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洗澡时的情景,体会爱清洁,讲卫生的快乐。通过洗澡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利用学生熟悉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用语言、表演、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回忆生活场景,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的表现。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方法,突出平凡事件的趣味。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有关洗澡的绘画作品,图片资料、录像、动画)、范画。学具:水彩、油画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谈话引入学习,稳定纪律,检查学具。
一、创设教学情境,歌曲导课。
课前老师听你们唱的歌曲非常好听,看到你们整洁的服装,干净的小脸,闻
着你们身上清香的味道,老师真喜欢和你们在一起上美术课,现在,我请咱们聪明、干净、漂亮的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
(播放歌曲《我爱洗澡》,师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做动作)
1、提问:歌曲唱的什么内容?(洗澡)
2、出示洗澡动画和汉字,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并板书形象字课题。
比较观察:我们平时写的汉字“洗澡”和老师写得“洗澡”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汉字变成有形象的字:“三点水”变水滴,“口”字变泡泡
(设计目的:用让学生聆听歌曲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特别是板书将汉字进行形象化设计,让学生在不同中发现洗澡的特点,为引入下阶段学习打下伏笔)
二、观察回忆、表演感受
1、出示范画,观察回忆:
(1)、洗澡时,除了有水滴和泡泡,还有什
么用品?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洗澡时的用品。
(2)、洗澡时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发生吗?
给大家讲一讲。
2、情景表演秀
同学们说出了洗澡要用到的用品,看来你们平时都爱洗澡,讲卫生。洗澡是一件很舒服的事,你看,他们洗的多开心呀!
(多媒体出示小孩洗澡的图片)
你是怎么洗澡
的呢?谁来表演一下。
(找一男一女学生表演洗澡的动作,学生欣赏)
你平时和谁一起洗澡呢?
(爸爸、妈妈??)
谁来表演爸爸妈妈的洗澡动作?(学生表演)
3、出示范画,小结洗澡动作。
洗澡的动作千姿百态,我们看一下,有搓、揉、
冲??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表演洗澡的动作,重现不
同的洗澡动态,学生观察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
将生活中熟知的情景进行再回顾,同时通过表演模仿动作,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创作素材。)
4、欣赏名画,情感渗透:
同学们在表演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情景时,老师发现一个现象:“爸爸妈妈”不约而同的给孩子洗澡,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关心我们。
(课件出示绘画作品《洗澡》),让我们欣赏美国画家
玛丽·卡萨特的作品《洗澡》
这幅画内容是什么?
观察母女的动作、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解:画家用洗澡的场面表现温馨的母爱主题,和妈妈在一起真幸福呀!(设计目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带给自己的视觉、情感享受的同时,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美、品味美,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父母深厚的爱。)
三、欣赏联想、扩展思维
1、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伴洗澡,小动物怎么洗澡呢?你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怎么洗澡吗?(欣赏熊猫洗澡录像)
它洗澡的动作多像我们呀,我们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它洗澡。
(找学生尝试板书画出熊猫洗澡的动作)
2、生活中的动物爱洗澡,动画片里的河马先生也爱洗澡,请看:(欣赏动画片河马洗澡)
3、动画片中的“大象淋浴器”来到我们教室,(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画出大象)你希望让它给哪种动物冲个舒服的'凉水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手画出1-2种动物洗澡的动态。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创作了一幅小动物洗澡的画面,主题形象在画面中心位置,大小的当,凸显洗澡特征。
(设计目的:由生活中的动物形象演变成动画动物形象,再到老师板书的简笔画动物形象,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绘画的概括功能,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掌握绘画的表现技巧,更能使学生在看动画,做动作中有兴趣的接受美术技能训练)
3、除了小朋友、小动物爱洗澡,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洗澡?
用水把它变干净的过程都可以称为“洗澡”,你希望给家里什么物品洗澡?走在大街上,可以给什么洗澡?
放开你的想象,你还想给谁洗澡?
(设计目的:从学生回忆自己的洗澡到观看动物洗澡的视频,拓展到周围环境中物品的“洗澡”,从常见到想象,引导学生思路从窄到宽,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想象洗澡的情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欣赏作品,大胆评述
1、欣赏作品
人、动物、物品、环境都爱洗澡,他们是怎么洗的,我们来欣赏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课件出示学生作品)。
2、大胆评述
画的内容是什么?说说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3、畅想自己的构思
小朋友表现了不同的洗澡场景,画的很漂亮,想象很丰富,表现了自己对洗澡的感受和想象。你想画什么样的洗澡画面?
(设计目的: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不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作欲望,扩宽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在欣赏时加入自己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分享感受的快乐,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的人。)
五、学生创作,提出作业要求:
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万圣节、圣诞节、儿童节、幼儿园里,小朋友经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他们常常戴上表演且爱不释手。如何激发幼儿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运用绘画、捏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本次活动的初衷。
手绘面具和泡泡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搓、压、刻…通过想象、尝试创作出自己喜爱的面具,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愉悦与快乐。
活动目标:
1、利用泡泡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
活动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初步尝试立体造型。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活动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装饰品,人均可用的各色泡泡泥,纸浆面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让幼儿观察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一)、讲述部分
1、师:“爸爸、妈妈平常带我们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在什么节日里可以看到人们戴面具?
3、让幼儿观察数种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4、问幼儿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5、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
(二)、幼儿操作。
(三)、巡视辅导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
延伸活动:
1、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及佩戴上一些装饰品开一个假面舞会。
2、将面具摆放在表演区、语言区,供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