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像黑暗路上的指明灯,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理想像贝壳里的珍珠,让我们为之奋斗。理想像美丽的花朵,让我们的人生炫丽多彩。每个人都有理想,这些理想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每个人的理想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是我和妈妈在看一则新闻时突发灵感出现的想法。尽管这个理想来的很突然,但自从它在我的心里扎根之后,就时时激励我。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慈善家,给困难的人民帮助,给灾区受灾的人民捐东西,关心灾区的人们。我生活在美丽的威海,气候宜人,风调雨顺,但在新闻上,我经常看到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灾区,既有像地震、水灾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有像战争这样的人为灾害,但无论哪一种灾害,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百姓。
记得前几天,我和妈妈在看新闻时,就看到尼泊尔地震灾区的人们生活困难,缺衣少药。很多国家的'很多人都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少慈善家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送衣物、参加救援。每次看到电视上这样的场面,我都热泪盈眶,因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温暖,让世界变得更有爱。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还有很多生活很困难的家庭,听妈妈说,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我看过新闻报道上,那些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依然在破旧的教室里学习,冬天的时候,他们的教室四处漏风,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脸上冻的青一块紫一块,手上都冻裂了,那一块块伤口让我很心疼。尽管我现在的能力很有限,但每次爸爸妈妈单位组织捐款捐物活动的时候,我都会从压岁钱里拿出一部分,交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替我邮走,我也会把自己最心爱的书拿出来,捐给他们。我知道我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依然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可能有人会笑我,慈善家听起来像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尽管没有人封给他们慈善家的称号,但在我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慈善家。有一位老人,既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他就是白芳礼。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xx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为了给天津多所大学、中学、小学的贫困学生资助,生活几近乞丐。他这种善于助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我心目中的慈善家,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人感受到温暖、爱与力量。
我知道要想实现我的这个理想,首先要有一颗有爱的心,要从小学会感恩,只有这样,我才能不分贵贱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也才能让自己的理想真正的实现。其次,我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我才可能有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个人的理想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理想让人奋发向上,让人有了拼搏的希望。每当我想起我的理想,我就会有了积极的力量,我很期待有一天,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要为我的理想而战。
一朵花开得绚烂,但片刻的美丽注定还是会随枝叶的凋零而黯淡。但如果它能结成种子,即便本体已经消陨,但那种子重新开出的花却足以让它成为永恒的灿烂。
思想亦是如此,只有将种子播散到人们心中,使人们从心中对其认可和接受,它才能生生不息、常开不败,而当思想的种子再度萌芽,我们会看到,那花远比曾经更加耀眼闪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同一声响亮高亢的号角,孔子的学说穿越混沌的历史天空,在现今依旧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是什么让这声音穿越千年而不减其强?又是什么让这思想饱经沧桑而依旧闪亮?我想关键便在于儒家思想引起了人们心灵最真实的共鸣。它讲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给予当时愚钝的人们以最真诚的告诫;它讲求“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给混乱的社会带来了最清明的秩序。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统治者的推崇和强化是儒家思想长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若不是这思想在人们心中种下了虔诚的种子,让人们从心中真诚的接受和认可,单靠暴力的约束和禁锢,又怎么能让它常开不败?而且开得那样绚烂极致、光耀千古?因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承认,孔子的思想是真正有价值的存在,因为有价值所以得以传承,因为传承所以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显现。
孔子的思想光艳千年,给予了中国人行为的规范和心灵的慰藉;而另一个人则用他的笔和他的行为向人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他便是史铁生。
“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节日。”是怎样的从容和淡泊才能把“死”这样一个沉重的字眼说的如此云淡风轻?史铁生,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巨人。患病后的二十年,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但他却将这所有的灰暗经历化作了自己笔下最动人的文字,用温暖和阳光去拥抱这个世界。他说:“生命不是用来打败的,对于命运,休伦公道。”即便是行走于悬崖,他也坚定地告诉世人:生命没有绝路,处处都是风景。而他的这份磨难中的'感悟,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作家铁凝说:“他(史铁生)是真正用精神来写作的人。”的确,正是史铁生那份抗争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让他的文字如一粒粒种子撒满世人的心田,开出无数绚丽的花朵。如今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却会长存!却会永恒!
