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个好故事可以把人们领回童真的地带;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本书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阳,它就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城南旧事》。
在书中,我明白了“旧”的意义,看那古老的服装,老套的发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旧的门匾……书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天真活泼的小英子,她的童年虽不像现在拥有如此高科技,但是她的童年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英子记忆的开始,都有过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像惨死在火车下的、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不,妞儿,不,小桂子;如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不好不坏的厚唇年轻人;像爱笑漂亮的兰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还有爱开玩笑的宋妈和她的“黄板牙儿”丈夫……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离别中度过了整个童年和整个小学时代,是因为她不是用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而是用一颗心来对待世界,一颗天真的清纯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纯洁,被窝般温暖。终于,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别了童年……虽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可我是多么的羡慕英子的童年,羡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羡慕她那快乐的时光。不过,童年总是有始有终的,在英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爸爸和童年就离她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的文化造诣逐渐升高,让文化成为令人进步的阶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渐渐地爱上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它使我知道读书真的`可以令人愉悦,读了不少令我有所收获的书,比如《城南旧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来自台湾省。在我眼中,那种细腻的风格,像极了一双温柔亲切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缓缓的倾诉了她的童年。
自从那天学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我便对着既生动又朴实的风格念念不忘。于是,我就买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果不其然,我很快便被这本书吸引了,一口气读了好几章。其中令我影响深刻的就是很长的“惠安馆传奇”。虽然作为第一章,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主要讲了主人公小英子住在旧家时,遇见了一个“疯子”,可小英子却坚定地认为她不是疯子,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秀贞。她带着小英子玩,给小英子讲故事……她也一直在寻找她走失的孩子,小桂子。同时,小英子意外地发现好朋友妞儿就是小桂子,她开心极了,不顾重病,在雨天把她们送走。小英子看着渐渐离去的她们,伤心极了,为此大病一场。后来,小英子搬走了,开始了新的生活。读完文章后,我便被天真的小英子,执着的秀贞,和其他鲜活的人物打动了。最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那它会成真的。
书籍像一座通往高处的楼梯;书籍像源源不断的文化源泉;书籍更像照亮你人生的路灯。读一本好的书,就像与一位有素养的人交谈,让人心情愉悦。
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这本书语言纯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孩童眼中上个世纪的北京。
《城南旧事》中每个篇章的文字都是温暖的,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主要讲了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居住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惠安馆》中,小英子结识了“疯子”秀贞,并与她成了好朋友,一位“好小偷”在《我们看海去》中不幸被抓。作者用娓娓动人的话语连缀起平常幸福而又令人悲伤的日子,这种写作手法在本书中一一显现。
大家都在本书中看到了属于英子自己的缤纷世界,而我看到了时间的流逝与世界的悲欢离合。的确,岁月消逝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感到时间会一分一秒流走。对啊,即然这样,那我们怎么不能抓住时间呢?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每一秒都不带走遗憾,我们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
我与大家说说自己对世上悲欢离合的见解吧!“辈”、“欢”、“离”、“合”从来就不应该是两组反义词,它们应该是两对好邻居。有辈才有欢,有离才有合。在欢乐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悲的痛苦;在团圆的时间里,我们不知道离别的滋味。人生只有悲欢离合,才算是完整的;世界只有存在悲欢离合,才能是美丽的。所以,大家千万别再痛恨悲伤,厌恶分别了,让我们好好生活吧!
最后,我把本书推荐给大家!
蜿蜒着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胡同,佛照楼的八珍梅,打听闲事的宋妈,放肆中不乏规矩的兰姨娘,院落里的夹竹桃,走街串巷的吆喝声,爱看热闹的人们,透过英子孩子气的视角,我看到了那样活灵活现,真真上演在眼前的人和事。
“您吃了吗?”“不好怎么走的?”自然流露的浓浓的京派文化在字里行间化成一片味道十足的童年生活。
林海音的文字最打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她朴实童趣的京派味儿,那种更加契合读者心灵的亲切与悲凉。她从某种意义上反驳了善良的定义,在那些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外面笼罩了一层柔和的善良的光亮。那个与小英子约定“走!我们看海去!”的哥哥,为了弟弟的学业,不得已地把那油布包袱放在了杂草堆里。我不愿称呼他偷儿,贼这样的词语,就像林海音的《窃读记》里面的窃读者,这样贬义的词语是万万不能用在,这些,心灵那么高尚,散发着美丽芳香的人们的身上!
你看,临别了,他还送了小英子一串小象牙佛珠,说是奶奶留下的,给他最厚道,最有缘分的小朋友。这样的人,若非生活所迫,断不可能做这样见不得光的事。结局并非想象的如此,笔锋一转,小英子无意识的善良使她的朋友坠入深渊,悲凉至心底。
这种笔锋一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不知为何,再次用在惠安馆的疯子上了。被抛弃的秀贞生下了孩子却被母亲拿到齐化门前丢了去,难怪她是那么想念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小桂子,这种思念在旁人看来是疯了痴了。英子以一颗赤子之心来理解她的心灵深处的美好,本以为秀贞带着找回来的小桂子妞儿离开北京城,却换来被火车压死的悲凉结局。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哀思,虽不至落泪,但那样的轻愁却在心底,挥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