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为妈妈洗脚。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为你洗脚,请你配合一下。”妈妈答应了。于是,我为妈妈洗起了脚。我一边为她做按摩,一边观察妈妈的脚。妈妈的脚和有沧桑感:脚面上的青筋已经暴出,脚趾甲很厚,怎么剪也剪不下来。脚底面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脚趾头也磨出了水泡。
望着妈妈这双苍老的脚,思绪万千。记得有一年母亲节,我决定给妈妈炒个鱼香肉丝。于是,我便兴冲冲地奔到超市,买了一袋鱼香肉丝的材料,便回家炒菜了。
不一会儿,菜炒好了。我激动地端着我的杰作——鱼香肉丝,放上了餐桌。我满怀自信地对妈妈说:“快尝尝我的杰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妈妈尝了一口我炒的`菜,微微的皱了一下眉毛,便一边大口吃菜,一边大声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我很是高兴,也尝了一小口,感觉太咸了,便一脸沮丧的推开了妈妈房间的门,对妈妈说:“鱼香肉丝我觉得咸了,你觉得呢?”妈妈说:“确实是。”“那为什么你刚才不告诉我呢?”“傻孩子,我是不想泼尼的冷水啊!”“原来如此。那我下次再炒给你吃,怎么样?”“好啊!”
过了两三天,我又奔到超市买鱼香肉丝的材料,做给妈妈吃。妈妈说:“这次比上一次炒得好吃多了,再努力吧!”我开心得笑了起来……
不知道事实么东西掉在了地上,我突然回过神来,不禁潸然泪下……
母亲是指引我们的明灯,母亲是无私奉献的春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赞美母亲。母亲用她的爱心保护着我幼小的心灵。我想对您大声地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转眼之间,我已经十岁了,在我成长的路上,有一双大手一直陪着我:它很大,很瘦,也很粗糙,但是却很温暖——那是姥爷的大手。
记得妈妈说过,在我出生后几小时,是姥爷用他那双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地从护士的手上把我抱过来!放到小小的婴儿床上,从此每天我那双稚嫩的小手要抓住姥爷的一根大姆指才会入睡!
我第一次坐起来,抓着的是姥爷的手;我第一次站立,扶着的是姥爷的手,我第一次会走路,牵着的是姥爷的手?
渐渐地,姥爷的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超能手!似乎我所有的成长都是牵着姥爷的手:姥爷陪我出去玩呗;姥爷陪我去买书呗;姥爷我累了,你背我呗;姥爷我没带水,你给我送来呗;姥爷,我没带雨伞,你来接我放学呗;在我的心里,姥爷有一双万能的手!只要有姥爷在,没有做不成的事。
冬天,姥爷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风再大,雪再猛任凭它们怎样狂吼乱叫,我都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我的小手藏在姥爷那双大手里,在那儿可以寻到温暖和安全。你看,那边一个玩雪的女孩儿,正把红红的小手伸向那双大手……她,就是我!
夏天,姥爷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西瓜熟了,西红柿红了,一老牵着一小走进菜园,伴随着一粗一细的两种笑声,一大一小,一递一接,充满了多少情和爱!
冬天又来了,天更冷了,风更大了,那双大手却没有了往日的温暖。当我伸出小手寻觅温暖、寻觅慈祥的时候,再也不见那双消瘦的手了;任凭热泪簌簌地落下,再也没有人为我擦。他已经走了,是我和妈妈把姥爷送上飞机,飞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地方很美,有山有海,唯独没有我,没有我这双小手!
好几次,我一个人徘徊在雪地里,习惯地伸出小手握到的却是一团凄凉的空气;好几次,我一个人来到菜园,看到那递过来的西瓜,正要伸手去接,原来只有风雨中稀疏的菜畦……
姥爷的手!我只能在梦中感觉到那份温暖,那份爱!仿佛,刚刚他还紧紧地握过我的手,是那么温暖,那么亲切!可一瞬间却不见了,我的手被松开了……梦醒了!我又一次在梦中失望地寻找姥爷那双手。
您的目光,长在我身上;您的臂膀,扛起整个世界;您的足迹,为生活奔走不息;你的双手,给了我无限温暖……
还记得小时候,我刚刚开始学习走路,胆怯而又好奇的关注着这个世界,是您拉着我的手,弯着腰,双眼认真的关注着我,一步步的陪着我,教我学会走路,那时拉着您那粗糙的大手,我感到十分温暖,十分有安全感。
当我稍微长大一点时,又是您那双温暖又粗糙的大手,轻轻的握住我的手,花了很长的时间,耐心的教会我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还教我系鞋带儿、系纽扣和自己穿衣服,同时也教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最简单的做人的道理。
上小学时,有一次您带我去海边玩,一双大手牢牢的牵着我,我们一起手牵着手走在沙滩上,时不时踩踩海水,时不时捡捡贝壳……不知不觉烈日当头,太阳涨红着脸炙烤着海滩,您看我玩的起劲儿,就把我护在身后,让我小小的身影笼罩在您高大的背影下的那一方阴凉处,我回头看到您和我一大一小两串足迹印在沙滩上,也悄悄的印在了我的心里,那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上六年级了,你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到外县去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周内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再也没有了和您一起在家的乐趣,总觉得有一阵阵沉寂在房间中弥漫着。终于到了周末,您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了。我知道您往返于家与单位的路途中很漫长,这样来回奔波很辛苦。但是不管多晚,只要您用钥匙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我都能听到您精神抖擞的呼唤:“瑜瑜,爸爸回来啦,你睡了吗?”那一刻我一定会像开心的小鸟儿一样,飞奔过去和您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您的双手拍着我的后背,我感觉有阵阵暖流迅速传遍我的全身。无论您多么累,周末这两天您都会亲自下厨,用那双温暖粗糙的大手为我和妈妈做几道美味佳肴,我知道您总觉得您平时陪我们太少太少……
爸爸,我爱你,您的一双大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安全和温暖,还有无形的精神支撑!