思想的价值在于传承,在于感召人心。当无数思想的种子重新开花,思想便得以永恒。看,那手捧《论语》潜心钻研的老者;看,那醉心于《我与地坛》潸然泪下的青年。我看到,思想的花朵正在怒放,绚烂极致。
恍惚间,眼前依稀浮现出当年那对温暖的背影。大手牵着小手,悠悠的巷子里洒落一地的银铃……
只是如今,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她开始学着缅怀过去,只是一切都回不去从前……
然而,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关于成长的快乐,却依旧弥漫着她的整个世界,让她的背影不再孤独。
永远都忘不了五年前的那个秋日。在那个古老,永不回来的秋日,她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年,本是十月中旬,天气有点儿微微的凉爽。奈不住性子的我吵着闹着要爸爸带我去吃火锅,没办法,爸爸只好带我和妈妈出去吃火锅。火锅上来了,我抢着和妈妈在一旁涮着羊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可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邻桌的客人不小心踢到了我们的桌子。霎时,一盆滚烫的,冒着泡的汤料全倒在了我的身上。
那一刻,我吓傻了。刺痛瞬间席卷了我的周身,眼泪像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可我却无法喊出声来。“孩子,怎么了?”妈妈在一旁焦急地叫着,爸爸立马把一瓶的植物油倒在了我的身上。“啊!怎么了?”在倒下去的前一刻,我依稀看见妈妈那失色的容颜和撕心裂肺的大叫。
等我醒来已是深夜,我下意识地动了动手指。“好些了吗?”原来我那不经意的动作触醒了妈妈。“恩,好些了。”望着妈妈那疲惫的眼神,我的心生生地疼着。“医生说,你身上烫伤很严重,这几天不能下地走动……”妈妈在一旁絮絮地说着。说罢,她用药轻轻地抹在我被烫伤的地方。“啊!”随着我的一声抽痛声,妈妈吓得停止了手中的工作,“没事,没事,您继续。”妈妈小心地在伤口上涂着药。隐隐约约的灯光,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妈妈鬓间的白发。那白暂如葱根般的指头不知何日把已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我的心忍不住抽痛了起来。“妈妈,对不起,谢谢你这么多年陪我走过的风风雨雨……”妈妈的手指忍不住一颤,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我的手不小心,竟触到了那温热的泪水……
直至多年后,回想起那个永不回来的秋日,我的心仍不自觉地快乐。也许,在那所谓的成长中,我失去了很多,但更多则是,我收获了其中的快乐。
感谢成长,感谢它能让我重新领略亲情的美好,读懂成长的快乐……
那份深情,将陪我至永远。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说。
“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她却将香味留在你的脚跟上。”安德鲁·马修斯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说。
良心,心是什么呢?康德的良心大过头上的星空,安德鲁·马修斯的良心浓郁如紫罗兰的想起,雨果的良心比海洋、天空更宽广。我的良心,我的良心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加上一点白,如同洁白的雪花簇拥着飘香的梅花;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加上一点绿,仿佛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飘浮着的柳条;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加上一点红;仿佛迷人的'晚霞抚着太阳的面庞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加上一点黑,就像夜幕下半山腰上驻立的树影。我的良心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她是小孩脸上渲染的微笑,她是交警在马路中央挥汗如雨的臂膀,她是跳水救人那帅气的一跃,她占尽了天下色,那我拥有她,就再也看不到其他颜色了。
良心,良心是什么呢?孔子的良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良心是“民贵君轻”。文天祥的良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良心,我的良心是世间千千万万物的传递。
我从石头上读出了海水的跳跃,我从向日葵上读出了阳光的舞蹈,我从花朵上读出了土壤的疼爱,我从露水上读出了雨滴的灵动。我的良心是世间千千万万物的传递,是我读罢时永不消散的笑容。我拥有她,就再也看不到世间其它了。
良心,良心是什么呢?李白的良心是绝不融进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吐出了半个盛唐;陶渊明的良心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魏晋傲骨,于是他俨然一变,成为田园诗人的代表;周敦颐的良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傲岸,于是《爱莲说》横空出世。我的良心是四季的总和,是天地的大爱。
春,是情人的眼眸,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炙热的灵魂,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秋,是窈窕淑女的婉约,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才气;冬,是寒风凛冽下的坚韧,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傲骨。我的良心囊括四季,是天地之间的大爱。我拥有她,就再也寻不到四季之外,大爱之上的了。
良心,良心是什么呢?
