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雯
雨过天晴,四周明晰了不少: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透过已成轻纱的雾低头望去,若隐若现的几艘木船,随性地散布在河面上,微风拂过,小船不时地轻轻碰在一起,发出一阵阵笃笃的声响。听,酒馆里谈笑声声;闻,微风中茶香淡雅;触,桥栏上湿滑冰凉。薄雾中的江南古镇更显得婀娜多姿。
走上岸,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粉墙黛瓦虽已陈旧,却难掩典雅的美感。红灯笼,爬山虎,更是为江南的居所平添了许多生气。远处是一片树林,柳树垂下修长摇曳的柳枝,千丝万缕;银杏也不落后,那一把把绿油油小扇子,像是扇走了冬天的寒冷,扇起了阵阵春风;樟树更是骄傲挺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人关注;娇艳的杏花更肆无忌惮地怒放着,绒绒的粉色,像小姑娘的腼腆……
走进小巷,一股淡淡的茶香迎面而来。茶馆热情的老板笑嘻嘻地走近,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一团白雾腾空而起,再往杯子里看,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二,又慢慢下沉。啜咂之间,余味慢慢从牙尖、嘴角蔓延,其香邈远,温润香浓,让人心神荡漾。
在茶馆中偶尔能听到小巷边传来的阵阵歌声。淡淡的沙哑,有节奏的韵律,让人沉醉,仿佛闭上眼睛就能见到那悠悠的江南小镇换身为一个温婉柔美的姑娘:微风柔拂,发丝飞扬,微微一笑,双眸轻眯,长睫微颤,樱唇微张。
小镇的人们经常出来散步。大人们或躲在树荫下聊聊家常,或对坐在河岸边下一局棋,或三五成群相约洗一通衣服,闲适悠然;小孩子们要么在河里摸鱼虾,抓黄鳝,逮螃蟹,要么拿一根狗尾巴草,悄悄走向伙伴身后,给伙伴挠挠痒,顿时,天真欢乐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古镇。
我欣赏着、聆听真、品味着、铭记着这江南小镇特有的魅力,这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史鑫宇
小时候,每次看到别人打羽毛球,我总会驻足观赏:看着小小的白色“羽翼”随着球拍的挥舞不停地“翻滚”,在天宇间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然后落地,真心觉得挺有意思。嘴里跟父母直嚷着:“我也要玩,太有意思啦……”但苦于年龄太小,玩不起来,只好只是放弃。
渐渐地长大,父母见我“热度”不减,便带我来到一家羽毛球馆,随教练学习。那一天成了我的幸运日,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兴奋激动的样子,教练笑眯眯地看着有点傻乎乎的我,用他那只大手抓起我稚嫩的小手,握住球拍,告诉要用虎口对着拍柄的侧面。又教我移动要用小碎步……一开始由于比较笨拙,老是技不如人,但好在我的“热爱”鼓动着我,使我一步一步进步着,慢慢地动作也由生疏变得熟练起来,教练的目光也由开始的“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渐渐变得柔和、温暖起来。
于是,我便踏上了实战的舞台,第一次实战是和一个比我还小的学弟打。学弟早已等候多时,只见他率先发球,上来就是一个高远球,我两脚迅速向后滑动,抬起手朝着球快落下的地方一打,只听“砰”的一声,球被我成功地打回去。小弟弟奋力往前冲刺,前脚往前一蹬,手往前递,行云流水般接住球,又向我这发来了。他也用吊球回应我,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球就已经掉到地上了。教练一拍大腿“腾”地站起来:
“好球!”
