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5篇)

时间: 2023-12-07 栏目:热点作文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篇1

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moreandmoregreenhousegasesarebeingdischargedintotheair.CO2makesupabout70%ofthegreenhousegases,whichisconsideredtobeoneofthegreatestcausesofglobalwarming.Ithasharmfuleffects,causingthesealeveltoriseandmanynaturaldisasterstostrike.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占大约70%的温室气体,这已经可以认定为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全球变暖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带来许多自然灾害。

Sowemusttakeeffectivemeasurestosaveourplanet.First,weshouldusemorecleanenergyandlesscoalandoil.Second,weshouldgotoworkonfootorbybusinsteadofdrivingacarifpossible.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拯救我们的地球。首先,我们应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和石油使用。其次,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步行上班,或者是搭乘公交车,以此来取代开私家车。

Third,weshouldplantmoretrees,becauseplantscanturnCO2intooxygen.Moreimportantly,weshouldformthehabitofsavingenergyinourdailylife.

第三点,我们应该种植更多的树,因为植物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JoozoneNote|oxygen:氧气)的。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一个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篇2

关键词:功利化生态伦理女性伦理人文学科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TJWW12-023);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英国小说中的都市文化困境研究”,项目批准号:11BWW045

麦克尤恩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追日》被批评家RichardKerridge认为是第一部由著名作家撰写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小说,受到广泛关注。[1]《追日》以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开发可持续清洁能源为宏观背景,除探讨迈克尔・别尔德的情感和学术生活之外,还表现了伊恩・麦克尤恩对于生态与女性的关注。《追日》中别尔德不遵守其伦理道德定位,深陷多种伦理道德困境,本文主要对其扭曲的生态伦理与淡薄的女性伦理展开讨论。但本文并不是对其品质进行批评或盖棺定论,而是试图揭示麦克尤恩对当代社会都市精英扭曲伦理观的暴露,对社会道德丧失的讽刺。

一、生态伦理

《追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发表环境并不寻常。2007年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又一次确认气候变化是存在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是有害的;亟须紧急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把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推向了高潮。[3]《追日》以气候变化为线索,体现作者高度关注时事,关注生态,关注自然。而小说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又体现出大众对生态与自然的错误理解。书中所截取的别尔德的近十年的人生轨迹恰好平行于人们对待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变化路线:从怀疑到相信,再到质疑。

(一)北极科考(2000年)

别尔德的两次远距离出差,一次北极,一次新墨西哥州沙漠,都是人迹罕至距离文明道德约束力较远的地方。麦克尤恩说,“这部小说开始于一个冰冻的峡湾”,[4]他自身的北极经历为小说这次北极科考奠定了可信的基础。最初,“对于气候变化,别尔德半信半疑”,[5]18对于灾难说与末日说“他无动于衷”。[5]18当时的他正在考虑自己即将结束的婚姻,为躲避帕特丽斯的冷漠以及汤姆的纠缠而出差北极。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在能源中心的工作与气候问题有直接利益关系而开始接触自然。

这次荒唐的科考,“别尔德居然是混在这一堆热忱的艺术家里唯一的科学家”,[5]77“别尔德每天都要在船外呆两三个钟头,跟别人一起无所事事地闲逛”,[5]90科考价值极其有限。这群关心气候变化的理想主义艺术家,具有模糊的生态关怀意识,试图以冰雕舞蹈等艺术形式传播气候变暖问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却狭隘地只作表面文章,没有承担保护生态自然所想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无法催生出有实际价值的保护方案。

“生态伦理所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6]北极科考中的更衣室就是麦克尤恩塑造的整个生态的一个缩影。在小小的更衣室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文明与自然的关系都呈现失衡恶化状态。更衣室内的装备如同整个地球的有限资源,这群考察人员则代表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人类。更衣室的混乱暗指整个社会的秩序道德的沦丧,而对资源的疯狂抢夺使得众人陷入资源不足、资源遭到破坏的生态困境。令人惊奇的是,别尔德自身虽然也是更衣室混乱的创造者之一,但是他关注到了这场资源的争夺战,“更衣室的丢人行径又怎么解释呢?显然,这是一个关乎人性的问题”。[5]100叙述由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将读者拉入思考阵营,“我们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呢”?[5]100

