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茶文化的研学之旅的活动。
早晨,温暖的阳光把我们送到了天姆山茶文化展陈馆。进入馆内我们聆听了精神矍铄的陈爷爷对茶文化知识的介绍,还为我们表演了快板——《茶歌》,这朗朗上口的《茶歌》激起了我们对茶文化的热情。
据陈爷爷的介绍,茶的起源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茶有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和黄茶。我们听得入迷了,只听见同学们高喊茶厂到了,我才如梦方醒。
来到茶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制茶机在工人的操作下,似一个乖巧的孩子把新鲜的嫩芽揉捻、翻炒、烘干,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新鲜的茶叶制成了珠茶。清香的珠茶像天使一般飞往世界各地,是茶叶让中国走向世界。
接着,我们走进了万亩茶园。极目远眺,茶树错落有致,就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浪。当老师给我们讲完采茶要领后,我们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一般跑进茶树丛中,挥舞着双手,飞快地采了起来。没过多久,我们就采了满满一大篮的茶叶。
夜晚,望着皎洁的月光,回想起白天的活动,我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茶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茶山,低头品茶香”的诗。
今天,我来到了惠安海丝电影小镇和西畴农场,开展研学活动。
“立正!”教官正向我们发号施令。口令一下,大家精神抖擞,腰背直如松。接着,教官和我们讲了一些规章制度,并交给我们任务。一开始,教官要求我们上台跳舞,我们个个都不愿意,但是当教官一说上去一个加5分时,个个都冲上台去,像只饿狼正找到自己的猎物一般。有几个小队“全军出击”,一窝蜂似地要抢到这次机会。教官见台上的人太多了,比台下的还多,就让各队都派出两名“大将”上台表演。教官教了我们一些动作后,就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跳了起来。当我们跳得不亦乐乎时,我们小队因为跳得太认真,被教官加了10分,简直就是锦上添花、喜上添喜。
坐了二十几分钟的车后,我们到达了西畴农场。插秧的时候,我的脚踩下田去,冰冰凉凉的,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脚拔出来,后来,我走着走着就轻松起来了。我们拿着秧苗,把它插到泥土里了。
插完秧,教官评选了两个最优秀的团队,又让每个队员在本队中选出最优秀的营员。我队夺得了优秀团队的称号,我又被选为优秀营员,真是太好了。奖状和奖牌发完后,我们的旅途就结束了。
这次研学,使我懂得了农民的辛苦,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懂得了珍惜,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星期四,我们进行了一次研学活动。主题是野外求生。
坐了半小时多的大巴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童森林公园。
第一个活动是搭建简易庇护所。步骤是:首先,用2根竹竿摆放在一起,用绳子绑起来;接着,用一根竹竿放在前两根竹竿的交叉点上,再用绳子绑起来;然后盖上防雨帆布,用绳子固定;最后捡来一些小石头压在帆布上,就完成了。
第二个项目是制作简易水过滤器。将小石头,棉花,纱布分别装进准备好的矿泉水瓶的各个部分,最后套在一起就完成了。我试了一下,可以把脏水过滤的很干净。
第三个项目是小腿固定包扎。首先用2根棍子放在腿上,同时询问哪里受伤。如果上面受伤,那么应付包扎下面。然后用2块布卷成条,放在小腿上,再抬一抬腿,检查有没有包扎成功。
第四个项目是制作担架。把一根竹竿放在一块布的三分之一处,再把布折起来,然后把另一根竹竿放在布的三分之一处,再把布折起来,担架就做好了。
这次的研学活动学到了很多的技能,我们小组还获得了班级第一名,真开心。
初次来到厦门,就深深体会到它的美。白云飘飘,蓝天悠悠。有街市的繁华,也同样有郊区的宁静。厦门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同样也很美丽。我背着不是很重的旅行包,踏着轻快的步伐,步入这个陌生的城市。
厦门的美,体现在各种地方。这里有很多游客,尽情来享受厦门的美。厦门的美体现在它的大海,海鲜,热情,兴旺与鼓浪屿的美丽。还有种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厦门的美,体现在他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海面上卷起朵朵浪花。厦门的美,体现在他那不可计数的海鲜。市场有红红的虾,海边有许许多多的贝壳。厦门的美,体现于他那美不胜收的鼓浪屿,岛上有许许多多的居民谈笑,海里有许许多多的鱼虾打闹。
北方寒风凛凛,厦门阳光明媚。北方冬风四起,厦门四处暖阳。北方鸡鸭鱼肉,厦门鱼虾蟹贝。北方游人希希,厦门游人络绎不绝。
白云飘飘,蓝天悠悠。无论何时,你都美。我要趁着生命里的美好年华,抓住你的无限柔情。
哦,厦门。我已深知你的美。待我一游,尽情抓住你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