这回轮到我发球了,我们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生怕球有什么闪失,“鑫宇,加油!再来一个好球!”我听见同伴呼喊着,在为我加油、打气。我把球放到我的肚子前面,等球自由降落,找准时机,把球拍用力一挥。球像一支离弦的箭似的发射出来。学弟见是个高远球,便摆好架势,找准球的落点,然后迅速移动至落脚点处,奋力击打。球便向我这飞来了,那颗球时而像出膛的炮弹,时而像离弦的箭,时而像天外的流星,我预测这个球用力太大,应该会出界。回头一看,不出所料,我得意地朝向对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只见他瞪着眼,嘟着嘴,唬着脸,可逗啦!又轮到他发球了,只见他高高举起球拍,做了个假动作,似乎很用力的样子,结果呢?轻轻挑了一下,来了一个缩短,我见势不妙,三步并成两步,将球打了回去,他一紧张,拍子一斜,和羽毛球失之交臂,球落地了,就这样我以大分领先,羸了他一局。
原来,打球不仅是技艺的切磋,耐力的比拼,也是心态的较量,原来教练说的“用脑子打球”,是这么一回事!它教会了我,不管是打球,还是学习与生活,都要带上我的“脑子”,真有意思!
万奕呈
在欧洲盛行过一种旅游习惯: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在那里的街道上漫无边际地走,时走时停,随便逛逛、四处瞧瞧,偶尔迷路、偶尔驻足。我觉得这样很有意思。
几年前,在德国黑森林的小镇上停留一天,偶然想起这种方式,便同父母一起出门。小镇比较大,靠城市比较近,自然也繁华。出了门便是一大片玉米田,道边栽着苹果树,青蛙的叫声有节奏地传来。站在高处看,平坦的原野错落有致,夕阳铺平了卷起的谷浪,望之心旷神怡。父亲观察着一旁的苹果,透过枝叶,惊喜地表示他很久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苹果了,父亲爽朗的笑容,让我觉得空气中都是开心的味道。我想到商店里,璀璨夺目灯光下油光发亮的红苹果;市场上,半萎半新的玉米。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看到这些,内心是多么幸福啊!自然的气息轻轻包裹着这个小镇,阳光下的小镇比我想象中有意思得多。
走着去镇中心,本以为节假日应该人潮攒动,实际上却安逸闲适,让我不太习惯。蜿蜒的街道,转了几道弯,哟!一个穿着安全卫士卡通服的青年站在一个桌子旁,看上去以为是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走近一了解,方知是卖橙汁的,很有意思,顾客交三欧元,便可以从框里挑选三个橙子,在手动榨汁机中进行榨汁。我们尝试了一下,“小卫士”帮忙切了橙子,果肉金黄,看上去非常新鲜,我将它们放入榨汁机中,轻轻摇动手柄,果汁便顺着流进小瓶中。果汁缓缓流淌,我情不自禁地舔了舔嘴唇,咽了咽口水,想想超市里,琳琅商品中二十几元买的糖精饮料,这杯果汁,因了收获的喜悦更显意趣。
在一家西餐厅吃完晚餐,月上树梢,闪闪的一串串灯光悬挂于门檐,四周很静谧,这种安静带来一种从容闲适的自在感,我甚至享受到风轻轻拂过的清凉和温柔,我们慢慢地走回酒店,一路月光为伴,蛙声为乐,真是无比舒服惬意的路程。
这次旅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忘记旅游的本质,而只是为了攒够的打卡量和冷漠的快门声来证明自己曾经的风华,没有真正的驻足停留,没有真正的灵魂契合,而这一次,我们把自己完全交托于这青石板路,一段风笛,一米阳光,这才是最有意思的旅程。
看上去,有意思的是旅游方式、是沿途风景;感受上,更有意思的是那久违的精神满足,路途遥遥,偶尔停下走走,慢慢走,仔细看,一路融入,一路欣赏。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都不一样。因为有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了我们国家,它最早来自武汉的海鲜市场,科学家研究发现它来自蝙蝠身上,然后从武汉传染到了很多地方,甚至到了国外,我们衢州现在也有5例了。
这种病毒会让我们发烧、感冒、呼吸困难,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之前的春节大家能到处旅游,可今年不可以了,因为这种病毒传染力很强。每个人要尽量在家待着,还要勤洗手,开窗通风,出门要戴口罩,打喷作文嚏不能对着别人。
我每天只能呆在家里,天天就写会作业,看会儿电视,感觉每天过的都一样,我感觉很无聊。但是我会找点有趣的事情做,比如全家玩飞行棋、打羽毛球、开无人飞机等等。
面对这次疫情,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有一线的医护人员放弃了假日休息,不断与病毒抗争,努力地保护我们。
我相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病毒一定会被打败的。我们会永远感激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愿你们平安归来!
