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计算(整理2篇)

时间: 2024-04-12 栏目:教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计算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9——40,练一练,练习八6——11

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根据分数的意义,用整数乘、除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里再次安排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2.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谈话: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整数与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的指引下,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

(一)小黑板出示P40,练一练第1题的图

提出要求:涂色表示“12的”、“20的”,涂完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涂色“12的”,就是把12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出这样的1份,列式:12÷3=4;涂色“20的”,就是把20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这样的4份,列式20÷5×4=16

[设计意图:把练一练第一题提前作为学习新知的铺垫,旨在帮助学生唤醒已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般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用之前学过的分数意义的知识,用整数的乘、除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像这样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例题及图,交流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看图描述题中两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估计学生能够说明:把10朵绸花作为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10朵的,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

[设计意图:看图说题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相关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⑴:红花有多少朵?

①通过前面的铺垫估计学生能很快列式10÷2=5(朵);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求10朵的是多少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列式10×=()

③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10朵的,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而计算10×,要先约分,也就是用10除以2,得出一份是多少。体会两种计算方法思路的一致性。

得出结论并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问题⑵:绿花有多少朵?

师:你能用求红花朵数的方法,求出绿花的朵数吗?

(有了求红花朵数的经历,估计学生能很快地列式

①10÷5×2=4(朵)②10×=4(朵)。)

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估计学生通过问题⑴的比较,能够认识到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绿花是其中的2份;计算10×,也要先约分,也就是先把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通过比较,再一次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难点,求红花和绿花的朵数,每个问题都用了两种方法解决,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列式、计算与比较,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知识点,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P40,练一练

第1题:在导入时,学生已经通过涂色理解了题目的意义并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时再看这题,旨在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列式:12×、20×,并和同桌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第2题,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求根(或根)长多少米,就是求这根钢管的(或)是多少,进一步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比较,沟通分数乘法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的内在联系。知道“求3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3个900毫升相加的和;求“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求小明喝了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八第7、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体会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在生活的运用。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明白题目意思,“估计这个月哪个城市空气质量达Ⅰ、Ⅱ级的天数最多”,可以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各有多少天”,是以这个月的总天数“30天”为单位“1”进行计算的,计算得出结果后,再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5.完成练习八,第10、第11题

通过读题、列式计算,使学生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知识。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感受分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总评: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计算篇2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课日期8月29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在分数乘法里,我们学过哪几种情况的计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口答)

36813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2/11×36×

上面两题都是什么数和什么数相乘?

怎样改写成分数乘分数的形式?

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这就把分数和整数相乘改写成了怎样的数相乘?

1、统一法则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和整数相乘就可以改写成分数乘分数,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这就是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引导计算

把这里的两道分数和整数相乘的题按分数乘分数的法则计算出结果。

说说为什么?

3、教学约分方法

分数乘法计算时,为了简便,还可以直接约分。

看课本10页上的'计算。

说说是怎样直接约分的?

1、练一练上下练习

2、练习二7说出错误和改正的方法。

3、练习二8

前2题:每组里哪几题可以直接约分,那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后2题: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口算出结果。

4、练习二9口算

5、练习二11自己练习,说说想法

练习二10

板书约分、计算过程。

课后感受

由于前面的基础较好,学生学起来挺轻松,但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教案】栏目
  • 上一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整理16篇)
  • 下一篇:《金属》 教学反思(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