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牛和鹅》说课稿(整理6篇)

时间: 2024-05-11 栏目:说课稿

《牛和鹅》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二课《牛和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说教材

课文围绕“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这个道理,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乐趣。

说学情

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字词的积累必须适当加强。虽然少数学生具有了积累字词的主动学习能力,阅读故事和感悟文章道理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我把本课生词列出,使学生既认识了生字,也积累了词语。在掌握字词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说重难点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通过设计一些牛、鹅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的读课文,更有针对性。

2、教师引导: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设置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的读课文,更有针对性)

3、板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词,集体认读。

3、集体认读一类生字

4、老师示范板书一类生字。

5、指导学生分清偏旁和书写顺序

6、指名试着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默读课文,思考: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3、什么原因是作者有了这样的态度呢?找句子读一读。

4、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在那几段呢?(课件出示,学生读)

5、通过这件事后,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找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识记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五、教师总结归纳: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牛和鹅》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现作者对牛和鹅前后态度的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明白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我很少来人民路小学,对这里很陌生,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学校哪儿最美吗?师相机板书:地点名字。

你们说得都是同一个学校,可为什么大家说的结果不同呢?今天我们学完《牛和鹅》这一课,相信大家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

三、精读品味

(1)探求我对牛的态度

1、最初我对牛是什么态度?谁能很快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牛的图片:这头牛这么大,这么壮小作者是一个小孩子是却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胆子的确够大的的。咱班有胆大的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相机评价

(2)体会我对鹅的态度

1、导语:我不怕牛,那鹅呢?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请你们找一找。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发现我怕鹅。

3、课文中也有许多地方写了我怕鹅。你们谁来说一说。

4、生交流,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我对鹅的害怕心情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l我怎么走过去?从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动作很-----(轻、慢),为什么要这样走呢?是因为------

l谁能扮演小作者来读。谁还能比他的动作更轻更慢呢?

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l我已经被鹅鹅逼得没有办法了,我只得------,l现在你就小作者,谁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还有谁想读?齐读这句话师相机评价。

l小结:看来,我怕鹅的程度,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怕到------,怕到-------。

(3)感悟鹅对我的'态度

1、导语:我那么怕鹅,那鹅对我又是什么态度呢?

2、用—画出我对我的态度的句子

3、自主交流:你想读哪句?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鹅?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不怕比我大很多的牛,却怕却我们小很多的鹅。这是为什么呢?

(4)理解金奎叔的话

1、后来我不再怕鹅,这是为什么呢?

2、找出金奎叔说的那些话。仔细读一读,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虽然它看得比我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小结:站在鹅的角度看,我比鹅小,可实际上我比他强多了,可以掐--------把它扔-------。因为站在人的角度看,我比鹅强,所以不再怕鹅了。也正因为我站在人的角度看牛,我的确比牛小,所以我不再-------。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看牛和鹅,结果是不同的。

5、说到这我想起刚开始我们谈到“你们学校哪儿最美”的话题,现在你们能说说有那么多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你从哪些角度来说的呢?

6、总结:看来,这节课大家真真切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也是不同的。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思维

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结束语: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那样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们就会对事物有一个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了解,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牛和鹅》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的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度”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围绕“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这个道理,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乐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积累字词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故事和感悟文章道理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掌握字词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五、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他们情感的价值。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课文。

通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和谈论天气炎热好不好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重点段落的分析,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要求用直线画出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重点用小圆圈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1、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画一画,做批注。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然后到小组里交流。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然后再分片段朗读,表演,让学生真切感受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学生把这两种态度体会到位之后,再引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的看法,这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稍加指导即可。

2、读第五—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最后再重点品读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4、读一读,读出害怕的心里:

5、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6、读一读金奎叔和我的对话吧!

学习12~13自然段: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我不怕它。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7、所以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

(1)、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2)、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截然不同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话题写出自己的想法。

(1)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

(2)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唠叨的?