薛溱
微风起,阳光照,游古镇。
水,静静流着,穿镇而过。“吱呀——吱呀——”,船夫哼着曲,摇着撸,木浆声伴着潺潺流满分作文网水划过,轻轻荡漾,泛起道道漪澜。烟雨氤氲,飞檐翘壁,亭台楼阁,这便是江南古镇的美了。
驶过一幢木刻楞房,“茶”字幡旗随风飘摇。好客店主,手斟一茶,热情招呼四方来客。风起,树叶晃动,茶香四溢。拱桥与涓涓细流交汇处,萦绕着三五成群妇女们干活时的欢声笑语,江南独有的生活气息都蕴在这粼粼清波中。
上岸,轻轻踏上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那不知深远的巷子通向远处。巷子两旁,迟暮老人,或摇蒲扇,或品茶香,颇有“静待花开花落”之感。轻轻抚过黄墙黛瓦,感受着小镇的历史沧桑,仿佛漫步于那段古老岁月中,似乎看到稚童在书院里尊听老夫子的教诲,听到茶馆里评弹女子的嘤嘤之声……刹那间,一幅淡雅相宜的水墨长卷徐徐展开,这江南古镇看上去挺有意思。
“吹糖人,画糖人喽……”巷子拐角处,一个中年模样的男子,衣着简朴,配着一张黑黝黝的脸。小摊前已经围满了孩子们。“我要一个糖人。”“好咧。”卖糖人摇身一变,像极了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家。只见他在温热的铁锅里搅了搅,熟练地舀起一勺焦赭色的糖稀,滴在石板上不停地挥舞着。他的手十分粗糙,但是非常灵活,左摇摇右晃晃,眨眼的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在他手中呈现,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真有意思。
“师傅,我……能做一个糖人吗?”“当然可以。”我的脑海里已出现自己作画的场景了。我手持铁勺,学着糖人师傅的样子,舀起一勺热泡的糖浆,手臂腾空,手腕微微倾斜,一股糖稀缓缓淌下来。得意之时,未料,手一抖,力度与时间没有把控好,一勺倒下,糖人成了糖饼,我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师傅二话不说,执勺迅速倒出糖丝,灵活地摆动成了一条舞动的线条,待未干透,插上竹竿,一个可爱的小糖人在铁板上出现。经师傅化腐朽为神奇般的“抢救”,我的糖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咬上一口,独特的甘甜别是一番清爽甜润,那是一种传承了千年的甜味……画糖人,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潇潇烟雨,古镇江南。就是这样不急不躁,看藤蔓爬墙,听戏曲慢唱,闻糖人飘香,品古镇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确实,江南古镇远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春风起,回甘甜,踏归途。
强弱胜负无常势,强健体魄振中华
李宗欣
百年之前,1917年,那个迷蒙的时代,那个觉醒的时代。在抗击封建,反对侵略,弘扬民主,传播新思想的文化阵地《新青年》上,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旨在强调体育之效,呼吁青年们锻炼体魄,以振兴中华。他提出了青年的第七条标准,“强壮的而非体弱的”,在那个充满激情热血的时代,这份精神鼓舞振奋的无数“新青年”,促使他们强健体魄,投身革命事业,继而振兴中华。
时至今日,伟人的教诲依然时时挂于耳畔:“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强弱胜负亘古无不变之理,无论民族、国家,还是个人,即使再弱小,若时时以自强为志,亦可自立于不败之地。
