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3、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4、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6、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8、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9、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10、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11、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2、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13、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14、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15、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17、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8、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1、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2、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3、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4、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5、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6、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7、(*)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8、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9、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0、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11、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12、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13、(*)语文教学需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阅读与写作,精读与略读,经师与人师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和原则。
14、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15、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17、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18、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1、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3、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4、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5、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