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会鸟儿的语言,我就能听懂她们在春日里的歌唱;假如我会鸟儿的语言,我就能听懂她们在秋来时面向家乡唱出的思念的歌;假如我会鸟儿的语言,我就能听懂她们翱翔长空时的欢笑。
我想对鸟儿说:如果没有你们,昆虫就会无限繁殖,植物就会面临灾害;如果没有你们,树木、公园就会变得一片沉寂;如果没有你们,天空就会失去生机……
可是,假如我会鸟儿的语言,我也能听懂她们在漫天雾霾不见晴空时的悲鸣;我也能听懂她们被关在笼子里时用低低的嗓音唱出对自由的渴望。
我的家里养过两只鹦鹉,我总盼着他们有一天能学会说话,能跟我说说他们和我呆在一起的快乐,可是,假如我会鸟儿的语言,我就会听懂他们的歌声里不仅有欢乐还有想要再次高飞的愿望。于是我把他们放了生,看到了他们振翅飞翔。
假如我能听懂鸟儿的语言,我一定会跟每一个拿着鸟笼的叔叔阿姨说:“您看,她在叫妈妈呢。”;我也一定会跟每一位往蓝天排放废气的叔叔阿姨说:“您看,鸟儿们找不到家了。”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边的晚霞,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晚霞红彤彤,
明天准晴天。
你看那沙滩上的乌龟,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乌龟背出汗,
出门带雨伞。
荷花在塘中翩翩起舞,
不就像一位荷花仙子?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夏天来到人间。
蜡梅在墙角怒放,
不就像一个不怕严寒的战士?
大自然在墙角写着:
冬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钓到一条大鱼,
你可从鲜鳞中了解:
一年只长一圈,
告诉我们它已活了几年。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
只要肯观察思考。
假如你害怕动脑筋,
那就会常常视而不见。
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血肉的好坏。
然而素材的缺乏却让职业高中的学生选起材料来捉襟见肘,写出来的文章空洞而没有说服力。近年来更是有些学生有材料可写,但是都有以下几个通病:
㈠崇尚古代,缺乏现代感。㈡空发议论,缺乏事实感。㈢书斋味浓,缺乏生活感。㈣滥用热点,缺乏加工度。㈤细碎繁琐,缺乏典型性。
因此,知道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如何去选择适合文章又富有新意的材料迫在眉睫。本教案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收集整理材料,并且让学生把握六种选材的基本原则。
当然,作文的选材绝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学生自己在作文中多练,多积累,培养语感和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