我怀着夸父逐日般的热情和决心,一往无前,追寻她,直到生命的尽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驾着五彩祥云,披荆斩棘而来,而现在能唯有握住此心而已。
认识霖时,就知道他是个叛逆的孩子。他喜欢和老师作对,爱跑到别班去捣蛋。因此常在教室门口看到他孤单的影子在阳光下晃荡。
我问霖是不是很喜欢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他说不,只是喜欢被阳光看着的孤单感觉
后来,他的成绩突然下滑的很厉害,老师看着他的成绩单在偷偷地掉眼泪。“叭嗒”,“叭嗒”溅落在成绩单上,渲开成一朵朵雪白的泪花。他很害怕,他没有见过一往坚强地老师流泪,而且是为他而流。
他说他要努力。他害怕她流泪。
后来,教室外再也看不到他孤单的影子.
霖笑起来很憨,所以笑时他总是用手捂住嘴巴,害怕别人看见他的憨样子。
霖说,他喜欢坐在我的单车上,让我载着他满大街小巷地穿梭。那时的阳光很温暖,在空中被风儿划破,掉落一地。好像儿时的糖果衣,闪闪生辉。
我载着霖在小巷子里四处游荡,向左向右无目地的一直穿梭着.欣赏路过的美景,看一排排矮矮的树在身旁擦过,响起“沙沙”的声音。直到我们都累了,我们就靠坐在树下,抬头仰望蓝色的天空。听风儿在叶缝间睡觉的呼噜声,悄悄震落几片淡黄的阳光。
霖说云是天空的孩子,我说云是太阳下的蛋。他说不对,云总是跟着天空,他害怕和妈妈走丢了。我说错了,太阳总是温暖着云,她正在孵蛋呢!
后来,我们都笑了。
就这样,我们相处的最后两年,在我那架纯蓝色的单车轮子下辗过,不留下任何痕迹,让我们回忆.
比赛
“我和桐报名参加了‘星星杯’歌唱比赛。可是我们害怕,对手很多。”雯惆怅地说。
“傻瓜,害怕什么。有我和霖呢。我们会顶力支持你们。”
“嗯,那天我和锋会去买一大束花,然后在舞台下歇斯底里地为你们加油鼓掌。”霖说。
“如果我们输了怎么办?”
“别为尝葡萄就说酸,要相信自己。”
“无论比赛是输是赢,你们在我们心里已经赢了,真的,”霖安慰说。
后来,接近比赛的那段日子,我和霖每天傍晚放学都陪雯和桐在学校的操场上练歌。
那时的学校很寂静,只剩下我们,在暗红的夕阳的余晖下被风摇拽着缺破地影子。
比赛终于来了。
那天早上,我们骑单车去赛场。阳光被空气稀薄,落在地面上斑驳迷离,恍偌年旧的老相片,灰白相间。
霖问雯和桐害怕吗
她们说不,因为有我和霖在。
赛场挤满人,欢呼声很大,响彻云霄。
舞台堆满五颜六色地花,像一群捡到糖果的孩子。风静静吹拂蚁动的人群。空气像凝固了似的,呼吸困难。
我们放下车,挤入人群。在舞台下伸手相叠,向蓝色的天空大喊,加油。
阳光将时间蒸发掉,散入呼吸中,消失不见。很快,到雯和桐唱歌了。
她们小心翼翼走上舞台,和着清纯的音乐歌唱起,美丽的长发丝在风中恣意游走,拨动空气中透明的音符。相偕得很惬意。
她们在舞台上配合得很好,清脆如泉水溅在石块上的歌声在风中散开,很温馨。
后来,雯和桐终于拼入十强,也没枉费我和霖把嗓子都喊哑,双手麻木。
决赛在晚上,我们很开心,先前得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叽叽喳喳地骑单车去游乐园那儿吃甜甜得雪糕,然后对着瓦蓝无垠的蓝天大喊我们得喜悦。
晚上,我们约定一块骑车去赛场。天空很美,拖着长长尾巴的暗蓝色,暗得发紫。星子廖落,在湖般得夜空中游动,一闪一闪地,恍如海滩中金黄得沙砾,躺在梦里游荡。
舞台上堆满五光十色得彩灯,舞台下挤满模糊的黑点。像萤火虫飞舞的荧光棒在朦胧的夜色中提着一盏七彩的灯笼。喧闹的喊声笼罩整个赛场,将冷冷的.月光泻下。
我们挤入人群,站在舞台下看选手精彩的表演。进入十强的选手都很厉害,歌声婉转,在舞台上发挥尽致,一点都不紧张,反而十分镇静.他们忘我的歌唱着,好像整个天地就剩自己一人.