北极熊在小说中可以理解为自然的一个代表,人与北极熊的关系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雕刻家耶稣将雕刻对象从企鹅改为北极熊,但这并不代表他关爱动物或敬畏生命,而只是因为全球气温变高而催生出的艺术对象。“当人们扎堆于用再现生态危机的方式来呼吁环保时,难以避免将自然当做对象,并将自己对自然的阐释强加于自然;唯有拉开距离才能通观全局,用真正符合生态伦理的生态整体观去体会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体系”。[7]小说中主人公遭遇北极熊,事后将这一经历当做炫耀的资本,将仓皇逃命吹嘘为熊口脱险,充分暴露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将自然当做陪衬物、被征服者,不能客观地描述人与自然关系。

(二)会议致辞(2005年)

别尔德参加能源会议,不仅是为了推广太阳能技术,更是为了将其变为赚钱新路径。别尔德对待气候变暖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四处说服投资人相信世界能源将要枯竭。“这座星球,他说,嘴里冒出来的话让自己也吃了一惊,病了”。[5]182

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人格观念。别尔德及一系列投资人所关注的是能源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能源能为他们带来多久多大的利益。麦克尤恩直接引用长达十几页的会议发言稿,看似非常科学真实性。但麦克尤恩通过发言过程中别尔德不断“想吐”、“恶心”[5]185表现出其对发言内容的不信任与讽刺。太阳能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等多项优点,却因无法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被投资人质疑,而“石油问题分析家”[5]193可供应五十年的石油储备提议却可打动所有的人。无人考虑当这些有限资源用完之后,后代将如何生存,自然与人类的平衡将如何维护。麦克尤恩通过无名投资人之口透露出经济利益才是环保能源业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麦克尤恩从人对自然、人与社会的态度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突出这些所谓的环保能源业的人员实则是利欲熏心、鼠目寸光。

日光在文中不仅是主人公所追求的新能源,也是代表生态揭露人性的一个重要意象。作为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无限资源,日光引发别尔德对待生态问题态度的转变,引发技术剽窃抢夺事件,使得人类的贪婪欲望扩张。叙述者以日光所带来的紫外线过度照射而引起的皮肤癌来暗示主人公伦理的进一步缺失。太阳也有黑子,日光的背面即为黑暗,正是文中藏污纳垢、伦理秩序紊乱的隐秘场所。

二、女性伦理

麦克尤恩实则是一个女性主义维护者,他曾说,“我有一个浪漫的见解就是如果女性思想被解放,世界就会恢复”。[8]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将女性被定义在家庭妇女的角色上,职业中的女性尤其是学术界女性一直处于弱势边缘化的地位。女性伦理是指女性之间、女性与男性之间、女性与家庭、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之间伦理关系的总称,它既是妇女以女性角色对面临的道德矛盾的反应,也是整个社会对女性提出的道德要求。[9]小说中别尔德不自觉地以男性权威自居,对女性以及人文学科进行了抨击。

(一)抨击女性(2005年)

在物理学会议上,南希・邓波儿作为与会的唯一女性学者,以骄傲的姿态进行演讲,却遭到主人公别尔德“更多的女性从事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更多的男性从事工程学和物理学”[5]164的质疑,别尔德认为“在统计学意义上,男性与女性的大脑确实具有显著区别”,[5]164暗示女性整体不如男性。麦克尤恩以第三人称内视角表现别尔德的狂妄,以及对女性价值的偏见认识。在一个星期后的辩论中,别尔德依然没有认清自己的错误,试图以“女孩的语言技巧的平均水准高于男孩时”[5]170来提高女性的地位,却遭到全场的嘲笑,被扣上“霸权主义”[5]170的罪名。这次男女科学家的较量可以清楚地看出别尔德完全缺乏对女性主义者的尊重与理解,认识不到女性在社会与职业中的平等权利与地位,完全缺乏女性伦理的概念。

别尔德带有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言论遭到了南希的强烈抵抗。“在我出门呕吐之前――我是说剧烈呕吐,为了刚才我听到的那些话――我想先宣布辞去在别尔德教授的委员会里担任的职务”。[5]165自资产革命胜利后,长期被压抑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10]女性运动唤起了女性对权益的维护意识。南希的抵抗就是争取女性话语权,争取女性地位的表现。别尔德完全没有构建女性主义意识,因自大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在争论中铩羽而归。

