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精选7篇)

时间: 2024-07-05 栏目:话题作文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6

卢艳颖,女,18岁,易县东旮旯村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2013级(2)班学生。该生家庭状况十分贫困,完全靠政府救济:养父70多岁,因患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养母60多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瘫痪卧床10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卢艳颖不仅要照顾母亲的生活,还要耕种4亩多责任田。2013年她刚入学不久,养父病故。为了更好照顾养母,卢艳颖于2013年10月办理了休学手续,在家一边种地,一边照料母亲。

本学期开始,为了返校上学,并能兼顾养母,卢艳颖决定把养母接到学校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她的班主任帮助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安顿下来,并推荐她到北校区二食堂回民窗口勤工俭学。她每天早晨6:00赶到食堂帮厨,7:30左右回家给养母送饭喂饭,8:00准时赶到学校上课。午饭、晚饭时间也是这样匆忙,大课间还要跑回家看一看养母,周末又要到校外打工,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

卢艳颖就是这么坚强,家庭遭遇变故、生活十分艰辛,再苦再难也不愿向别人伸手,坚持自己扛着。她自己克服种种困难,带着养母上学,边学习边养家,尽管生活很拮据,但她却从来没有向学校申请过特困补助。班上也只有班主任了解她的困难,她还不让班主任告诉同学们,并多次拒绝了班主任的捐助。据悉,曾有爱心人士为她提供去石家庄工作学习的机会,她考虑到养母的身体状况,婉言拒绝。

背后帮扶的热心人

学院回民食堂承包人杨立娟、王金明夫妇,了解到卢艳颖的遭遇后,被她的顽强毅力所感动。于是决定每月资助她150元,并担负母女二人的一日三餐。虽属小本经营的窗口,依然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正如杨立娟所说,“我们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也不图什么,就是想帮帮这个孩子,帮她度过这个难关。”

学院北校区1987年企业管理班毕业生富建华,现任河北省易县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从2009年开始就资助卢艳颖同学。5年来,每年中秋、春节她都给卢艳颖家送去1000元现金、米面油及衣物等生活用品;并与卢艳颖谈心,鼓励她要孝敬父母,好好读书,像母亲一样关爱她。当卢艳颖的养父去世后,富建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拿出1000元钱,并协助处理后事。不仅资助财物,还提供心灵指引,教给她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到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上学,也是富建华帮她推荐联系的,并亲自送她报到,交纳所有上学费用。

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价值观

了解了卢艳颖这些感人的故事后,学院领导带头慷慨解囊,全院师生纷纷奉献爱心,500元、300元、100元……汇聚爱的力量。

学院决定为卢艳颖免除一切上学费用,免费提供教材,提供国家和学院助学补助,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考虑到卢艳颖的`养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不适合租住在阴暗潮湿的租房,学院为卢艳颖母女在校园内安排了一间明亮向阳的宿舍,既有利于艳颖腾出更多时间照顾母亲、兼顾学习,也为其减轻了经济负担。

学院北校区还成立帮扶志愿小组,组织师生随时帮扶母女二人,帮助卢艳颖补习功课、照顾养母,传递集体的温暖。

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卢艳颖等人的感人事迹,为学院、为社会树立了自强自立、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7

有困难,找陈建老师

陈老师的“一对一”帮扶下,我们找到工作了。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分享职业指导的机会和资源是陈建对学生的公开承诺,他从不关手机,新生一进学校,就知道他的号码。他专门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数据库,从咨询解惑、情感关怀到“一对一”帮扶,他为困难学生建立360度就业帮扶机制。已成为一家大型国企技术骨干的残疾大学生小林,在给学校感谢信中第一句就说道:“如果不是陈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当经他资助的孤儿王同学学成回校,发现自己的事迹已经被陈建拍成校园励志片,在全校宣传时,满怀热泪地向他喊道“陈老师,您是我真正的.父亲!”他与学生的谈心记录,已经写了整整本。在他工作的十八年间,学院的残疾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寻求自我突破的学习者

若想言传身教,必先修身克己。

工作近20年,陈建老师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当他发现新进年轻教师的职业指导教案有问题时,他请来这名年轻老师,与他一起查阅资料,反复求证,改完教案之后,他比对方还高兴;为了给学生传递最新信息,陈建老师订阅了十几种报刊和专业杂志,花大量时间收集资料,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课程。当他参加全省首届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竞赛,获得了第三名时,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不是庆祝,而是逐一打电话给评委老师,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一一记录下来,挂下电话就开始练习。他的课程,也一直都是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用足迹踏出的就业地图

路就在脚下,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高校就业指导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就业谋出路。为了解企业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年的暑假,他都顶着酷暑走访企业,并与当地校友、企业负责人等开展座谈。十多年来,陈建的足迹踏遍八闽大地,走访企业1000多家,召开座谈会上千次,对10000多人做过深入的调研。他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工作为学校建立了180多家实习就业基地,他用自己的足迹,为学生们画出了一幅覆盖珠三角地区的就业和实习地图。

与学生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3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有哪些?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仁武张桂梅先进事迹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1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2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传说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传说,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3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4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张桂梅的优秀事迹,心里有颇多感触,让我激荡不已。

张桂梅是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师思想、行动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师德:爱岗如命,爱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树,扎根在教育最基础的岗位上,一去就是几十年。二十多个荣誉,足以证明她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挥洒的汗水和心血,为社会培养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设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桂梅还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对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超越。正因为有无数个张桂梅的奋斗,才有力地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不断超越,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举足重轻的地位。

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彝良县职业高中的党员教师,我要以张桂梅为榜样,学习她为了教育事业发展而舍去小我;学习她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奇迹,抒写人生优美的华章;学习她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5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8

