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整理2篇)

时间: 2024-01-21 栏目: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篇1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1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板书设计]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篇2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④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第二步: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Ba2++SO42-=BaSO4↓

Ba2++SO42-=BaSO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

7.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H2SO4、HNO3、HBr、HI、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NaOH、Ba(OH)2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族有:OH-、S2-、HS-、SO32-、HSO3-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NH4+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教学教案】栏目
  •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整理2篇)
  •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