不安于现状,不服既有之束缚,是促使人向上的力量。每个人生来的确有差异,在能力、相貌、家庭条件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但“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先天拥有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后天拼搏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良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在富人家的田亩之上,陈胜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与感叹,似石破天惊。在之后的大泽乡,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激励着陈胜挣脱了统治阶级的束缚,开历史之先河,发动了农民起义,挑战着秦王朝的统治。纵使生而弱,有不安于现状的信念作为支撑,加以后天的不懈追求,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开辟美好的明天。
不屈服一时的失败落后,永远向着富饶强大,是推动国家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国有强弱,邦分富贫,不可避免。但这不代表落后的国家就要向强者低头,因为它们只要冲向强盛,就一定能获得富强的未来。近代以来,我们中国饱受屈辱,几乎每个国家都可以用武力令华夏屈服。但炎黄子孙是坚强的,在那黑暗的时代,中国没有被打倒,而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中站了起来,不仅击退了残暴日本侵略者,而且建立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而面临新的挑战,即使是军事强大的美国,中国也不向它低头,而是坚持斗争,接连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书写了一笔华章。就算一时失败又怎样?今天中国早已洗雪了耻辱,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富强。不服落后,永远向前方,国家才能走向富强。
不可否认,生而强者自然比弱者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强者滥用其强,也会逐渐泯然众人。因而强者也需要不断努力奋进,才能利用好自己的“生而强”,进而变为“本来强“。历史上的中国,就是最好的证据。可见,不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民族,是生而弱,还是生而强,既不能妄自菲薄,亦不可故步自封,唯有自立自强,才可以永葆向前之姿态。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遵从党中央的指导,不负国家与时代期望,不仅着眼于提升文化素养,更注重增强体质,自立自强,谦虚自信,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9月26日星期六阴
今天,一位叔叔给我们家送来了一条大鲤鱼。
这条大鲤鱼足足有我一只胳膊那么大,它有一条强劲有力的尾巴,还有粗壮的身体。不是都说‘鲤鱼跳龙门’吗?可是真实的鲤鱼怎么就不跳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去问爸爸,爸爸说:“昨天晚上它还跳出盆了,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跳了。”“难道是因为昨天我们说今天要吃它,它害怕啦?”我猜测。爸爸笑起来说:“你的小脑袋瓜里怎么还想着这个啊?”“嘻嘻”我向爸爸眨了眨眼睛,“我现在就去安慰它。”说完我跑去厨房,把手伸进水里,想摸摸它的头,安慰一下它。谁知它飞快的游走了,好像在说:“呵呵,就不给你摸,就不给你摸!”我可气坏了,双手按住它,说:“这会儿看你往哪里跑?”正在我得意之时,大鲤鱼身体一扭,尾巴一甩,脱离了我的魔爪,还甩了我一身水。
我还想摸摸它,这会儿它可能是玩累了,也可能是知道我的意图了,大鲤鱼安静了下了,任我抚摸。满分作文网鱼儿表面滑溜溜的,外着很大的一身鳞片,还有些红红的点点。妈妈说:“不是有红鲤鱼与绿鲤鱼这个绕口令吗?那我们这个肯定是红鲤鱼了。”哦,我想起了那个绕口令,还真的有红鲤鱼啊。那绿鲤鱼呢,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呢?
哈哈,雨曦同学,我们也和你一样好奇绿鲤鱼到底长什么样呢?下次你看到了,可一定要和我们分享哦!