(二)女性人文(2009年)

虽然时间进程到2009年,但是叙述者却将故事时间转回到40年前,回忆起别尔德追求第一任妻子梅西的过程。正如《在切瑟尔海滩上》是麦克尤恩对6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反思,《追日》也透露出作者对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的回忆。以叛逆为主的嬉皮士运动,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反对传统两性观念。梅西就是一个典型的嬉皮士,外号“贱妞”,[5]247不仅蔑视传统,行为奔放,思想先进,而且试图说服别尔德也加入追求时髦的潮流中,可以说梅西对别尔德有着深刻的影响。为追求梅西,别尔德花费一周突击约翰・弥尔顿的诗歌,“突击弥尔顿的那一周让他怀疑这些玩意就是天大的骗局。读这些东西是挺辛苦,但他并没有碰到什么能稍许在智力上构成挑战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跟他每天在自己的课业中遭遇的困难等量齐观”。[5]247别尔德将追求女性与人文学科画上等号,认为人文学科简单易懂,认为人文学科无法与科学等量齐观。作者麦克尤恩却是一直试图证明文学的力量,他以物理学家别尔德的视角透露出社会上科学人才对人文学科的不屑一顾。麦克尤恩作为一个小说家,能以假乱真地描述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对此偏见的最好回击。

梅西作为文中重点描述的女性角色之一,在当时宽松的伦理环境下,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并认清自己的伦理身份,对女性伦理建立有着强烈的诉求。别尔德面对梅西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感到无所适从。“此时此刻,别尔德只觉得有一种强大而陌生的情感油然而生,让他喉头发紧,胸腔里发出一声呜咽,他根本无力抵挡”。[5]255女性伦理的构建,必然要求男性放弃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地位身份,而这恰恰是别尔德几十年来一直缺失的。别尔德可以看做是许多怀有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精英的一个代表,他们以其自身智力优越性居高临下俯视女性与人文学科,无法认清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地位。

三、结论

日光作为小说题目与小说线索,显现出追日者们黑暗的身影。别尔德的内视角虽然可以帮助其为自己的行径做辩解,但是却无法掩盖其功利之上的野心。麦克尤恩以几近写实的方式暴露出科学家功利化处理生态问题、偏执叫嚣男性中心主义的一面,否定了主人公别尔德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人士的生态伦理与女性伦理观,无情揭示了生态良好、男女公平的社会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差距。

参考文献

[1]RichardKerridge.TheSingleSource.Ecozon@:European

JournalofLiterature,CultureandEnvironment[J].2010,1(1):

155-161.

[2]IanMcEwan:ContemporaryCriticalPerspectives,2ndEdition

[M].A&;CBlack,2013:123.

[3]王绍武,葛全胜,王芳,闻新宇,黄建斌。全球气候变暖争议

中的核心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6):656.

[4]Levy,Paul.FromSteamyItalytoFrozenFjords;Areviewof

“ThePregnantWidow”byMartinAmisand“Solar”byIan

McEwan[N].WallStreetJournal(Online),2010-3-25.

[5]伊恩・麦克尤恩。追日[M].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12.

[6]郑慧子。生态伦理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4(5):80.

[7]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

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1):100-107.

[8]IanTongue[EB/OL].TheGuardian,2001-

10-13.http:///bib/articles/mother-tongue.

html.

[9]张水华。女性伦理问题研究[C].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

――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

Peoplearoundtheworldmayfeelthattheclimatehasbeengettingsteadilywarmerandwarmerinrecentyears.Placeswhichusedtobeabundantinsnowfallhavefrequentlyexperiencedsnowfree(无雪的)winters.Droughtlastslongerinsomedryareas.Peoplefindthatwithoutairconditionerstheycouldhardlyworkorfallasleeponhottersummerdays.

世界各地的人们可能觉察到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已经逐渐变暖。有些过去会大量降雪的地方现如今却频繁地经历无雪的冬季。一些原本干旱的地区如今也在遭受更持久的干旱。人们发现,如果没有空调,他们几乎无法在炎热的夏季工作或入睡了。

ThesideeffectsofglobalwarmingarealarminS.Awarmerglobalclimatemeltstheicecaps,raisingsealevels.Whatismore,itdisturbsweatherpatterns,causingdroughts,severestorms,hurricanes(飓风).Peoplesufferalotfromdisastersrelevanttoglobalwarming.

