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整理9篇)

时间: 2024-04-08 栏目:教学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选择、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基本概念;了解回收站的功能;比较文件和文件夹在移动、复制和删除过程中的异同之处;

2.技能目标: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操作;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

3.情感目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系统和有序的学习态度。

二、难点和重点

(一)重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

2.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

(二)难点

1.比较文件和文件夹在复制、移动和删除过程中的异同之处;

2.剪贴板的概念和应用。

三、知识点

1.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2.选择文件和文件夹(单个选择、连续选择、非连续选择)。

3.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单个复制、多个复制)。

4.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单个移动、多个移动)。

5.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删除、还原、清空回收站)。

6.移动和复制的区别。

7.剪贴板的功能和应用。

四、课程安排

建议1节课时间。

五、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2

课前准备

课前谈话:以学生上课用教材文字内容及编排为谈话内容,请学生谈谈对书本的印象。

1、仔细聆听,交流发言。

谈话导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学习环境。

范例激趣

1、出示文档《我的学校》

(3种不同文字设置的内容)

2、提问:你觉得3个文档的文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个漂亮?为什么?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结(字体、字号、字形)。

1、学生认真观察范例。

2、了解从字体、字号、字形对文字进行设置,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学习任务。

个案示范

挑选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效果进行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点)

1、先选中要设置的文字。

2、然后在工具栏上选择相应的.效果按钮,对选中的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

1、听教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3

标题

第四单元:

通信技术初步第二课: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当今社会中常用的通信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使用当今流行的通信技术进行交流,有选择地使用通信工具。

情感目标

认识到现代通信技术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理解通信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准备并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情景设定

引发兴趣

提问导入:在你需要与亲朋好友远程联系时,你通常使用哪种方法?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54—57页内容

探索

1、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使用书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

掌握常用的`紧急求救电话号码。

2)通信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使用互联网销售、电话销售和电视销售等方式。

2、通信技术和智能机器人

分类智能机器人。

3、健康地使用通信技术

合作学习

解答疑惑

1、现代通信技术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如何负责地使用通信技术?

2、手机或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有哪些?如何防范手机或互联网诈骗?

实践创作

展示

1、长期在海外工作的海员,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通信工具?

A、小灵通B、普通蜂窝移动电话C、卫星移动手机

2、如何快速将文章传递给在外的姐姐?

假如你想让你在外的姐姐看看你最近写的文章,你会怎样最快地将它传递给她呢?

3、手机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

谈谈你用过的手机及其功能,同时也分享一下你希望未来手机具备哪些功能。

梳理:

拓展、延伸:

你能否谈一下通信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5册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ACDSee和画图程序完成绘画长卷

教学重点:

使用画图程序设置图片大小以及“粘贴来源”命令;使用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画纸大小并对图片进行拼接。教学方法:操作演示;针对学生的问题个别指导

教学准备: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ACDSee这一图片编辑软件,并学习使用它对图片进行调整、修复以及艺术加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已经学过的ACDSee的一些知识,并使用画图程序来制作绘画长卷。同学们见过绘画长卷吗?

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看课本30页的图1-33《七彩课堂》。这就是绘画长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

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要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板书展示)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始制作(按照板书所写步骤演示,演示的过程中重点指出设置画纸大小以及粘贴图片的方法;重点讲解ACDSee中“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师:这样,一幅绘画长卷就制作好了。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说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操作演示)

师:没有要问的问题,现在大家就自己动手来制作一幅绘画长卷,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举手问老师。

(巡视学生操作,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三.成果交流:

师:我看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让几位同学轮流上来展示)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综合运用ACDSee以及画图程序完成了绘图长卷的制作,学会了这些工具的使用,在我们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都是很有用的,大家下去以后要不断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这样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写字板和画图的综合运用。

2、画图和写字板中数据交换(将写字板中的文字复制到画图中或将画图中的图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任务;

制作贺卡送同学、老师。

教学重点:

将图画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校,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有我亲爱的老师,有我喜欢的朋友,还有……今天,我要借用这小小的电脑,通过“写字板”和“画图”的结合,写一篇有插图的漂亮文章,来倾诉我的内心世界。

二、画出我心中的学校

①进入“画图”软件。

②利用工具箱中的.画图工具画出心目中的学校。

③用文字工具A,选用适当的文字字体、大小、颜色,在相应的位置上写上乐学、文明、和谐、进取。

④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输入文件名我的学校,保存图画。

⑤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全选],选中整幅画。

⑥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将画复制到“剪帖板”中。

三、在写字板中插入图片

①进入“写字板”软件。

②输入文章题目我的学校,设置好字体、字号及颜色,并将题目居中。

③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刚才在画图中画的图就出现在“写字板”中了。

④单击图片,拖放图片周围的8个黑点,适当改变图片的大小。

⑤和设置文字的位置方法一样,设置图片的位置。

⑥输入描写学校的文章,并排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6

一、活动导入、

激发兴趣。

1.有一个小朋友星期天去捉蝴蝶,玩得很高兴,还写了一篇日记,里面的画图非常美,想不想来看看?

播放Flash动画。

2.复习基本键位

观看Flash动画

操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精神饱满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复习回顾

二、上排键的指法

1.刚才动画片中花的英文单词是flower,o、w、e、r都在上排键上,那么我们的手指该怎样去击键呢?

学生尝试手指的按键。

和学生共同讨论上排键的指法。

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演示操作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

归纳:出示键盘字母和手指的连线的课件,并且让学生尝试手指的按键方法。

学生练习

用卡通人物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自己动手的需要。

指出:“在练习上排键时,我们常把上排键和中排键相互结合起来,那么上排键上的字母Q该对应的中排键上哪个字母?”

