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8月15日,我们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我要跟妈妈说:“中秋节快乐,妈妈!”。
中秋节要吃的食物是月饼,月饼太好吃了,甜甜的。吃完了月饼,我和姐姐们一起玩,又和爷爷奶奶姑姑姑丈,表哥表姐弟一起玩博饼,我们玩了好久好久,最后才尽兴的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一家人去雁荡山玩。到了那里我看到一座很大的水库,水库里有人在玩游船。我们进入了景区,看到了一座铁索桥,摇摇晃晃的走过去,这时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大家急忙把雨伞撑起来。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一道很漂亮的瀑布,它叫八折瀑,瀑布流下的水很急,溅的像一朵朵很大的水花。再往上爬看见各种各样的山峰,就像书上读的黄山奇石,千姿百态,有猫戏鼠、中龙秋、观音礼佛、石柱峰等等。刚刚下过的雨,山峰上面正飘着一层层白雾朦朦胧胧很迷人也很漂亮。
最后我们就沿着山路慢慢走下去,这就是雁荡山。这个中秋过的真开心。
仰望苍穹,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高挂。满怀期待的等着晚上的中秋团圆夜。
搬来椅子坐在庭院中,望着满天的星星,但却没有月亮柔和的光来抚摸它们。今夜的月亮还没有出来,是否有几分寂寞?是否有几分凄凉?但是我相信“但愿人长久”的美好愿望。过了许久,出现了柔和的月光,“月亮,月亮”终于出来了。
中秋是中国人的节日,是每个思念家人的节日。不知道那些还在他乡的游子们,是否在这一轮明月中深深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的怀念,是否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
想到这儿,思绪断了…
不知是与天俱来的感性,还是对父母的感谢。在今天,在中秋,在月下,我留下了两行热泪。
不知不觉,天已经寒了。可我还没有睡意,望着这美丽的夜空,望着这皎洁的月亮。希望在下一年的中秋节中每个人都可以回家陪伴自己的家人,一起聊天,一起欣赏月亮…
中秋团圆之夜真幸福,可以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畅谈,这是许多身在异地的人羡慕不已的事啊!
手捧着《我们的节日》这本书,翻看着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它们无不诠释着人和人之间的希望、幸福、团圆、和谐,也不由得勾起了我的思绪:
去年中秋之夜,月色溶溶,为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银纱,把家乡的小桥流水妆扮得更加灵秀脱俗。无数只“小眼睛”眨巴着,羡慕地望着这馥郁芬芳的大地。
我们一家团坐在阳台,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俯瞰着美丽的绍兴城。近在咫尺的蕺山上林木葱茏,树儿在月光的抚慰下似喝醉了酒,微微地摇弋着;环城河与蕺山紧紧相依,被月光打扮得似一条银带,轻轻舞动着;远处的楼房灯光闪烁,似欲与天上繁星争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面对如此美景,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吟。
一阵机器的轰鸣,打断了我的思绪,对面国际广场的建设已快竣工,工人们正挑灯夜战。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能与家人团聚,为了绍兴的建设,有多少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这样的月圆之夜,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定还坚守在岗位,他们是如此平凡,我们把他们叫做“外来民工”,还有些人连正眼都不瞧他们;他们是如此普通,像不起眼的小草,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扎根生长。绍兴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这团圆之夜,难道他们不思念远方的亲人?难道他们不想和家人团聚,陶然地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享受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他们正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也在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而努力,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
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幸福与温馨在心头荡漾。望着皎洁的明月,我默默地祝福这些城市的建设者生活得更幸福,也希冀我们的家乡能更加团结、和谐地发展,那时,月会更明,景会更美……
明月把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今晚的明月格外的圆,像一个玉盘挂在夜空中。
我凝望着明月,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打湿了衣领,遥远的眼神中,仿佛是岁月的记忆。
我植树十五年了,你陪我十五年,十五年,不管你给我吃什么,属你那黄馍馍的味道最好吃。
每天,我和其他五个伙伴回来,你就会站在门口,提着水壶端着黄馍馍。你系着围裙,手上全是白花花的面粉。拿着手帕,为我擦汗。每天植树的时候,需要水你总是提起水桶,走到几公里,打水。你身体不好,发病时,你总是强忍着。你那头发,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片白,一根根白色银丝,就像一件件往事,你有什么事都一个人扛在肩上,从来不叫,一个月去一次城里,买了肉,你一口也不吃,都给我们吃,女儿给你带的保健品,你都拿到城里去卖,换成钱,添置家具…………你说你这瘦小的身板能扛住多少事?
每年中秋,你都会做上一锅月饼,红豆,五仁等馅料,都很好吃,我喜欢喝几杯小酒在配上你的。月饼,那可是人间美味呀!可…………今年,有酒却少了你的月饼。
老伴呀!今年我也79了,你说我还能种几年树呀?一年、一个月、一天、一分钟…………但没关系,只要还能植树一天,我也会坚持下去。
明月,即使再圆,也填补不了我心中的漏洞。我望着明月,就像能在明月看见你的样子。
每当看到八月十五的月亮,我就会想起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月光如水,我也会想起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光如影,但是最让我忘不了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月光如水。每当想起这几句诗,我就会想起远在丹东的姥爷。
每到中秋的晚上,我就会把桌子搬到月光能照见的地方,和全家人吃起月饼来,不,不能说是全家人,因为姥爷还在千里之外的丹东。看到圆圆的月饼,就仿佛看到了姥爷那张慈祥、欢喜的脸。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我在丹东过中秋的场景:我正吃着月饼,姥爷就给我讲起“嫦娥奔月”、“白兔捣药”这些流传了千百年都不过时的神话故事。没有姥爷的中秋是凄凉的,没有姥爷的中秋是孤独的,没有姥爷的中秋是寂寞的。姥爷啊,我何时才能再看到你呢?
我就如同茫茫宇宙中的一颗星星,没有姥爷的陪伴,我多想再看一眼我的姥爷呀,那恐怕也只能到放假了吧。没到过中秋,我就会想起远在丹东的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