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 2023-07-04 栏目:好句收藏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1

二十年前曾支离破碎地读过几章《儒林外史》,其印象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淡忘。今年暑假又一次细读了这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儒林外史》,多数人可能没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熟悉。其原因是,三国、水浒一类的书,是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基础上由罗贯中、施耐庵整理加工而成的。这些书中的故事又被广泛的搬到戏剧、电影的舞台上,所以它有十分强的群众基础,提起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能谈谈自己的认识、见解。而《儒林外史》是吴敬梓自己的创作,是他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产物。吴敬梓是清代安徽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几辈都是科举成名,得做高官。吴敬梓自幼读书习文,对经史文章、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但对科举考试和八股文毫无兴趣,所以他在《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和八股的反对态度十分明确。书中第一回就通过王冕的话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容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在封建统治非常严酷的清朝,作者敢于直斥科举制度,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书中不仅刻画了令人憎恶的反面形象,也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如杜少卿、庄绍光、迟衡山、武正宇、虞博士等。以杜绍卿最为突出。杜绍卿才华超群,却蔑视八股,仗义疏财,迁居南京后,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愿征召为官。《儒林外史》在写发上也独具一格,它虽是长篇小说,却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几十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和故事串接起来,既有交叉联系,又独立成章,富于变化。吴敬梓运用口语化、性格化的语言,同时适当吸收谚语、歇后语等,使得人物的身份和特点准确鲜明,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像王冕隐居、范进中举、两根灯草、人头会等篇章,一直为人们称道,广为流传。作为讽刺小说,吴敬梓不是简单的直述自己对人物的好恶,进行讽刺或赞扬,而是通过白描勾勒,用人物言行的强烈反差、对比反衬、明赞暗斥或明贬实褒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明辨是非,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2

《儒林外史》实际上就是一本历史书,通过描写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生活,从而塑造了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讽刺了吃人的封建科举制和封建礼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在现在看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主要描写了范进、周进、鲍文卿、杨允、杜少卿等人,这些人物有的是正面的例子,例如具有君子之风的鲍文卿、淡泊名利的隐士杜少卿等;有的则是反面教材,例如为了功名而疯癫的范进、把科举当成救命稻草的周进。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落后,充满对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读书人的同情。

确实,科举制度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出现使得官员的选举和任用更加公平,为国家的建设带来了大批有实干才能的读书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社会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了,也就是说,科举制度落伍了。而且再加上当时的朝廷为控制士人的思想言论而实行的诸如八股文之类的政策,更使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前进。思想受到了限制,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更容易导致个人的独裁;皇帝一个人独裁,就容易造成统治的腐败;统治的腐败就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混乱:小人趁机牟利,野心者纷纷伺机谋权;正直清廉的人受到诬陷,贪赃枉法之徒逍遥法外……《儒林外史》这本书描绘的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封建社会的面貌。

当然了,除了描写士人,作者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象、娼妓狎客、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之人物推上舞台,通过刻画描写他们的言行、面貌等,从而展示了一副社会风俗画,更是说明了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不仅仅是读书人,更多的是这些平头百姓。

纵观全书,《儒林外史》对封建社会的吃人礼教等的描述,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现在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它启发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发展、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3

《儒林外史》是清朝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口吻与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与故事。他们或善或恶、或贪财或清廉、或狡猾或忠厚、或忘恩负义或知恩图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他们人人,都怎一个俗世奇人得了。

在《儒林外史》中,有监生、贡生、地主,豪强、官吏,街役。林林总总,说是文学界的《清明上河图》,工农界的《天工开物》,都不为过。而在这些形色色的人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杜少卿和匡超人了。

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人物。他是一个秀才,也有几分家底,生活富足。他与迟衡山,虞博士等人,时常一起吃酒,作诗,谈论古今是非,名人志士。他被高老先生称为杜家败类,但他也学业精通。他坐拥万把银两,花钱如流水却从不追求名利金钱,真是一个不折不的奇人!或许,在书中一些人物眼里,杜少卿此人很傻,但是,这样的举动在我眼里,却是十分高尚的表现。