雯和桐开始有点害怕了.她们看见前几位选手在舞台上表演淋漓尽致,一点都不紧张,很从容的样子感到害怕.动听的歌声把月光撩断,漏下几点光芒.
她们害怕地问我和霖该怎么办?待会到她们唱歌时忘词了怎么办?跑调了怎么办…..
我和霖敲了一她们的脑袋.
“傻瓜,怕什么.你就把所有的观众都当作花生米,那么就不害怕了.”
“好笨的方法哦.”
......
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到雯和桐唱歌了.
她们在舞台上并没有想象的紧张,很轻松地把歌慢慢唱完了.彩灯打在她们身上,折射出七彩的萤火虫。
我和霖在舞台下兴奋地跳着,喊着为她们加油鼓掌。
后来,她们没能进入三强。只得了六奖,她们捧着满满的礼物,都是零食和水果,还有几张购物劵.
没有想象的兴奋,也没有想象的不高兴和准备夺眶而出的泪珠.
一切都像是预定好那样.
我们骑车走了,但还是满开心地,因为有很多零食揽在怀中.
“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让她们为冠军争个你死我活吧.雯嗫嚅道。
我们来道广场的草坪里,躺着,一边啃零食一边数天上的星星。
每颗星星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而每个刻骨铭心的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或喜或悲。
我们故事的结局在毕业那天,那页沾满泪水和悲伤,但已被时间的掌心覆盖,只字不清……
缘分
六年级,我被老师调了位置,我的同桌是杰.
杰是一个木讷的孩子,他不爱说话,他转入我们班的那个学期,连说十句话都没。
他不爱和同学交往,所以他和同学的关系不大好。下课同学们总是吵吵闹闹四处乱跑,他只是坐在位置上发呆,或是捧一本漫画一个人傻傻地看。
老师对他特别好,因为他的成绩总是稳站在年级第一名。参加课外的征文比赛常拿奖,如此天才的学生,恐怕哪个老师见了都会眼睛发亮,虎视眈眈的。
不知是特意,还是缘分,老师把这个天才学生调作我的同桌
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聊天,交往,是不是害羞.
他摇摇头,一句话儿也没说。
我使劲拧了他胳膊一下。他大叫“你有毛病啊,干吗拧我,很疼的。”
这是由史以来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你不是不会说话的吗?”
他愤懑的看着我,“谁说的,我只是喜欢孤独罢了,别烦我,一边去”
“口气倒不小,还会骂人,看来这小子不是白痴”我暗暗的想。
他一个人呆呆的趴在桌子上看漫画,我不忍心打扰他与孤独约会,只好乖乖一边疯去。
后来,这个木讷的孩子渐渐被我感化了,他开始于同学交往,聊天,一块到操场疯跑。他很开心,他说要感谢我帮他拾回丢失的快乐。
我和杰都是喜欢天空的孩子。杰说他喜欢天空的蓝色,淡蓝色,那是他儿时与奶奶在一起的那片天空。他很爱他奶奶。我说我喜欢鸟儿飞过天空留下的痕迹,虽然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到。
我和杰都是不爱认真听课的孩子,我们课上常常吵闹,其实是我故意“欺负他”.奇怪的是,我们都一样不认真听课,他的成绩却总是年级的第一名,而我的成绩却常常面临危险。
我问他是不是在家一个人偷偷在看书,熬夜温习功课。
他说不,学过的东西很容易记在他的脑子里,他只是记忆比别人好罢了,并没别的什么。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跟杰相处的那段日子,我常常“欺负“他。跟他抢书看,抢水喝,插队洗碗…他总是处处让我,帮我.我问他是不是讨厌我,他笑着摇摇头。”
后来学校分班,他分去了重点班,而我只在普通班逗留。
我问他会不会舍不得我。
“傻瓜,又不是转校,只是分班而已。以后我们还常常碰面的。”他说。
“可是我舍不得你,我不习惯以后不能再抢你书看,抢你水喝,洗碗时插在你面前,然后朝你做鬼脸。”我带着哭腔说。
无语……
后来,我们之间的感情渐渐变淡,好像隔了一层膜,那或许叫做代沟吧。我忘记了生命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同桌,我很依赖的同桌。
曾祖父十分随和、聪明和善良,我们都很尊敬他。本来,就我能回忆起来的,他是祖父或叫外公。但是自从我哥哥腓德烈的小儿子诞生到我们这个家庭以后,他便升格为曾祖父了。他在世时没有能够再往上升,他很喜欢我们大家,可是他似乎不很喜欢我们的时代。"旧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他说道。"那时很安稳很牢靠!而现在,干什么都拼命地奔波,什么事都颠三倒四。年轻人一说话就对国王评头论足,就好像国王和他是平辈。街上随便谁都可以把烂布浸上臭水,再把水拧到有身份的人的头上。"
讲这些话的时候,曾祖父总是脸红脖子粗的。但没过多久,他那和蔼的笑容又露出来了,于是他加上几句:"嗯,是啊!也许是我错了!我站在旧时代,在新时代里怎么也站不稳脚根。愿上帝指引我!"
