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整理3篇)

时间: 2024-02-19 栏目: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通用篇1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通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课文小结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汇报。

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

2.总结:

牛郎:勤劳、勇敢、善良

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

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

3.师小结: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

板书: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13.牛郎织女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后记:

很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通用篇2

【教材简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文章通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出示)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读、师读)(板书:民间故事)

3、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二、初读全文,知情节。

1、自由读,要求:(1)读准、读通(2)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什么故事?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

2、交流主要内容:

(1)同桌交流: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指点(板书:相识结合拆散相会)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3)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

3、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

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

三、再读课文,知形象。

1、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板书:形象)我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自由读1~5,找一找句子,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牛郎【】,织女△,圈圈词语,写写感受(关键词)。

2、交流1,知牛郎:

(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

哥嫂待她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最干净的溪水。(读句子)

(2)“也很亲密”因为牛郎对老牛好,所以老牛也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侧面衬托)(可以不说)

(3)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成亲人来悉心照顾,心眼多好!

(4)能否结合1,再来说说牛郎的心地善良?(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这不也是心眼儿好的表现吗?(齐读)

3、交流2,知织女:

(1)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或心灵手巧、善良勇敢)

(2)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

(3)有没有注意5中的这句话,再读读,觉得织女怎样?(出示5两句话自由读)

(4)学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5)引导:

牛郎什么身份(凡人、可怜的孤儿,身份卑微的放牛郎、穷困潦倒)而织女什么身份?(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一个是人间的穷小子,一个是天上的仙女、高贵的公主,两人身份多么悬殊。但织女不嫌弃,反而看中他的勤劳善良,这说明织女很善良。(善良)

(5)重点引导“勇敢”。

①再读“决心”句:还读出什么?(勇敢)

②变红“决心”:说明意志很坚定,不可动摇。

③你们知道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吗?(背叛:身份悬殊、天上人间、违犯天规、受严厉的惩罚;受苦:放弃天上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与牛郎同甘共苦,历尽艰辛。)

(引读)但织女还是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爱情)

天庭冷漠、不自由,连下到人间也是趁王母喝醉酒后偷偷下来的。

她更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哪怕吃苦与受罚,她也要大胆追求,多么勇敢!(板书:勇敢)

(齐读)所以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4、体会爱情之美:

(1)引读:大胆追求的结果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2)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他们的美满生活。(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你看他们一个耕田一个织布,日子虽苦心中却甜蜜。三年过去了,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齐读6)

5、知老牛:

(1)牛郎织女的结合,还与一个人有关。(老牛)

(2)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2、3、7)想想他具有什么特点?

(3)交流: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板书:知恩图报)

2老牛“亲密句:(读)温和地望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3老牛说话(读):没有老牛的指点,牛郎娶不到织女这样好的妻子。老牛在这里,就是红娘、月老、媒人。

7:这张皮后来派上了大用场——牛郎披着它上天追赶织女。你们看,老牛至死都不忘报恩,真是忠心耿耿。

6、知王母: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自由读8~10)你觉得王母怎样?括句子、圈词语、写批注

(2)交流感受(问多人):残暴绝情、心狠手辣、自私、无情、凶狠(板书:心狠手辣)

(3)扣词句、说理由:

句1: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圈哪些词?(变红)

想象说话:王母暴跳如雷,会怎样说?(柳眉倒竖、咬牙切齿、气急败坏地说:“好你个织女,敢违犯天规,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我非把你抓回来好好收拾你?”)全然不顾织女是自己的外孙女,全然不顾织女在人间找到了幸福,不讲亲情。

指名读。

句2:9一段:扣一连串动词。讲体会:两个孩子是她的重外孙,她居然不顾骨肉亲情,将孩子狠狠一推、拽着就走。

句3: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这被她这么一拔、一划,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拆散了。

(4)这西王母其实就是封建专制者的代表,他们绝情自私,心狠手辣,全然不顾人民的幸福乃至生死。

7、鹊桥相会:

(1)引读“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日子久了”(变红)(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想象说话,体会决心)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

(割舍不下的是对他们的牵挂;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我对你的爱永不变;哪怕把我变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你隔河相望。天河将我们分开,但隔不断我们的心。虽然我们分离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这是他们的(决心)。

(2)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齐读)

(3)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配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4)这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被加工。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在末尾还要加上这么温暖的一笔,让喜鹊来帮忙,让这对有情人能每年相会一次。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它告诉人们: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这对有情人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么美好的感情,多么无奈的爱情)

四、总结课文,知情感。

1、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板书:情感)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诵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织出各种巧妙的花样,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白露的七夕之夜,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相会。含情脉脉似流水,美好时光恍如梦,怎忍心回看鹊桥上归去的路?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通用篇3

一、聊一聊讲故事

1、喜欢听故事吗?讲故事有什么好处?

2、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预设:脱稿、语气、语调)

二、梳理情节、概括大意

1、牛郎织女是一个“传说故事”,什么是传说故事?(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2、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就要抓住有意思、重要的情节讲清楚。你们认为哪些情节要讲得特别好?(生自主梳理,拟小标题)

板书:抓重点

3、预设:老牛点迷津、王母抓织女,王母划天河

4、明确,把小标题串起来就是故事内容。

三、聚焦精彩,感受幻想【情节一】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1、思考,有意思在哪儿?(老牛会说话)

2、生活中有这样的牛吗?你见过会说话的.牛吗?——这就是“幻想”,这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幻想奇”

3、这是一头“神牛”,谁来学学神牛开口说话?

4、生试讲,教师示范,比照发现。生模仿回声说话。

5、民间传说故事中语言也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1、顶针2、设悬念)

6、小结,讲故事就应该这样设好悬念,娓娓道来。板书:娓娓道

文中还有那句在设悬念呢?【情节二】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1、这个情节为什么要讲好?(悬念,对下面故事发展有影响)板书:悬念巧

2、老牛为什么这样竭尽全力帮牛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老牛?(忠心耿耿)

3、老牛这个角色换成别的动物行不行?马、羊、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象征意义)

4、故事中还有一个情节象征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一儿一女:“好”字)

5、生试讲

事实证明老牛临死前的预言成真了。【情节三】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1、这个情节为什么好讲好?

2、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这里情绪由喜转悲,所以要讲好。

3、生试讲

4、指导讲“快去找爸爸!”

【情节四】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1、这个情节精彩在哪里?(幻想奇)

2、读了这个情节,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牛郎披上牛皮会飞,为什么飞不过天河?)

3、链接阅读《白蛇传》

4、师引导生讲“牛郎飞高一尺,波涛就涨一尺;牛郎飞高一丈,波涛就涨一丈;牛郎飞前一丈,天河就宽一丈;牛郎飞前十丈,天河就宽十丈。”

5、小结,所以故事要讲精彩,还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板书:添想象

四、拓展延伸

引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祝》《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栏目
  • 上一篇:《功率》教学设计(整理3篇)
  • 下一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优秀(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