相比之下,臣超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为了钱,他充当枪手,巴结极贵;为了权利,他背信弃义,无所不为。匡超人的无耻行为,揭露和讽刺了清朝科举制度的腐败:学子十年寒窗,比不上权贵手中一盘盘雪花银。即如此,要科举何用?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内心的想法清晰无比,就是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他也是科举的受害者,本已高中,却被轻描淡写一句此人太怪而不被赏识,他内心的痛苦,谁知?谁晓?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骨到了清朝,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打压和腐烂的官场中越来越淡,及至被磨灭,我对此无比痛心。同时,清朝文人读书的目地也已不再单纯,就是孔孟在世,也无力回天,当然,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也有一些有志文人用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洁身自好,成为了这不堪回首的历史篇章中,一颗颗灿烂的流星!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4

《儒林外史》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书。儒林表明小说是以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也就是传统的士人这一群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外史一语,则表明这部作品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史,而是摘伏发隐,透过生活细事揭示这一群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小说既痛彻地批判了为功名利禄所笼络、自甘于精神堕落的士人群体,同时又表达出对儒学理想的坚守,这一主旨,赋予了作品以深刻而丰富的文化意蕴。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和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也满怀热情地描绘了一些洁身自爱、崇尚礼乐的真儒贤人。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否定,对官僚集团的厌恶,对封建礼教的憎恨,对人民群众的同情。

科举在明清的确危机四伏。名人为了参加科举,中进士及第,不择手段;而文人只有写八股文这一条做官的途径,把其他的处事准则看轻了。于是,有些人不满于此规章制度,走出了这个名叫科举的怪圈,涌现出了一批当时可能被众人所误解的名士。

就此而言,我为范进这位人物感到遗憾。他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做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

虽说书中描写了很多类似范进这种封建人物,但毫无疑问,在儒林之中仍有一股清流存在。开篇王冕自不必说,杜少清也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同时作者本人几乎与杜少卿如出一辙。客居秦淮河畔,辞官不就。吴敬梓是在杜少卿身上寄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把万贯家财散尽,公民富贵不求,可这是鲜少人才能做到的。于是我想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并非全为了讽刺,也是实录这儒林众生相。出生科举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家道中落,数次科考,目睹官场斗争险恶,亲历家族争产风波,以这样的人生经历,假以十年的光阴,来完成这一部《儒林外史》。

书中所描述的林林总总的丑态也正说明了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陋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鲁迅先生对其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高度评价。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5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儒林外史》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生人士的悲惨命运,它不仅抨击了腐朽的制度和黑暗的社会,还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儒林外史》幽默诙谐,读之令人捧腹,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作者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在第三回中,胡屠户称呼范进现世宝穷鬼以及去乡试前因没有盘费范进向胡屠户商议却被骂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与后文范进高中后尊称天上的星宿姑老爷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活地讽刺了胡屠户是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小市民。作者还通过中举发疯这个令人哑然失笑的行为,以悲喜交融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看不平事,发不平怒,出不平气。讽刺性作品就是要发现那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人或事件,并用幽默犀利的语言予以表达,实现讽刺教育的效果。

范进是八股腐儒形象的典型代表。那么严监生就是守财奴形象的代表。

在第五回中,严监生在临终时,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上去把两茎灯草挑掉一茎,他两手垂下,顿时便断了气。在他弥留之际,气息奄奄,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总是断不了气。他关心的不是两位亲人不得见面,也不是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明白,更不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而是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怕费了油!作者通过这个如此夸张的细节,表现了一个封建财主悭吝、爱财如命的性格。

书中也不缺乏正面形象。比如王冕,出身田家,家境贫困,但他十分勤奋,后来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他无不精通。但他也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高达官相交。比如杜少卿,他傲视权贵,却扶困济贫,乐于助人,他既讲求传统的美德,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他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和摧残,笃信夫妻情爱;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怀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儒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些迂腐古板;较之六朝名士,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些颓唐放诞。

《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它成为了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它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好句收藏】栏目
  • 上一篇:张丽华的快手经典说说(精选100句)
  • 下一篇:最新素材高考作文(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