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整理5篇)

时间: 2024-08-17 栏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图书馆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图书馆看看。

呈现图书馆中小朋友借书的场景,引出数学问题:图书馆原有图书28本,又新买了4本,现在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

2、探究新知

让学生列出算式:28+4

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并讲解计算过程。

归纳总结:先算8+4=12,再算20+12=32。

3、方法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讨论交流,可能会出现:把28分成20和8,先算8+4=12,再算20+12=32;用竖式计算等方法。

4、巩固练习

教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第2题,计算接力,加强计算熟练程度。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6、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跟家长说一说今天学到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解决图书馆里的书籍数量问题,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式,让学生快速计算。

提问:这些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特点?

2、创设情境

讲述:图书馆里新到了一批图书,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整理。

呈现问题:原来有36本图书,又新买了7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

3、探索算法

学生列出算式:36+7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教师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重点讲解进位的方法。

4、练习巩固

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有难度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挑战。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进位加法的计算要点。

7、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位加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图书馆的视频,引入主题。

出示图书馆的书架,上面有28本书,小朋友又拿来4本。

2、提出问题

问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书?

3、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列式:28+4

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各小组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4、算法优化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找出最优的方法。

重点讲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5、练习巩固

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

6、拓展应用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和家长一起玩计算游戏。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图书馆里的书可多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呈现情境:图书馆原有28本书,又新买了5本书,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

2、探究新知

学生列出算式:28+5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

请学生上台展示摆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教师结合小棒演示,讲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3、方法多样

提问: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会出现用凑十法、列竖式等方法。

教师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肯定和总结。

4、巩固练习

教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第2题,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6、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跟家长说一说今天在图书馆里学到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实际情境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出示几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计算。

提问:这些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创设情境

讲述:图书馆新到了一批图书,老师和小朋友们正在整理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3、自主探索

列出算式28+4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探究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

4、讲解算理

结合计数器,讲解个位上8+4=12,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强调进一的1要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小一点。

十位上的2加上进位的1就是3。

5、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游戏:摘苹果(在苹果图片上写算式,计算正确的摘下)

6、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

7、作业布置

数学书上的习题。

让学生回家给家长出几道类似的题目,并批改。

    【教学设计】栏目
  • 上一篇:《师说》教学设计(整理8篇)
  • 下一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