爸爸,谢谢您,感谢您陪伴我走过这十几年岁月,真心的关爱,无私的付出!
未来长路漫漫,我们一家人依然相亲相爱、相扶相伴,您那一双大手我会牢牢拉着永不放开!
(油漆工补船救人的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新课改的题目的确得让学生费一番心思。本人悟出了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所以,就围绕责任心来构思的。)
油漆工刷好油漆,做完本职工作,又顺手修补好船的漏洞,看似轻巧,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仅仅是这一个不用花多大气力的小工作,却消除了安全隐患。不知情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却能平安归来!
(以油漆工简单的补船救人工作切入,这原本是举手之劳之事,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俗偏见中显得尤为可贵,况且,能使“不知情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却能平安归来”,更难得!很自然地引出生活中不愿动举手之劳的事例。)
举手之劳,却是大功劳!然而,现实中,诸如“小心前面危险”之类的警示语比比皆是,又有谁动举手之劳彻底消除隐患,给人一方平安的呢?!
发现了地上有一枚图钉,为什么不动举手之劳,把它捡起来?
发现公共场所的手动开关已经破损漏电时,有谁主动过问,建议采取措施的?
马路上,一位老大你摔倒了,为什么很少有人动举手之劳扶起来?
为什么那些废弃的尾矿坑,只是标上“危险!勿入”的警示,就完事大吉?岂不知“年年岁岁坑相似,岁岁年年都死人”?
……
凡此种种,都是责任心不强。不要说这些事不重要,有时候,有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哦,却能酿成大事故。我们当地就有一男青年骑摩托车出门,前轮胎突然被一枚图钉扎破而被摔成重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的隐患,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动举手之劳,就能确保一方平安。
(列举诸多不愿动举手之劳的事例隐含的潜在危机,道出“一个小的隐患,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动举手之劳,就能确保一方平安”的道理。)
油漆工动举手之劳补船救人,说到底也是一种责任心的问题。他发现了漏洞,他也明白漏洞存在的潜在危机,他从人的生命安全的角度着想,他动举手之劳修补好漏洞。虽然是分外的工作,但拯救的是几条鲜活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油漆工动了举手之劳,却创造了拯救生命大奇迹!
(归结动举手之劳是责任心,创造了大奇迹,引出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动举手之劳。)
动举手之劳,不仅仅表现在排除安全隐患上。它涉及到方方面:
搀扶老人,过马路,动举手之劳,我们给他们一点点关爱,他可以享受人间温馨;
帮助同学度过困难,动举手之劳,我们给他以动力,让他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看到单位有什么工作需要完善,动举手之劳,我们会把单位的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出色;
想到国家建设的好建议,动举手之劳,把我们的建议提交到国家有关部门,我们就可能是对国家建设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
想必那个船主是最早发现漏洞的吧!为什么他不动举手之劳把船修好?然而他花钱刷油漆,装点门面,却不找人把船修好。孰轻孰重,粉末倒置!因此,我们不要像船主那样大做表面文章,要动举手之劳,把工作做到实处!
(警示人们不做表面文章,动举手之劳把工作做到实处,不是呼号,却有呼号的力量!)
环保、环保,可能有些人觉得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非得要专家指导才会做的事,其实,举手之劳即可做环保,只有做不做,没有会不会。
在这个发达进步的时代,天气变得异常,全球暖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促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凶手来自于人为活动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地球默默地包容人们对他所做的一切,但却很少人去关怀我们的地球,若人们再不开始重视我们的家园,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减少开冰箱门次数与时间,保冷又省电。现在,到了夏天,大地就像烤箱似的,快把人给烤焦了。这时,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汗如雨下,一直打开冰箱看看里面有什么喝的,开开关关、开开关关,不但不能让冰箱保冷,而且又很浪费电,这样不是得不偿失吗?所以我们没事不要开冰箱,让冰箱休息一下,再为大家服务。
走在马路中,常常眼睛会感到不舒服,那是因为汽车和机车排放废弃烟所造成的。想想看,每天大家都开汽车或骑机车,上班和上学,不但产生二氧化碳,而且也造成空气的污染,为了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废气的污染,我们应该多多搭乘大众运输,少开汽车或骑机车来节省能源。
大部分的垃圾都送到焚化炉处理,焚烧会产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大量废气,导致空气污染。我们应该做好资源回收,减少垃圾量,使用再生纸,和回收旧衣物,再制成新衣,就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地球只有一个,就宛如生命一样的重要,一但破坏了,就不能在恢复,由此可知,我们要好好珍惜资源,减少地球资源的浪费,保护我们所居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