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夜幕降临"啪!啪!啪!"天空中礼花四射地面上一派火树银花的景象。
看到这一切我情不自禁地说:"啊!中秋节到了!"天气预报说今晚的月亮比以往中秋的月亮大。是真的吗我期待着月亮悄悄爬上来的那一刻。
天空中墨蓝的一片稀稀疏疏的洒着一些星星犹如细碎的水晶一般。月亮还没上来可天底下却已经一片光辉。真好啊!想必现在家家户户也必定在圆桌前团聚着。我家里也很热闹。各道美味的菜都已经上桌了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全家人围着圆桌坐下大家乐滋滋地吃着饭谈笑声连成一片。
我看着爷爷他显得特别满足脸上的笑容绽开了一朵花。这时他高高举起酒杯微笑着说:"中秋节快乐!来大家干杯!"大家都捧起酒杯不约而同地向空中举起。我也连忙倒了一杯可乐挨在大人身边也往前伸长了手臂像小鸟一样大声嚷嚷:"干杯干杯!"
大家不禁都被我逗笑了。还是小婴儿的二表妹挥动着双臂好像她也忍不住想跟大家一同干杯似的。
"砰砰!"大家的酒杯碰在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仿佛是一首悦耳的团圆之曲。杯中的饮料下肚后我感觉心里暖洋洋的看着大人小孩都这样欢喜我想:如果全家天天都这么团圆该多好啊。
吃过晚餐后奶奶妈妈和姑姑便聚在一旁热火朝天地聊着一些高兴的事儿。再看看那些当家大男人们瞧爷爷爸爸和姑丈正在打乒乓球呢他们你一来我一去玩得不亦乐乎。我和大表妹也"噌噌噌"凑过去一起加入"乒乓球队"。接过大人手中的`球拍看着前辈们今天特别慈祥的脸孔我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温馨的气息。我沉浸在与爸爸的"对垒"中越打越起劲一轮下来我几乎把他们都打败了。最后爷爷出场跟我"对战"爷爷虽年纪已大但仍步伐稳健我从心底里敬佩他这回我输给爷爷了。我依然很兴奋马上顽皮地拱了拱手说:"爷爷真是好身手孙儿我甘拜下风!"大家听了又是一阵笑声。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溜走了一大截我突然想起还没去见识一下今晚的月亮呢。于是我连忙跑到出去抬头仰望天空——呵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通体都是明亮的银白十分光泽就像电脑制作出来的色彩好像风一吹它就会滴下来似的。"呀!果真像天气预报里所说的。"我不由赞叹道。接着我跑进屋里叫出了全家人一家人都一齐仰望天上的月亮。然后月饼摆出来了大家在月亮的柔光里有说有笑地品着月饼。
那一夜我睡得很香我真希望家人永远没有分别。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我们不会忘记梦想_400字,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日子就在我面前不停的奔跑,天空越来越高远,身体显得格外渺小,站在窗前看那一轮中秋圆月,想象一朵菊花撑起的品格。一身风骨,临霜而不凋谢;世态炎凉,清秋中恪守真诚;君子之交淡如水,面月相对,心有灵犀一点通。
中秋之夜,月光清清柔柔流泻着,酝酿已久的那篇【往事拾忆】还未完成;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响起,老朋友琴兴致勃勃地说:“人民公园办菊展,你准备一下,穿暖和,明早我来接你去欣赏美景!”一缕幸福的风儿拂过我的脸颊,微笑如花。
夜半更深,有梦悄悄爬进,命运在轮回中错落,眼前是一条流水的河,过去,现在,很多镜头在倒影中静止难返。那里有我的亲情、友情、爱情;岁月的暖,馨香的梦,还有华年盛开的美......一朵浪花泛起,转身一切成空。艰难的日子,低头,抬头,早已被世俗人情甩在身后。凋零中悄无声息地虚度光阴;逆境中努力修炼着卑微的生命!
窗外观天,就用矫情的诗文感怀一次人生的得与失吧。曾经,命运的大门紧闭,灵魂在骨头里坠下三千尺,泪水凝在空中,眼睛站上浪尖,常常在潭水里想着南方的暖。生活很现实,身边的人匆匆来,匆匆去,让失去的美好在生命的流变中看到了一道道淡然流动的风景。如果生命没有受伤,又怎么会体悟这沿途经过的各种景致呢!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碾转间万千风景过。高山流水中,还能陪在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就像潺潺流淌的清泉,云山雾水间开放着那份包容,点点滴滴感动着我的心坎。多年来,他(她)们对我的关怀发自内心,真诚的.在乎笑脸如初。我感慨着亲情与友情的温度,思考着生命的霜色与岁月,一朵情谊的花能从春绽放到秋,把浓浓心香送到我面前,这是幽幽花蕊善、美、纯的底色,多么诚澈可贵的亲和情,又怎么能不让我感激万千呢!
在远去的年华里,在那条梦中的河流,我和老朋友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鲜活在彼此的记忆。年华如飞,从春到秋一路前行,一路相伴,那份真情厚谊始终如一,理解我、帮助我、鼓励我勇敢地走过风霜泣雨的日子。现在,生活安然,天空明媚,琴又用她瘦瘦的肩膀背起友情,送我一片又一片含氧的大自然,一瓣荷香,一朵秋菊,一段超越血缘的情;上善若水,人间自有真情在,纵是生命老去,情谊的花朵将芳香到永恒。
满园秋菊尽开蕊,馨香芬芳圆了我的梦,友情的力量完美而厚重,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感谢一路上有友相伴,幸福、感动,笔尖上蘸满真诚:“幸福中秋节,友情花飘香,人生轮回缘一场,心心相印,愿友谊地久天长,好人一生都圆满!”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一大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
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会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
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