孔祥康
两盏灯,一壶茶,游古镇,思江南。
适逢周末,窗外飘雨,我打算到古镇去逛逛。
到了古镇,雨点落到河面上,激起水花,涟漪一圈圈地往外荡,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一个小圆圈。一座座拱桥搭在河面上,倒映在水上,两个桥洞形成一个自然的圆,好似一面明镜,照映世间万物。桥两头的茶楼酒肆打着招牌,屋檐上挂着红灯笼,从远处看,鲜红的一片,让人以为是石榴树成群地盛开。河面上漂泊着几条乌篷船,随着桨的推动缓缓地行驶。河岸边的垂丝海棠开成一片粉嫩的雾海,一阵风吹来,片片花瓣飘落,有的径直落入土里,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的落入水中,愿将有意逐无情。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粉白的墙壁盖着黛青的石瓦,浑然一幅天成的水墨画。江南的古镇看上去真有意思,我一身的疲惫与紧张似乎都被眼前的美好惬意驱散了。
我沿着古镇的斑驳石子路漫步,走进一家茶楼,点一壶明前龙井,坐在二楼窗边,啜一口茶,看一会儿细雨飘洒,细细回味,淡而远,香而清。窗外不远处的戏台上,铿锵的戏曲声传入耳中,我不禁驻目观看,台上的两人穿着蓝色长袍,袖口宽大,唱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时而随着板式点头瞪眼,时而迈着台步器宇轩昂,时而髯口飞卷靠旗招展。看着看着,我不禁随着节奏摇头晃脑起来,震撼而后沉浸于京剧艺术当中了。
另一边,一团团灵动的青绿色点缀在古镇的白青黛瓦之间,原来是花鸟商提着鸟笼,缓缓放上架子,一只只蓝绿色,夹杂着黑色斑点的鹦鹉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忽而展翅,忽而跳跃,向人们炫耀着它动人的身姿。江南的雨太细密了,似乎并能丝毫影响人们的生活,卖糕点的小摊位上摆满了青团,包子,粽子,糯米饼等食品,热腾腾的蒸汽带着清香飘散开来在摊前的的人群中穿梭、蔓延……
我沉醉了,品一杯清茶,听一段戏曲,看一阵市井百态。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何不放下手头的事,慢下来,静下心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体验这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烟雨慢江南。
宋佳妤
感受古老中国特有的生活方式,流连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品尝江南特有的美食,这个深秋,我在乌镇等你。
步入小镇,迎面扑来一阵古色古香的美感,一座座白墙青瓦的房子仿佛在水中扎了根,房顶上青灰的屋檐角直指着铅灰色的天空。秋风爽朗,无声从桥洞中轻掠,裹起一片片金红的落叶,绕着茶楼酒肆上挂着的串串暗红色灯笼飒飒扑腾。河中有人撑着船,时而急摇几下橹,时而干脆收了桨,只让船随波逐流。坐船的人说说笑笑,热闹又不失惬意。我走上一座石拱桥,看着桥两旁闲逸的屋舍,还有桥下欢悦的流水,空气中回荡的摇桨声与谈笑声,都醉在夕阳残存的余晖里。
慢慢走到小镇的中心地带,人比之前更多了。各色小店林立于街旁,店不大,只用一堵薄薄的墙间隔开来。与镇外的世界相比,这里的生活闲适得多,人们可以慢慢地把玩古物,也可以细细地品尝美食。碰上志趣相投的店主,也不急着走,边欣赏小镇的美景,边享受热情店主泡的茶,甚至闲聊许久。“乌镇看上去真有意思!”我兴奋地大喊,“就算是神仙也会喜欢这般喧嚣扰攘的尘世吧。”
不知不觉下起了雨,雨中的江南水乡更加风雅别致。石桥的拱倒映在河面上,仿佛是水中的一轮明月。整排屋舍则在水面上显现出亦真亦幻,虚实莫辨的景象。街上的游人渐渐少了,留下的庆幸自己带了伞,却仍不急着回家,慢悠悠走在街上,欣赏难得的古镇雨景。雨越织越密,河面上迷蒙得像起了雾。
没带伞的我只好到一条僻静的小巷里避雨,四处皆是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的青瓦已与昏沉的暮色融为一体。小路上铺着的青石板已有些磨损,雨水让路面变得湿滑。我提着裤子扶着墙保持平衡,指尖冰冷的触感,让我急切地想找个地方歇一会儿。耳边渐渐传来吆喝声和人们的说话声,顺着声音寻去,幽深处是一座茶楼,店面蜗居一隅,半掩于墙角后。
走进茶馆,我点了一盏茶,静静坐着等待雨停。茶楼中央是一个不算大的舞台,一位着戏服的演员正在上面唱昆曲:“梨花开,春带雨——”周围板凳上坐着的大多数是老人,边捧着杯喝茶边欣赏昆曲,有的还闭上眼慢慢回味。门外的一切杂响隐隐约约传来,又很快淹没于在悠扬的昆曲中了。当袅袅的炊烟夹杂在雨丝里轻缓腾空,当屋檐上雨滴流淌的速度逐渐减缓,我轻轻走出茶楼,沿着青石板路踱着,回望,小镇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种慢节奏的幸福感当中。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仿佛成了先进、发达的代名词,但慢下来才是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漫随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江南小镇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