两年来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关心下,我根据“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与李强,共同探讨,悉心教研,使所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帮扶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俩常常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把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供应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当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仔细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同学。结合同学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学问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连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留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好玩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实物(图片)、头饰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敏捷支配简洁易操作的嬉戏活动。我通过嬉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同学的主动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洁易操作的嬉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好玩“欢乐堡”,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同学们都乐于参加,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情感看法和爱好,同学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阅历。每上完一单元,我们都准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确定本节课胜利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仔细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1、巧设导入,培育爱好。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嬉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

2、图文结合,把握新知。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单词卡片、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同学,使同学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把握其义,让他们主动主动参加学习猎取新知过程,培育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烦教导同学认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培育他们认读的力量。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训练。

3、嬉戏活动,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抓住同学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嬉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为了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简洁易操作的趣味性、多样化嬉戏为主来实施教学,让同学进行反复仿照、认读、玩演、视听,从而给他们供应充分的活动和沟通机会,让同学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力量,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

四、加强自学,不断积累学问。

总之,一年的工作自己付出了许多,同时自己也有许多的收获。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足;同事的确定,使我干劲十足;同学的渴求,使我信念倍增。我会连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同学宠爱的活动、嬉戏来帮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主动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信任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9

为学习宣传王玉老师教育扶贫、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强化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3月4日,南明区五里冲街道办事处开展以“担当作为抓落实,学习优秀争先锋”为主题王玉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据悉,王玉生前系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副校长、从江县大歹小学第一校长。近年来,王玉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到深度贫困地区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并担任大歹小学第一校长职务,托管该校教育教学管理事务。在王玉和帮扶团队的努力下,大歹小学无辍学,该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1月26日,王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8岁,王玉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追授记大功奖励。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

残疾,是人生的一种缺憾,但这并不构成人性的差异、奋斗精神的差异、为人类做贡献的差异。古今中外,无数伤残人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告诉我们,残疾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社会的需要,经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创造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如此,他们在战胜厄运、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为人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这次受表彰的自强模范中,有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有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经营管理科学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普通工人、农民、教师、警察、医生和城乡基层工作者,有在国际赛场和国际艺术舞台上用勇气、力量和美感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和艺术家……

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终生不见光明,可心中永远照耀着灿烂的阳光,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终生不闻声音,可心房始终回响着美妙的音符;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终生不能言谈,可思想超越语言之上,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人终生难以行走,可精神始终引领着前进的步伐!他们是自强不息的楷模,他们是顽强拼搏的英雄,他们是勇于创新的先锋。他们因历经磨难而更加执着,他们因饱尝艰辛而更加坚强。

在自强模范的背后,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源源不断强大动力的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是日益强盛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以助残先进为代表的各级党委、政府的深情关怀和帮助,是社会各界伸出的温暖之手、关爱之手、帮助之手。

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教师帮扶先进事迹

美*****学院潘*****

对于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我最初是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厅》上首次知悉,之后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陈立群的新闻采访资料,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20xx年11月8日,我有幸到*****参加“时代楷模”陈立群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现场聆听陈立群同志亲自讲述来黔东南义务支教的经历、体会和感悟,了解到更多此前不曾了解的感人事迹和点滴细节,再次感动,灵魂再次受到洗礼。

在此之前,我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知道陈立群从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放弃多家民办中学提供的百万高薪聘请,只身来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苗疆腹地,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分文不取,义务支教。他来到台江后,一头扎进苗乡,用3年多的时间,在“爱心与责任感”的驱动下,改变了台民族中学过去多年在全州排名垫底的状况,教学质量大幅跃升。他心中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他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去关爱学生的成长。短短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

11月8日现场报告会上,陈立群同志给我们讲述了更多的细节。他围绕“教育扶贫”这一主题,根据黔东南的社会现实,提出扶贫要扶智的主张,并结合自己三年多来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扶智的过程。陈立群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管理经验、有益措施分享给大家。其中,给我留下不少令人印象深刻、闪耀思想光芒的语句,如“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人的使命是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扶贫要扶智,扶智先扶师”,等等。他的很多观点、措施,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黔东南、根据台民族中学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东部,要办好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就可以,但在黔东南,这个不适用。这不仅仅是东西部办学特点的不同,而且是思想观念和现实的差距。

我最初认知陈立群,是因为他获评全国“时代楷模”。今天,聆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才知道,在“时代楷模”光环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和只有他本人才体会得到的辛酸。他分享了当初如何来到贵州、如何结缘黔东南,以及到台民族中学后遇到的困难和酸甜苦辣;也分享了当年创办宏志班遭遇的困境。其实,陈立群并不富有,能在台民族中学坚持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出资30余万元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学生,除了“爱与责任”之外,主要得到了整个家族的支持。他出生于农村,一身从事教育,两袖清风,没有钱,在浙江的住所是政府提供的适用房。他资助苗族贫困学生的钱,是包括他姐姐的女儿、姐姐女儿的女儿在内的整个家族人的支助。他说,到台江支教扶贫,是整个家族行为。

陈立群从教近40年,潜心育人,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20xx年退休后,面对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他都婉拒了。他的身体不好,患有疾病;他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应该说,陈立群是需要钱、需要照顾家人的。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百万年薪、远离亲人奔赴苗疆?我想,就是他一直奉行的“爱与责任”。这是他教育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的理念。这一理念伴随了他的整个从教生涯,无论身在何处,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过去,他担任中学校长34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融入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退休后,他来到贵州,深入部级贫困县,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话题作文】栏目
  • 上一篇:简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精选5篇)
  • 下一篇:咨询服务协议书(精选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