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叶扁舟,满载生命的厚重;
道德是一片芦苇,笑迎跫音的来临;
道德是一盏亮灯,指引前方的黎明。
故宫中的珍贵文物,被道德底线低下的人在上面乱涂乱画,这不仅是对前辈的不敬,也给后代树立了极坏的形象,被他人耻笑,他们的道德在哪里?
生活中我们应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给别人留得一份好印象,为自己争得一缕阳光!
良好的道德品质,铸就了一位名医。
他是后人皆知的神医。亲尝百草,为民试药是他的道德;无私关照,为民治病是他的道德。无处不在的道德体现,铸就了他和他的《本草纲目》,李时珍的名字,响彻了半边天,为民分忧,为民治病,亲尝百草,无微不至的照顾病人,无时无刻,无时无地不体现出他的道德。良好的道德品质铸就了一位名医,我们应向他学习,终将会铸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满载生命厚重的道德。
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他也不曾向任何人提起,人们只是知道他是一位孤苦无依的拾荒老人。而这位不平凡的老人,只是知道默默地付出,为了自己内心责任的驱赶,他不顾一切,为无数的贫穷孩子捐钱,而这些钱是他每天拾荒的一点儿积蓄,没有人知道他为了什么,只是赞美他的品德。道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颗核桃,如果你不愿去砸破它,使它迸发出光芒的道德核仁,那将任由你失去道德的底线,被别人所耻笑。我们应满载生命的厚重,让道德这一朵美丽之花绽放。
道德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故宫文物的破坏,显然是道德品质的缺失,不爱护自己国家的人还能爱护什么?不尊敬自己前辈之作的人,又能成为什么?文物上刻字无非是想争得别人的目光,然而别人的目光中充满了鄙夷,反而使自己原有的阳光也随之丢失,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文物上爱心桃的炫耀,更是令人切齿,没有道德的爱心桃又怎能得到别人的祝福,没有道德的爱心桃又怎能生长?恐怕结果是否定的。
道德是石,敲出星星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熄灭的灯,道德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道德是路,指引你走向黎明!
生活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道德。有道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阳光,没有道德的人,走到哪里处处都是黑暗。
淡淡的雪从天上飘落,昏黄的灯光下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刮过整个街道。街上寥寥无几的人更是平添冬日的孤寂,路上的人都急切的想回家。平日里有些冷静的公交站台上挤得水泄不通,谁想为了省钱而被冷风吹呢?可是有条通道宽阔不挤,不少人看到了这条通道,但一直没有上前,只因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不过有四个身强力壮的人脱颖而出。把一对母子挤在了一旁。
第一个人是一个公司领导,平时都有专车接送,可是因为车出故障了只能挤公交,他还在心里想着:我是大公司的老板,当然可以站在这。
第二个人是个退役军人,他闭着眼沉思到:军人都有优先权利里,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可以站在这。
第三个人是个老教师,他在心中愤愤的想到:我为国家培养出这么多人才,国家应该把优惠政策给教师,所以我可以站在这!
第四个人是个年轻白领,他带着一个口罩,一脸不耐烦的样子,估计是想快点回到家里,喝上一杯暖暖的绿茶。
这四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对母子上车处视而不见,他们是真的看不懂这五个字呢?不!他们不是文盲,可是心灵却盲了。
这幅漫画不就是不文明的缩影吗?不就是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吗?如果有一个假文盲,就会带动一批人,那是多么可怕啊!假文盲啊!快快从不遵守道德文明的梦中,快快醒来吧。
天津港爆炸事件牵动人心,而事后马云被逼捐同样令人唏嘘。如今道德绑架比比皆是,以道德的名义胁迫他人,便不再是正义。道德,从来都只是用来律己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马云参加公益活动,是其自身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不参加,别人无可厚非。参加公益活动不是法定义务,最多算是道德上的升华。由此看来,道德绑架实在是无理取闹。
很多人以缺乏界限感来解释道德绑架这一行为,不懂尊重他人的生活和选择。也有人认为道德绑架的人是圣母,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错了方式。但直击道德绑架后的真实心理,是缺乏者对拥有者的妒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裹上的糖衣。一个向上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恶意肆意传播。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首先树立好自己的是非观,谨慎参与,不盲从。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然后才能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在自身都不能做好的情况下何能督促他人?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再言道德绑架非一人之举,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有人作祟,却无人响应,这种恶意自然寸步难行。
自古常言,经天纬地。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矩和道理。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以法制国,以法治人。当道德强行升到治人的高度时,自然是破规逾矩,有违经纬之事。
古有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隐士拒唐尧。道德自然不可一跃齐身法律之位来治人。外有苏格拉底陶片放逐,内有药家鑫判以死刑。可见,道德如果出了规,秩序必然会荡然无存。
马云捐与不捐,全凭其自身意志。捐是份心意,不捐也是合理,轮不到道德制裁。把握好法律这条线,剩下的凭心而行。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吧。
拒绝道德绑架,以身作则,请勿越俎代庖!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此言为我校之校训,也为做人之真理。学会做人,指的当然是做人之道,即为道德。学做学问,指的便是学习知识文化,即为智慧。
