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同学们都在为国学知识竞赛做准备,这次比赛内容涉及《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其范围之广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特别是《论语》里面的“之”“乎”“者”“也”“矣”等词让我头都大了,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子,因为注释不全面,既饶口,字又难写,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理解。由于我对文言文接触很少,学习过程中多次碰壁。灰心、丧气开始弥漫在我心头……可是,我真的会放弃吗?对于这种拗口的文言文,虽然不像白话文那样浅显易懂,但只要细细品味、琢磨,定能从短短几个字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方法: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一无所得;只一味地进行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见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让自己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要选择别人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要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善于取长补短才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之余,品味国学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和心灵震撼,提高我们的国学素养,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国学,就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它们向我们讲述了古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智慧,以及古代人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所闻。
我曾经读过一本《诗经。礼记。黄帝内经》的双色拼音选集本。我顶多可以看懂《诗经》里一些简单易懂的片段,而《礼记》和《黄帝内经》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虽然认识里面的字,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好难啊。古人写得文章好难懂,古人真聪明啊。我喜欢《诗经。》中的《鹿鸣》,我勉强懂一点意思,这是一首叙述贵族宴会宾客的诗,我也大概全部记得,全诗歌共三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反复咏叹,读来郎朗,多么优美啊。我好像还会哼唱一下。
我也喜欢读古诗,我读过李白的诗,杜甫的诗,也读过苏东坡的诗……我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写得十分煽情,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爱,游子对母亲的牵挂。真好。
我在外旅游时,看见沙漠的落日,我就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当我看到大型的瀑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诗歌写得多么美啊,多么有韵律呀!我现在读来依然朗朗上口,古人写景咋就能写得这么美呢,好羡慕啊。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有情调啊,多么有智慧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沐浴着国学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品味,渐渐悟出其中的妙处。
自牙牙学语之时,父母就抱着我坐在树荫下,诵读“人之初,性本善”,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只知道跟着诵读。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接触许多唐诗宋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渐渐地我能了解作者的思想了。到初中再读时,便觉得豁然开朗,不禁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
国学丰富了我的知识,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慢慢品味才能领悟其“味中之旨”并受益匪浅。就着浓浓的香茶,捧一本《论语》,轻轻低吟,静静品味,书香给我带来的是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享受。老师逐词逐句的讲解,一遍一遍的诵读,潜移默化之中,我知晓了国学的博大精深。不论是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还是“父母呼,应勿缓”,都教会我如何做人,是滋润我思想情操的甘露,我在不断检讨中完善自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是诠释了学与思的关系,边学边思,这不正是行之有效的基本学习方法吗?
国学改变了我的思想,国学虽是一些古人的言论,所表达的道理却对今天的我大有帮助。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多少为了名利得失而烦恼的人,放下心头的障碍,安静平和地面对这个世界的纷争。生活的烦琐,点滴的小事由他去吧。草荣草枯,花开花落,都别太在意,何必大动干戈?遇到困难,一笑了之,才好东山再起;遇到悲哀,理智处理,才好直挂云帆;遇到乐事,不要沉溺,才好再度欢快。
“国学”是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会在学习之余停下匆促的脚步,诵读经典,穿越时空,传承文明,走向未来。
我爱国学
坐着小船在历史的海洋中倘徉,不知不觉来到岸边。这里没有大风大浪,只有沙滩特有的温暖。俯身捡起一个美丽的贝壳,仔细观察竟发现了文字,“人之初,性本善……”我不由念出声来。再看看其它贝壳,都是国学经典,从此,我的成长便和它们紧连……
新奇。厌恶
幼儿园大班时,我学习了汉语拼音。因为悟性不高,所以我的汉语拼音很差。一次,爸爸带我去书店,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百家姓》,也许是上面的许多有趣插图,我对它充满新奇,每天抱着,虽然不认识字,但我可以想像插图中的人物,没有思想的束缚,我自由地漫步在奇妙的想像世界中。我当时以为小故事就是《百家姓》的内容,后来妈妈告诉我了我真正内容。于是,我的恶梦开始了。父母每晚都让我拼几个姓氏,我总是不会。无数个夜晚,我都是在哭泣中入睡的,对《百家姓》我十分厌恶。
有趣。喜欢
再次接触国学,是小学。第一本书是《三字经》,它包含许多小故事,有趣,朗朗上口。无数个中午,我坐在学校的走廊边。大声诵读,微风拂过,送来缕缕花香,蝴蝶从身边飞过,心中杂念全消,沉浸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我佩服孟母的教子有方;感动于“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我学习黄香的善良孝顺;自愧于“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铭记孔融的尊长谦让------它像一位老师,向我传授做人的道理,知识。
温暖。喜爱
如今上了初中,再读国学,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有一种遇到旧相识的温暖。国学经典,短小而精练,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生动而有趣,包含着许多感人故事。更多的,还有古人们人生的态度,透过这些书,可以看见作者远离尘器,视金钱为粪土的坦然心。每当浮躁不安时,我总会想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恬淡,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我的心灵,仿佛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慰着我,引导着我。国学,是古人智慧结晶,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爱国学,爱它的新奇、有趣、温暖。
期盼已久的国庆长假终于盼来了,今年是祖国的六十八周岁,在这金秋的农历八月,还迎来了中秋节,国庆中秋普天同庆。
十月一日是国庆的阅兵盛典,表现出我国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而刚过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一天,10月4日,我们有迎来了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可谓是“双喜临门”,中秋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描绘了一幅幅美好向往的胜景。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人们抒发感情的思念之情。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月光洒满大地,洒进千千万万户人家,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日作为与亲人团聚的佳节,在各地,各族人民有着不同的过节传统习俗,走月亮,走山桥;燃宝塔灯,放烟花等等。当我们在月光下与家人诉说着家常,吃着点心、水果,月饼时,可有谁会想到远在边疆守城的战士,此时此刻却不能与家人团聚,为了维护祖国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依然坚守这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是人民的守护神,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如今,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不仅仅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会弘扬传统文化,让这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出节日的风采。
迎国庆,贺中秋,让我们为祖国母亲送上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