全球变暖的副作用是一系列的预警。全球气候变暖会致使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另外,它扰乱了气候模式,导致干旱、严重的风暴甚至飓风。人们因全球气候变暖遭受了很多相关的自然灾害。

Tostopglobalwarmingweshouldmakeimmediateandcontinualefforts.Wehopethesituationwillsoonchange.Globalwarmingcatchesandholdsourconcern,foritaffectsusandwillaffectourlatergenerations.Wecannotwaitanylonger.Doit.Doitright.Doitrightnow.

阻止全球变暖是我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和持续不断的努力的'事情。我们希望当下的境况能够很快得到改观。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也将会影响到我们的后代。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行动方式,马上行动起来。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今教学包括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我在此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中职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合作学习设计,精心选择内容与时机

案例: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Unit15“FocusonGlobalWarming”阅读部分

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阅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全球变暖的事实,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思考相关的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学主要包括四个任务,Task1:课前讨论,Task2和Task3:阅读练习,Task4:课文的拓展及应用,如何减缓全球变暖。

教学过程概述:这是一节多媒体公开课,课前教师和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Task1部分,每组学生分工明确,S1(student1)收集了2010年的国内外自然灾害的图片及说明,S2整理归纳,S3负责英语解说,S4协调与各组的收集材料。Task2和Task3涉及提高阅读能力和技巧,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练习完成后,辅以学生相互交流核对答案。对于知识语言点的处理,主要是这样的:小组分任务―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总结难点―组际交流―教师解惑。Task4为写作应用部分,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小组成员先表达不同的观点,S1负责记录,S2查询资料,S3整理,S4负责协调及张贴,课余时间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其他组的作品,也可以互相批改。

案例分析: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该案例中老师多次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每次合作形式不同,内容明确,既有小组合作又有个人自学,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合作学习的时机比较恰当,既有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该老师在进行每次合作学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学生们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找到了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设,激起了学习的热情。

教学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好课前设计。尤其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合作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教师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小组研讨。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为合作学习小组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

案例:

教学内容:中职教材第二学期Unit2“GrowingUp”的口语部分。

教学要求:本单元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向别人请求帮助,或者提供帮助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概述:老师在这节课中同样使用了小组教学,分别使用在朗读、角色表演及情景对话中。在分组的问题上,老师总体采用了就近原则,讨论时前排同学面向后排同学,对于个别有明显差距的小组进行临时调整。但在角色表演和情景对话中,还是出现了学生互相推诿的现象,学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不熟练、不自然。

案例分析:在我所听的19节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中,有16位老师在小组组建上采用了就近原则,即小组合作时前排同学面向后排同学,人数固定为4人,有2节课中,采用6人一组,有一节课采用8人一大组。在人员分配上,有13名老师反映,分组时要考虑到性别,成绩的平衡搭配,但很难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学习习惯、个性特点,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小组任务的分工,有7名老师说自己基本了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分工,在课堂中也是这样操作的,即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分工、协调关系、控制进程并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督促每位组员完成学习任务;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情况,并总结学习结果;汇报员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学习结果;联络员负责与其他小组联系,争取帮助,使组与组之间相互激励,力争上进。其余的12名老师要么不知道,要么听说过,但没在教学中使用过。

对应解决策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如何分组关键在教师。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划分方式,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特点,教师要通过测验、观察等手段,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和爱好、个性等组成合作小组。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技巧

案例: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Unit8“ChristmasTree”阅读部分。

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阅读课文的学习,了解圣诞树的由来,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学主要包括三个任务,Task1课前讨论,Task2阅读练习,Task3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概述:首先,老师运用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和图片引出Task1课前讨论,即让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的内容。Task2部分,给出学生6―8分钟的时间来做阅读练习,对于文中的语言点,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Task3的课文复述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全是男生的班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说,对于课前讨论部分,老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圣诞节的内容,但是只有一个小组稍做准备。对于文中的语言点Task3的课文复述,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有些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小组直接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聊天,剩下寥寥无几的学生,要想合作也很难进行。

