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新年”。今年和往年一样,我又是回到福建老家欢度新年。妈妈说“过年要有年味”。我想说:“我的新年充满了甜蜜的味道,每一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除夕之夜。这天晚上,我们一大家族的人围坐一起,品尝着奶奶做的各种各样的福建菜品和福建点心,真是又热闹又美味。福建盛产海鲜,基围虾、皮皮虾、大螃蟹、鲍鱼,还有各种海鱼,让我大饱口福。但我的最爱是奶奶做的海蛎面,真是又香又鲜。各种佳肴,我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吃完年夜饭,我们又一起观看春晚,我感到无比地幸福和甜蜜。
大年初一,阳光明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片热闹喜庆。妈妈带我观看了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捉妖记2》。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备受感动: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快乐的。这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过年时一家人团聚的甜蜜和喜悦。初二到初五,我们一家人去游玩了很多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是福州5A级旅游景点“三坊七巷”。那里的历史文化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十分优雅。这几天,我们还参观了很多寺庙,爬了很多山。其中令我最刺激的活动是乘坐海上游艇,有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总之,不管在哪里游玩,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是甜蜜无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大年初六。由于妈妈工作的需要,我怀着恋恋不舍之情回到了江西。回到江西,我每天都可以和我的小伙伴玩耍,心中也是无比开心的。当然,娱乐之余也不忘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春节期间,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新年,全都是浓浓的甜味。
当街头上响起了“信号”。当集市上的一家家店铺用纸灯串在一起。当天桥的灯笼重上枝头。我就知道了:要过年啦!
街市上,一声声爆竹声伴随着诗歌的旋律。令我不由得想起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无论走到何处,鞭炮声总是夹杂着开心快乐的拜年声。拜年时必不可少的大事!仿佛一幅幅人情画儿:画上的人,无一不笑,无一不乐。喜气洋洋的主人捧着好吃的、好玩的,孩子们一窝蜂拥上,将零食抢个干净。小时候,我很贪吃,每一次去拜年,我都被眼花缭乱的零食小铺迷住,仿佛进到一个个“迷魂阵”。“外婆,我要吃这个!”“我要这个!”拜完年,一进门,糖味儿,也随着进来,年年都像商量好了似的。
小时候,我最怕灶王爷了!以前在我四岁的时候,老家有一尊画得“古灵精怪”的灶王爷,那时我心里想着,到底是谁把灶王爷画成这个鬼样子!一对冲天眉、两个眼睛瞪地圆圆的,一张红小嘴,那下巴翘地老高老高的!家里每天都回荡着灶王爷的声音,是那种严肃至极、怪怪的声音,小时候听着听着就会忍不住笑抽了。外婆喜欢在他的嘴里或旁边放一颗小小的糖,同时也十分严肃地警告我不许偷吃!外婆告诉我,灶公公是天上的神仙,会保平安的,切菜时也会不会弄伤手。几天过去了,糖化了,第二年那些吉利的话语才会再一次响起。
当小铺的糖果卖完了,当街头上的鞭炮火苗熄灭了,当庙会结束了,糖化啦。春节,明年再见!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儿。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儿。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儿。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儿。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儿”,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妈妈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新年。在年三十的晚上,妈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自己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年那几天自己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自己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自己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年才能得到。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来临了,终于又可以拿红包,穿新衣,吃团圆饭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吃团圆饭。
在除夕那天晚上,我的亲人都前来我们家团聚、吃年夜饭,爸爸妈妈在厨房做菜,其他人则在旁边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小孩们则在房间里玩过家家。
终于开饭了,那香喷喷的饭菜香,把我家的小狗都吸引来了。大人们边吃边聊,天南海北地谈论,聊得异常热烈,好像屋顶都要掀开了。接下来应该敬酒了,我匆忙地拿起自己的可乐,先敬了长辈,然后敬了我的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大家都笑容满面地夸我可爱、天真。
吃完团圆饭,该发压岁钱了,每位亲人都给我一个通红的红包,我心里像鞭炮一样发出欢快的声响,整个客厅都充满了喜悦的年味。
除夕夜,是和家人团圆在一起,享受亲情和温暖的闪亮时刻。我们要好好体味每一次的过年,而我们也成长了一岁,应该更懂事一些了,这就是我心中找到的年味。
路上的车特别多,应该都是着急回家过年的人吧!40分钟过后,飞驰的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村口。喧闹的声音吸引我好奇地往外张望。只见汽车和行人将进村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路两边的空地竟建起了游乐场。我在车里再也坐不住了,便和妈妈下车,准备边看边走回去。
这一路可真热闹啊,不仅有游乐场,还有唱戏的、卖玩具的……三五成群游玩的人们像是逛庙会一般。“扑噔扑噔扑噔……”听!那是什么声音?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卖琉璃不对儿的。我兴奋地跑去买了一个,一路上吹着回了村。
村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对联,挂着大红灯笼,就连树上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真喜庆啊!原来村子里灰色的水泥墙也画满了画,快看!那墙上的蝴蝶感觉快要飞出来了,我似乎闻到了油菜花的香气,这栩栩如生的画真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家中的院子里,挂满深红色花苞的杏树正掂着红灯笼高兴地摇着身子跳舞呢!慈祥的爷爷奶奶已经备好了丰盛的年夜饭,站在杏树下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家乡的热闹、家乡的红,到处都是过年的气息,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今天街上变得非常不一样,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纸,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而且是倒过来的,寓意这福到了。
我跟着妈妈到田里摘菜,拿来了很多大白菜和萝卜,这些菜都是晚上吃年夜饭所需要的。我来到厨房,看到爷爷准备烧火,我也立刻跑去帮忙,将干草铺在底部,手中捏这一些干草,拿起打火机,点燃了干草,扔进了火炉中,火立刻起来了,我见状将木头放了进去,红红的火中不时有蓝色的火。
晚上,妈妈将买来的各种好吃的东西拿了出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吃饭,家中充满了年味,年味就是过年的气氛,春节是一年的结尾,同时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在春节这天,人们要打扫卫生,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人们在这一天还要摆酒菜,祈求上天保佑家人的平安,最重要的就是放鞭炮了,这也是小孩子们最爱的,在这一天是吵闹的,无处不在的鞭炮声,但也让人们拥有干劲。
吃过晚饭后,大人们打起了麻将,小孩子们打起了扑克牌,外面都是鞭炮声,时不时有光在外闪过,那是鞭炮打出的光,照着街上行走的路人,路人的影子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出现。各家的小孩子都出来了,一只手拿着鞭炮,另一只拿这打火机,来到一处空地上打起了鞭炮,要小心,也许过会儿就会有一个鞭炮在脚下爆掉,虽然危险但十分好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将香放在白萝卜上再在旁边放上蜡烛,将这些放在每一层楼和车旁,也许是再祝福家庭吧。
随着设会的发展,春节时的年味也变淡了,我们要融入到其乐融融的过年气氛中去,守住年味就是守住我们美好的回忆,守住我们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