曾祖父讲起旧时代的时候,旧时代好像又回到我身边来了。我幻想我坐在仆人跟从的金马车里,看到各个同业公会的人抬着自己行会的招牌,吹吹打打,手持着彩旗在街上走着。我化了妆参加欢庆圣诞节的有趣晚会,玩罚物游戏。大家知道,那个时代也有可怕残酷的事,棒子、轮子上血肉横飞。可是残酷的事总有一种诱人、令人头脑清醒的东西。我还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事,想到丹麦贵族给予农民自由①,想到丹麦王储废除买卖奴隶②的事情。
听曾祖父讲他年轻时候的这些事很令人愉快。然而那个时代以前的时代才是最美好的时代,十分昌盛强大。
"那个时代很野蛮!"哥哥腓德烈说道。"谢天谢地我们已经脱离了那个时代!"他直截了当地对曾祖父说。这虽然不太成体统,可是我还是很尊敬腓德烈的。他是我最大的哥哥,他说,他满可以做我的父亲,他是很喜欢开玩笑的。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得分最高,他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也表现得很能干,不久就可以参加父亲的生意了。曾祖父最喜欢找他来聊天,可是他们总是争辩不休。他们两人互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全家人都这么说。不过虽然我年纪很小,我仍然很快就感觉到,他们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
曾祖父睁大炯炯有神的眼睛听腓德烈讲或读关于科学上取得进步的事;关于大自然威力的新发现;关于我们时代的一切奇异的事情。
"人类变得更加聪明了,可是却没有变得更好!"曾祖父会这样说,"他们发明了最可怕的武器互相残杀。"
"这样战争结束得更快了!"腓德烈说道。"人们不用再等七年才能重享和平幸福③!世界太冲动了,不时总得放掉点血,这是必要的!"
一天腓德烈对他讲了发生在我们时代一个小城市里的真人真事。市长的钟——市政厅上面的那只大钟,为城市和市民报时。钟走得不那么准,不过全市都按它报的时办事。这时火车来到了这个国家。火车是和各国都相连的,所以人们必须知道准确的时间,否则便会撞车。火车站有一个依照阳光定时的钟,走得很准。但市长却没有,现在全城的人都按照火车站的钟办事。
我笑了起来,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是曾祖父不笑,他变得严肃起来。
"你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包含着许多道理!"他说道。"我也懂得你对我讲的意思,你的钟很有教益。听了以后,令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亲的那只挂铅锤的、简朴的老波尔霍尔姆钟;它是他们的、也是我童年时代的计时器。钟走得可能不太准,但是它在走。我们看着指针,我们相信它,而不去想钟里面的齿轮。当时的国家机器也是这样的,大伙儿对它有安全感,相信它的指针。现在的国家机器已经成了一只玻璃钟,人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机器,看见轮子在转动,听到它丝丝在响,大伙儿很担心它的发条和齿轮!我在想,它是怎么敲响报时的,我失去了童年时代的信心。这便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弱点。"曾祖父讲到这里很生气。他和腓德烈谈不到一起。但是他们两个又分不开,"就像旧时代和新时代一样!"——在后来腓德烈要出远门,要去美国的时候,他们两人和全家都感觉到了这一点。那是为了家事必须作的一次远行,却是一次令曾祖父感到痛苦的离别,这次路途又那么远,要越过大洋到世界的另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