学生回顾,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深入练习

1.播放事先制作好的捉蝴蝶动画,

2.下面我们就边听故事边输入单词吧,每个单词输入一行。

3.回车键和退格键的运用

学生综合练习

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

四、保存故事

学生先尝试一下,再让个别学生示范,文件名的'命名以有意义为准则,可以教师和学生讨论决定,一旦确定全体应一致,以养成按要求保存的习惯。

个别学生示范。

共同讨论取名规则

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五、活动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样练习的体会或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以后有机会,再打印出来。

培养学生与父母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7

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在Word3中输入文本、保存和打开文件的知识,掌握使用word对特定内容进行字数统计的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文本输入、文件保存和打开的方法,学会如何统计字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建立分类管理文件的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成就,认识学习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输入和文件保存的方法

难点:文本输入和文件保存的方法

教学内容

素材:

古代保存文本的方法和故事、校园的早晨、板书和贴纸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问答能力。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保存文本的方法有哪些吗?

教师讲解古代保存文本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有了电脑,有了Word这个聪明的小助手,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轻松地记录、编辑并保存文本了。

学生:刻在石头上、刻在墙上、刻在竹片上。

教师通过比较古今保存文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继续学习文本输入的技巧。

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常用的输入法有汉语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自然码。我们可以选择搜狗拼音输入法,因为它和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汉语拼音类似。

教师示范如何输入汉字:“少先队员”。

教师:请问,选择输入法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步骤如下:

1、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2、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教师:请注意,如果我想让这个汉字出现在插入光标的位置,需要按哪个键?

学生:空格键。

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他录入文本的操作方法并积极回答问题,以便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输入的知识,树立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

学生独立探究并分享交流。

教师提供一段文本:“校园的早晨”。要求学生将标题和第一自然段输入。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教师:刚才有位同学把标题和文章输在一起了,应该怎么办呢?

教学内容:Word文字的输入、保存、统计和打开保存过的文件

教学目的:学生能熟练地使用Word工具完成文本输入、保存、统计和打开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及使用电脑的技能和速度。

教学流程:

1、输入文字

方法:在输入标题后,按下回车键会自动移动光标到下一行开始一个新段落。当输入达到行尾,会自动换行。

2、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师出示三个任务,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任务一:如何保存校园的早晨?

任务二:用Word统计输入汉字的数量,如何操作?

任务三:如何打开保存的文件?

老师先演示,然后小组汇报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创作

展示师:一年四季中,春有春的明媚,夏有夏的娇艳,秋有秋的明朗,冬有冬的宁静。想一想我们学过有哪些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在word中输入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用师的题目作为文件名,保存在E盘中。

师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想己喜欢的一首诗动手输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4、梳理、拓展、延伸

师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包括:文字的输入、文字的保存、字数统计、打开保存过的文件。师肯定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指出个别学生因对电脑不熟悉而打字比较慢。

板书

Word文字的输入和保存

文字的输入

文字的保存

文字字数统计

打开保存过的文件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Word文字的输入、保存、统计和打开保存过的文件的基本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训练那些对电脑不熟悉的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方法

2.掌握调整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2.调整图片和艺术字的大小、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理布局封面框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2.调整图片和艺术字的大小、位置

教学难点:

1.调整图片和艺术字的大小、位置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美观、大方、醒目的标题可以让读书手抄报更加具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来设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板报标题。请问,你们想看吗?

1.出示范例

2.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样式的字又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艺术字”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

三、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操作,探索如何插入艺术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同时学习如何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与技巧。

同学们通过上机操作、交流讨论,熟练掌握了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及编辑调整技巧。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Word中的编辑原则是“先选中后操作”。艺术字被选中后,就可以进行旋转、形状改变、样式的变化等操作。

在自主探索和同学创作练习中,学生们摸索出了多种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交流和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最终,同学们通过设计一张杂志封面,展开了自由创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同学交流收获和作品展评环节中,同学们相互欣赏、品评自己和他人的插入艺术字作品,并通过归纳小结找出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

总之,本节课的开展使同学们熟练掌握了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创作练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同学们的表现优秀者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演变历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3.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一些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如何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导式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知导入

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教师引入:“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各种软件和硬件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很多细节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2.新知学习

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介绍了计算机的历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是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3)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4)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5)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教师介绍第四代计算机的特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大,成本低等。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计算机结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相信大家通过共同的努力,都能成为一位计算机小专家。”学生通过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并进行自主学习,在教材中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从计算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来看,有哪些硬件部件呢?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外观部分包括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内部构造由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和网卡等组成。

教师:各个部件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比喻为一个人,哪些硬件部件对应人体的器官?

课件引导讲解。

教师:CPU类似于人的大脑,负责计算和掌控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主板则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只有它和CPU一起才能控制其他硬件;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睛,负责将图像信号转换成可见的图像;声卡则是计算机的声带,控制计算机发声;内存条作为计算机的临时储存器,帮助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硬盘类似于一个大仓库,用于永久储存数据和程序;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用来输出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音箱是计算机的嘴,用来输出声音;键盘和鼠标都是输入设备,用来控制计算机操作;打印机也是输出设备。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计算机实物部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抢答。

教师引入:内存和硬盘分别是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和永久仓库,那么它们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呢?

展示课件。

教师: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即1个二进制位(0或1),而最基本的容量单位则是字节(Byte)。1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用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换算关系如下: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教学教案】栏目
  • 上一篇:信息技术上册教案(整理10篇)
  •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