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2、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3、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7、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8、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9、必有,,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10、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11、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12、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3、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4、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5、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1、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3、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5、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6、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7、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8、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9、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0、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