(3)你是怎样对待老师对你的批评和教育的?

这份的作业引导学生用课堂中学到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重新看待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孩子们感觉到换位思考,心情豁然开朗。

七、说板书设计

牛和鹅

牛——不怕——欺负——不欺负鹅——怕鹅——遇鹅——不怕鹅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板书是整节课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这一主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牛和鹅》说课稿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文。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全面简洁,这两点你都做得很好。

2.根据老师的提问,用朗读回答问题。

二、根据刚才概括的内容,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出示内容。(预设: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他怎样怕鹅?)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杰克我们就围绕你们提的问题进行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知品味。

1.围绕刚才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画一画,作批注。

2.汇报。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怕鹅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用词概括出我被鹅吓得怎么样?有感情地读出我害怕。

3.我为什么怕鹅?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补充资料,了解一下牛和鹅的眼睛看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出示材料。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大家刘新生活什么都可以成为我们作为的素材。

4.鹅真的可怕吗?找出句子说一说。

5.小结:看来是因为我从鹅的角度看人?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这是为什么呢?

6.金奎叔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勾画)

7.出示金奎叔的做法。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有感情的朗读。

8.出示金奎叔的话。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听了此话有什么看法呢?

9.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改变事物的结果。

二、作业。

请用上“角度”一词,写一写你学了“牛和鹅”的故事后的感悟。

板书:

牛和鹅

怕——不怕

角度

说课:

《牛和鹅》

本次我们五年级组开展的校内语文研究课,研究的主题是“深究细节,精讲体悟”。因此,我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试讲,再集体讨论备课。

课堂中首先回顾全文,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然后从内容入手,进行质疑,(根据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问题产生?)这样的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学生的质疑开始探究课文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教给学生,在平等的状态下学习,使学生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在课文特定的情境品词析句,体验情感。是阅读感悟逐步上升,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害怕,体会金奎树的不怕,体会鹅的胆大妄为,并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朗读中。

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之上,说出自己的看法,不但加深对为本的理解,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让学生看板书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回到课文的整体,符合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给学生整体的.印象。在学习了文章的内容的同时,明白了语言文字背后的道理。

作业的设计,从读到写,提供学生作业的类型,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展学习空间,准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学生阅读课文时,对于课文的深意理解可能会仅仅局限于本课点明的看待“鹅”和“牛”的不同认识,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是教师的适度知道是相当重要的。

《牛和鹅》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了解批注,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1-4段。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尝试多角度进行批注。

[课程资源]

微课“如何做批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生有一个特别美好的阶段,那就是童年。童年啊,就像冰心奶奶说的那样。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出示PPT)看一看第六单元,我们又要学习什么新本领呢?指名读。

2、让我们走进18课的学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18、牛和鹅,看到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3、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牛”写得比“鹅”小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吧。

二、检查词语

1、第一组:霖哥儿金奎叔任大霖

(1)指导读好儿化音,“哥儿”是对男孩子的称呼,谁来喊一喊,注意儿化音,本文中的“霖哥儿”指的是谁?出示:任大霖,“任”在做姓的时候读第二声,谁来读。

(2)我们在读到一篇文章的时候,了解作者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帮助,谁来读一读,作者的介绍。这篇文章就是任大霖写他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件事。

2、第二组:嘎嘎吁哩哩哩啪嗒啪嗒

(1)第一个词是鹅的叫声,谁来读一读,鹅如果高兴的时候,它一定这样叫——;如果鹅生气的时候,它一定这样叫——。

(2)第二个词是唤鹅的声音,假如那里有一群鹅,你会这样唤他们——,鹅到了这边,你会这样唤他们——

(3)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4)听了你们的喊声,鹅跑过来,发出——,听一只鹅跑过来了,读——,听一群鹅跑过来了,读——

3、第三组:扳牛角捶牛背握脖子摔酒瓶

注意读好动词,读出节奏感。这四个词语,前两个是我们对待牛的动作,后两个是金奎叔对鹅的动作。

三、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着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小结:我欺负牛怕鹅,金奎叔帮着我赶走鹅,我改变对牛和鹅的态度。

四、学习批注

(一)了解课文批注

1、快速看看课文:这篇课文的形式与平时的课文一样吗?课文边有一些小字,这篇文章是任大霖写的,那这些小字又是谁写的呢?

