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驴老哥听到蝉老弟唱歌,便想:好家伙,蝉老弟唱得这么好,我也要唱。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驴老哥去找蝉老弟教他唱歌,蝉听到自己的老大哥要学唱歌,便慢条斯理地说:“老大哥,就你那嗓门?还是算了吧!”
驴老哥一听,这话不对呀,就怒气冲冲地说:“只要你教我,我就能学会,你不能上来就把人看扁吧?”
蝉老弟只好答应,不然就要挨揍喽!
蝉老弟开始教自己的老大哥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讲喽,老大哥,乐谱左上方会标有节拍,比如,4/4,这表示四四拍。零表示空一拍,歌词上面的数字表示音节。我讲完了。”
驴老哥听完便一脸茫然地说了三个字:“听不懂!”
“哎,我的老大哥,看来,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你,你还是用自己的方法学吧!”
多年后,驴老哥开创了自己的`唱歌公司,也成为了嗓音独特,辨识度高的唱歌红人,蝉老弟成了驴老哥的经纪人。
这个故事证明,其实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用自己的方法来吧!
“知了,知了”,当第一只蝉吹响口哨,夏天加快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清晨,“知了,知了”,在蝉的温柔声中,太阳懒洋洋地爬出海平面。阳光掠过树梢,透过窗帘,把人们早早地从梦中唤醒——新的一天开始了。
中午,“知了,知了”,是蝉比嗓音亮歌喉的时候。一声声蝉鸣,好似一个个小喇叭,似乎把炎热天气的信息向路人传播——天太热了,大家注意休息啊!
下午,“知了,知了”,蝉还是没有停止“工作”,太阳也丝毫没有在蝉的抗议声中减弱的意思,蝉只好放低嗓门,引导着人们去向避暑地,比如去西湖边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碧绿荷叶与娇艳荷花。
傍晚,“知了,知了”,蝉像个魔术师给天空下了一道指令,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副壮观的画卷:一抹晚霞挂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云朵是红的,湖面是红的,孩子们的小脸也是红的,大自然呈现着一片和谐的美景。
晚上,“知了,知了”,蝉鸣声时隐时现,好像催眠曲,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看着人们安然入睡。大地已眠,只有微风徐徐,月光轻洒。
“知了,知了”,随着最后一声蝉鸣,夏天也悄悄走了,可是,在我耳畔回荡的依然是那声声蝉鸣——真的很怀念那些蝉鸣的日子!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也是个大热天,蝉在茂密的枝叶里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蝉一直叫着,它的歌声一直伟到我的耳朵里,也让我一阵阵地烦燥。忽然,我眼睛一亮,看见一只蝉有气无力地在树枝上爬,很可怜。
我轻轻地把蝉抓了下来,仔细打量它:它全身乌黑,两只大大的眼睛。有三双腿,脚尖上有钩子,所以能牢牢地趴在树干上。它还有一对翅膀,薄薄的,透明的,非常美丽。
蝉蛹要在地底下呆2—17年才会破土而出,再爬上树,并且蜕第五次壳,长成蝉。蜕下的壳像是它的盔甲,蝉壳还能做很好的药材。蝉还会吸食大树枝叶里的营养,有害树木。所以,蝉既是益虫,又是害虫。
整个夏天,蝉一直都在引吭高歌,像一位昆虫音乐家,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乐趣。可是,蝉只能活一个夏天,等到秋风一起,蝉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我又轻轻地把蝉放回到树枝上,让它继续唱歌,让它有一个快乐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