对应解决策略:学生合作意识必须在平时培养,特别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智商和生活经历,所以他们的认知、情感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在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多给予关爱,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勇于发言的习惯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全球变暖英语作文篇5

一建构主义理论

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它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最早的建构主义可以追溯到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认知发展理论,此后有很多学者投身于相关的研究当中。经过时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已经获得发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已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学习本质的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所赋予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是大脑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通过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与其他人的互动发展而来。知识建构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会通过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来主动选择和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简单地说,学习就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学生、老师、任务和教室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成因素,其中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去认知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获取新知识。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学习的期待、动机、意图和现有知识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和学生的作用与角色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量学者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建构主义还很看重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互动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这些关注点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被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老师仅仅是支持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老师仅仅起到支持性作用。其次,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创设,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意义的建构。另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互动与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如果我们用建构主义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必须保持一个沟通互动的双向关系。

二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一门知识的掌握是与他人、外界不断进行互动的结果。学习者不仅能从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例如老师或者同学)或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建构意义而获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建构主义的特点,这个理论与多媒体教学的原则是一致的,因为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建构主义理论在很多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概括来说,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做出了一个全面的阐述。通过这样,人们熟知了“构建”这个概念,以及构建学习环境的方法和方式。其次,它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认知被认为是人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同时,它认为个人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而认知就是一个创建新的个人理解或者新的意义的过程。学习不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单一地接收新知识或者新信息实现的,而是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最后,它不仅强调了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指出了老师们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对意义建构起主动作用的不仅有学生个人,还有信息处理的呈现者——教师。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很难起到主要作用,他们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用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取代领导者和灌输者的角色。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把教学模式从教学向学习过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和技巧,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去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众所周知,教育不应该仅限于学生阶段,而应该贯穿一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认知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英语教师身上来,他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明智之选。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级英语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但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练习所学知识的机会。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在现实语境中分析、聆听和学习。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同时进行看、听和做出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记忆和学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老师们可以以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基础,将多样化、情景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跟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教学技术更能符合当代的学习需求。在笔者看来,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呈现丰富的信息当今网络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全世界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新的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信息。多媒体可以让图片、动画和声音等融入课堂之中,这就提高了我们呈现材料的能力。图片、动画等可以把科学理论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可以观察动态的实验,近距离地观察微生物,并且可以用鼠标或者键盘去操作图像、实验和互动性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另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影屏幕取代了黑板,电脑操作取代了粉笔,文字展示取代了口头阐述。通过恰当处理大量信息,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教学进程。例如,当老师要解释语言点时,他们只需要点一下鼠标,相应内容就会在屏幕上一一展示,学生也能清晰轻松地获取信息。2.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与高级英语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处理、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信息来源和特定的背景材料,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信息复杂的环境下思考和研究。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教材而获得的。每个单元的图像和链接都呈现在电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获得网上的信息。通过提供图书馆里没有的新闻、期刊和数据库的相关链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源。通过特定的链接,学生们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应信息。当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看到图像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发掘与话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能更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便于学生接收和熟记新知识。学生本身是情景教学的领导者,只有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具有创造语境的意识。3.创造互动的机会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网络资源也能引领学生去查询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感言,探讨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视频,就能刺激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他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全球变暖,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多媒体能帮助老师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充分利用Word文档、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重组能力为目的,设计科学的教案,并且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借助这种方式,教师从教室统治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以及信息获取的带头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益于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4.实现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去完成意义建构这个目标。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实现意义建构的能力。幸运的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兴趣。多媒体信息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意义建构能力。另外,大量丰富的信息输入和教师指示都能更好地推动意义建构的实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课文为例,课文主要阐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作者呼吁全球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去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在教师介绍了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以及比较难的语法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大部分学生能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学生想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他们就要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文章和作者的信息。由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结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将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也能实现高级英语教学的高质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以情景创造、互动和意义建构为特色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提高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缺点。无论现代技术多么发达,它也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不能取代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需要依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另外,高级英语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作者:黎劲飞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CanaleM,SwainM.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TESTING[J].AppliedLinguistics,1980(1)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3]孔迎春.认知风格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热点作文】栏目
  • 上一篇:全球变暖英语作文及翻译(7篇)
  • 下一篇:难忘的生日写一作文(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