品带上去展示了一番:邢博做的好像是青椒炒鸡蛋,薛刘妍做的是水果沙拉……他们做的都很漂亮!
Ladiesand砖头们,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品尝那些愿意上去让别人品尝的人的杰作,我参加了,朱玉鑫也参加了……然后同学们一排一排的上去品尝,品尝过后,还要评价谁谁的好吃。
每一排都品尝过了,老师也品尝过了,然后,大家就开始评价了:谁谁的好吃,为什么。最好笑的是杨涵宇的,他说他在某一个菜中尝到了母鸡下蛋的味道!
最后,老师就让我们评出美食王,评出的美食王有我和席一鸣。我好高兴,我获得了美食王的称号!!!(作者:李淑瑶)
水晶虾饺是我的家乡——广东的著名风味小吃,也是我吃过的食物中既具有眼福,又具有口福的美食了。
水晶虾饺一上桌,就备受瞩目。它的外皮呈透粉泛白的颜色,紧紧地包裹着虾仁、蔬菜和秘制酱料,真可谓是“仙女下凡”啊!再细细一看,水晶虾饺不仅有晶莹剔透的外表,还有新鲜可口的食材。
水晶虾饺的做法也并不复杂。先擀好饺子皮,然后准备适量葱姜、料酒、酱料、鲜虾和猪肉。用淀粉撒在猪肉和虾仁上,去除腥味。再放入少许配料,均匀搅拌后加上葱花点缀色彩。闷上5分钟,加入猪油,揉成面团。其中注意蒸时要小火,面皮要擀得较薄。后面的程序就跟包饺子一样。
我虽然不想吃掉它,但受到扑面迎来的香气的吸引而垂涎三尺,才情不自禁夹起一个水晶虾饺塞入嘴中,第一感觉就是一颗大肉球在嘴中翻滚,一咬下去,虾仁与猪肉混合在一起,在牙齿之间来回弹跳,忍不住连连赞叹,直到词穷为止。吃了一个,全身便微微热了起来,接下来,便开始了“虾饺大屠杀”,你瞧,一个个虾饺壮烈牺牲了。我又施展起“舔舌神功”,用舌头把盘子里的残渣卷入腹中。尽管这样有些恶心,但还是不由自主。我不由感叹:“此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广东一绝,快来一起尝尝吧,要不然可就没了哦……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和姐姐,还有妹妹一起到步行街的麦香城吃饭。
我一推开门,就有一阵凉风吹过来。里面开了空调,很舒服。
我们进去第一个事就是疯狂的点菜。我们点两个鸡腿、两碗酸辣粉、一盘凉面、两根鱿鱼丝、四串里脊肉、四串骨肉相连、两串金针菇、一碗扬州炒饭、两根香蕉。
我和姐姐吃凉面时,感觉我们都可以喷火了!妹妹吃完香蕉后,觉得自己没吃饱,就来拿我们鸡腿肉。姐姐知道后迅速吃完了鸡腿,妹妹只能来吃我的了。没办法,只好分给她一点了。
妈妈还剩下了一些粉,让爸爸来吃。爸爸吃了后感觉味道不错,又点了一碗粉。
还有一件事,我们点了一碗扬州炒饭,还没有几分钟就到了。然后又来了一碗扬州炒饭,是四号的。我们的桌号就是四号,我都不知道哪个是我们的了。
麦香城的小吃真棒!我爱那个地方!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最后一扭光”秋意渐浓,鳜肥蟹美,正是吃蟹黄汤包的好时节,我们一家三口也赶到了淮海东路的老东门准备尝尝汤包的滋味。
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蟹黄汤包出笼了!整个汤包呈半透明状,馅料隐隐约约的映了出来,透过腾腾热气,只见汤包里的鲜肉汁调皮的上下滚动。每只汤包都如一朵即将开放的菊花,而汤包中间的蟹黄就像菊蕊,在酷热中含苞欲放。“菊花正值蟹黄时,皮薄馅多蟹味鲜,入喉顿觉身心爽。”人们常用这首民谣来赞颂美味可口的江南汤包。
别看只是一只小汤包,做起来可讲究了。首先取蟹黄鱼肉冻为主料,抓一些鸡丁、猪肉、竹笋绍酒熬成脂膏。制作时,揉面人用水调出适量的精面粉和虾丁混合。用力搓揉后擀成看似一模一样的圆皮,再用小勺挖出适当的肉馅,均匀地铺在皮上,用手一捏,转眼间一只小巧玲珑的汤包便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最后再放进笼里,用急火蒸熟,淋上醋,倒上香菜,一笼色香味俱全的汤包便上了桌。
汤包一上桌,我便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筷子,看着皮薄如纸的汤包,口水在嘴里打转。小心翼翼夹起一个汤包,在薄薄的皮上轻轻地开了个口,一股肉汁顿时涌了出来,吸一口,嗯,浓浓的肉香,鲜鲜的蟹香,淡淡的清香,全都结合在一起,真是美味呀!沾一点醋,撒一点香菜,把皮儿和肉完美的送到嘴里,这种味道实在是把我陶醉。蟹黄汤包咸而鲜,香而不腻,入口即化,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在明媚的早晨,与一笼汤包相伴,好一个惬意的早晨。我爱这味道鲜美的蟹黄汤包,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