道德与智慧一直都是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君王、帝王乃至许多有志向的草民、农夫所追求的。这德与智对于一个人的修养是最为重要的两方面。不过,它们有主次之分。我想,这一点大家从我校校训即可看出:是德重于智。的确,一个有素质、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论他的知识渊不渊博,走到哪都会受人尊敬的。而一个没有素质、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他再有学问、学问再渊博,也少有人会尊敬他。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
而如今,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皆为智高于德。甚至有个别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闻不问。依我之拙见,这样管教孩子是万万不可的。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品德,孩子学坏了怎么办?那家长岂不是要遭到德有伤,贻亲羞的结局吗?我想,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发生的。现在有一些青少年出入网吧、舞厅等场所,甚至在街上惹事生非。这其中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其家长对孩子的道德管教不严所造成的。所以,学习应是基于道德之上,也就是说以道德作为智慧的基础。
同样,道德不仅对一个人重要,对一个国家也很重要。
春秋时期,一位智者说过,要以理治国,要去感化人们的思想。这位智者就是我们熟知的孔子先生。我觉得,他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今的政府治理国家是以法治国。顾名思义,以法治国,指的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确,以法治国是很有效的,能使国家安定,但也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效果呀!无论法律多么严厉,也总有一些不懂得道德、礼仪的人会去做一些违反法律之事,其中不乏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从这又可看出:智慧是应基于道德之上的。法律治标不治本,从上文即可看出,那如何才能治本呢?我想就只有以礼治国了。让道德与礼仪人人皆知,使知识基于道德之上。这样,天地间便能流有一股正义之气、仁爱之风。百姓皆可安居乐业,大家都能关爱他人、怜悯弱小,举国上下一片和谐之气象。哪还有罪犯与犯罪?如此,便可谓天下太平了。
要做道以礼治国、天下太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还有很长、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坚信,要是每一个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将道德、礼仪、仁爱置于首位,在道德的基础上建立智慧,中国定能崛起,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草薙素子最终投入了互联网海洋,雾骸依旧持续在不同阶层之间寻找网络终端遗传因子携带者,玲音最后进入了网络虚拟不再回来上个世纪末流行的赛博朋克风格,俨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而如今人工智能的悄然兴起,又让人们回想起当年热门的话题。对人工智能的恐慌之情又翩然而至。
回过神来,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Siri的温馨提醒还是微软小冰的贴心搜索。人工智能正在渐渐变得更多元、更懂你。在无数赛博朋克作品中最为担心的也莫过于人工智能拥有了情感思想反过来镇压人类。然而与众不同,库克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抛弃了价值观与同情心。由此可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情感、道德。而这两者共同组成了人类的思想。
然而可悲的是,在今天现代人的生活中,如同冯·诺依曼设计的计算机框架体系一样思考活着的人越来越多。人情逐渐淡漠至无动于衷,不再体恤他人。去年日本地铁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的袭击,绝望的男子操纵着失控的列车飞出了轨道之外。然而在他走到车头之前,他流着眼泪走过了整列列车的所有车厢。常有人假设如果当时哪怕有一个人拦住他问问你怎么了,这出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但是世上没有如果。过去的古道热肠今日沦为了多管闲事,过去的人文关怀变成了粘腻不堪。不仅仅是不认识的对门邻居,更是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复着两点一线式的生活仿佛也在逐渐程式化人们的感情与价值观。就像汉娜·阿伦特笔下集中营中的官员,毫无表情地处死了上千万的犹太人,而于他们而言,也只是程式化生活中平常的一个环节而已。人们依凭范式重复生活,逐渐冷漠僵化,而讽刺的是,人工智能却越来越贴心,越来越懂你,越来越有人情味。
康德曾说,能够震撼人的内心的事物只有两件,一个是人们头顶的星空,还有一个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人类何以迈过千万年的进化史生存至今?不是单纯的趋利避害,不是所见即所得的孤立生存。是寂寞星球中的守望相助,是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一个缺乏人情味的社会必然是不能长久生存的,无时不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都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始终是同舟共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这纽带便是由道德与感情交错编织而成。
人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死亡诗社》里站上讲台的热情,是《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痛苦的人生价值,是《黄昏清兵卫》里坚持供养女儿读书的清贫。情感组成了我们所见的精彩纷呈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小娜会写诗了,也不会有任何文学杂志发表,小冰唱歌即使不用调教,也很少有唱作人使用的原因。情感与道德是千万年大浪淘沙遗存下来的宝物,是你我命运的纽带。让我们重拾心中的情感和道德,点亮人类历史闪耀的星空,践行人文关怀,守望相助。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为我们每一个人共享,我们同样也在共享着一个时代。可是,却有许多人把共享演变成了占为己有,把原本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资源自私地成了他一个人的,难道我们的人性、道德就是如此吗?这样真的好吗?