2、读文时把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是“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我们先来看第一处,谁来读?这一处是写在第一段的,读了第一段读者这样写道——

课文一共有几处这样的批注,一共五处批注。

4、老师的批注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了,快来帮帮老师,让批注回到他们合适的位置。第二次批注谁来读,他应该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我们帮着批注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在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批注的什么特点。

6、跟着小伙伴学习批注,播放微课。现在你对批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我们语文书上的这五处批注其实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你能说一说吗?

8、板书:疑问写法体会启发

(二)尝试批注

1、引领批注

(1)老师读了课文前两段,觉得很有意思,有话想说,也进行了批注。读读1、2段,你有什么话想说,写在相应的位置。

(2)出示老师的批注:单独成段强调了大家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2、练习批注

(1)《牛和鹅》今年选入我们的课本有一点改动,你看这是去年的课文,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在原来的课文中,三四段的位置上原来也有一处批注,那读者究竟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又批注了什么呢?

(2)你试着从你感兴趣的角度来对3、4段进行批注。

如果从写法的角度批注,你一定会这样写——

如果从有体会的角度批注,你一定会这样写——

牛和鹅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人们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五、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出示生字)鹅这么目中无人,老师可看不下去了,我们来进行抓鹅识字游戏,老师来指,你们读,我们一起把鹅抓起来。

2、本课当中有很多带有提手旁的字,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摸、捶、握、摔、掐,谁来记一记这些字的字形。

3、出示田字格,谁来说一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在你的练字书上每个字练习两遍,指导书写“捶、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有一个批注之法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以后读书的过程中能够边读边思,出示:静心凝神,细读课文;勾画圈点,读过留痕;所思所感,随手记录。三言两语,理解更深。

七、作业

1、在练字手册上练写本课六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批注阅读P78阅读链接。

《牛和鹅》说课稿篇6

教材与学情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课文内容生动,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思维训练,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对于牛与鹅,学生还比较了解,也是喜欢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学生会很感兴趣,但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学生可能分析不透,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作者他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生汇报后师板书)

2、质疑。

师:根据板书,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呢?

3、师归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4、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鹅”在我面前表现怎样?“我”面对鹅表现怎样?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鹅呢?分别用__、﹏﹏、〓〓、()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旁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5、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预设:

(1)鹅欺负人

a、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答。

真是一群鹅老爷呀!谁愿意来展示这些鹅老爷的威风!读一读。指导朗读。

b、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

读了这些句子,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一只鹅呀?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耀武扬威、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鹅的狂妄自大?谁来读出鹅的不可一世。

指导朗读。

(2)面对鹅的欺负,“我”怎样呢?你从哪里感受到我们对鹅的惧怕?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b、孩子们大喊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c、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小人儿,你会怎么办?

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小结:从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3)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在金奎叔面前,鹅又怎样呢?

a、找出金奎叔对待鹅的句子,抓住金奎叔的动作“飞快地走、握住、轻轻地提”指导体会。

b、指导朗读。

c、刚才神气十足的鹅呢?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落荒而逃……〕

6、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牛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对鹅也不再害怕。是什么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

三、逐层深入,以事明理

1、找出金奎叔的话读一读。

2、交流通过金奎叔的话,“我”明白了什么?

3、过渡:金奎叔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对待鹅的态度吗?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小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所领悟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五、作业布置:

1、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2、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板书设计:

牛欺负不欺负

鹅怕不怕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说课稿】栏目
  • 上一篇:《树和喜鹊》说课稿(整理2篇)
  • 下一篇:九年级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