我曾经看到不止一辆单车被人们把二维码划掉,自己骑着一辆不是自己却像自己的单车那样逍遥自在、大摇大摆,似乎这么做是理所应当、聪明的做法,说不定这时这个人还在背后嘲笑那些骑好单车依然归位,那些老实的人呢。如果每个人都像这样自私自利地占为己有,那怎么还称得上是共享单车,共享这个时代呢?也许这种不良的现象也在一点一滴形成或改变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到那时,这真的对我们时代的发展有利吗?最后最大的赢家真的是那些把共享的资源占为己有的人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还有的人借着正义、道德的幌子,指责、抨击那些把资源占为己有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伸张正义、正义凛然的人物,自己却依然在背后做着那样的事,好像这件事不为人知,没有人会知道一样。其实,只要你做了,总会有一双眼睛盯着你,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样的人可以说比单纯想把单车占为己有的人还要恶劣,把自己不道德的一面伪装起来,背后却做着破坏道德的事。这样的人把道德变成了表演,我们民众就成了他的观众,好像这里就是他表演伸张正义的舞台。如果我们的时代变成了那样,那么最没有道德的人成为最有道德的人,那这个时代也将演变成最没有道德的人表演的时代。
如果说哪一天,真正有人把传递道德、正义这件伟大的任务、使命做到问心无愧,那我也将发自内心地给这样的人点赞,为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人而光荣、骄傲。
花,静静地绽放,不为喝彩,只为这个世界曾经来过;水,潺潺地流淌,不为称羡,只为心中执着、干净的信念;路,默默地延伸,不为坎坷,只为远方心中美丽的风景。每样事物都有它的价值、使命,人也是如此,做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而不是为了某个不单纯的目的。愿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道德、有人性的人。
共享并不是占为己有,它理应被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所共享。这样,我们的时代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真、善、美的花朵一定会在这个时代永驻。
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有这样的一种人,因为智慧,使他在人群中闪亮夺目,因为智慧,使他总是傲气凌然,因为智慧使他总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比同龄小孩早叫一声爸爸,妈妈而是他在夸赞中长大。自信使器宇非凡,无论到哪都闪闪发光,比他年轻的人,都视他为榜样,同龄人很多都羡慕他。瞧不起人这是远远没有的,也不愿与人交朋友,因此他总是孤独,这也使他养成孤傲的性格,对什么事都不屑一顾,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在别人出丑的时候,或许他嘲笑过,他才觉得正常,而对于他人来说,这是不允许的。他认为,别人并没有资格嘲笑自己。而他一副傲气的样子总是让人反感,而在于职位较高的人谈话时,出现百依百顺的样子,与以前截然不同。
在今后的一天,意识到了这就是人类仗着自己的智慧出众,在生物圈里横行霸道,还捉弄其他动物取乐,甚至还惨杀他们,依靠自己的小智慧,打着为人造福的口号,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在这样的社会中,试问道德在哪里?口头上应该是正确的答案,而在这背后,你看不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其他生物道德报复,大自然的报复,随之而来。智慧?又怎么能和这相比?
《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写的管弦乐狂想曲。乐曲由十三首标题小曲和终曲组成。其中几首乐曲令人心动:天鹅、骡子、长耳朵的角色
前面的《狮王进行曲》不足为奇,直到第三曲骡子响起时,音乐变了,仿佛骡子正在送快递。它上气不接下气,不小心它迷了路,在森林找不到出路,最后经过一番艰辛,最终在时间之内成功派送快递。
长耳朵的角色,让人看到,毛驴耸着长耳朵,背上负着沉重的货物,货物上还有它的主人,主人吹着口琴,又用鞭子催促着毛驴,毛驴发出了一声声悲鸣。
钢琴家,一位仿佛机器人一样的钢琴家,弹奏的音符没有色彩,只是按照乐谱机械的弹奏,非常死板,他似乎只配对牛弹琴。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天鹅了。音乐不紧不慢的演奏,就像天鹅在湖中缓缓游到中央,在它生命的尽头做出最后优美的舞姿昂首浮游着此时,音乐用钢琴奏出了湖水的碧波荡漾,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天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高贵而优雅的身姿。
曲终,无论是狮王驾到,还是杜鹃的歌声;无论是快递派送的骡子,还是天鹅优美的身姿,都让人仿佛看到了动物们欢快的舞蹈,演绎了动物们的欢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它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男女老少;音乐,是救治人们心灵美好的灵丹妙药;音乐是世上最美妙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音乐,把我带进了生气勃勃的动物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