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泸定桥现在非常有名,有许多游客都去观光。可是,你们知道吗?当年红军在夺泸定桥的时候,是多么的惊险,多么的辛苦。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拦住了去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数万大军无法靠渡口的几只小船渡河,所以必须火速夺下敌人重兵把守的唯一一座铁索桥——泸定桥。28日一早,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却还有240里。夜深了,还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湿滑难行。对岸增援的敌人怕苦,宿营了,红四团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在第二天早晨6点,如飞毛腿似的红四团及时赶到了泸定桥,占领了西桥头。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勇士们夺桥的决心!总攻在下午4点开始。突击队刚冲到桥东头,突然火光冲天,阴险的敌人企图用火把红军挡在桥上,用火来消灭红军。在洪亮的冲锋号声中,他们神速地冲了过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交战。红四团的战士们越战越勇,敌人节节溃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阴谋。
大家看,红军战士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打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小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以后的繁荣昌盛,开始拼搏吧!
读了这个故不事,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对我大有启发,我一定要学习红军那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糊口,感谢我们的前一辈、这篇文章里但是战胜敌葚的决心使他们记了饥饿和疲惫。”这句话凸起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胜利,可以不顾饥饿疲惫,夜以继日地形军作战。当读到这里,我觉得他们真令人敬佩,他们不像走我们现在平坦的道路,而是走稀泥地,一脚一陷的,而且仍是走山路,假如我们有他们一半的精神,那我们的学习都会绝不费力。
同样的天色,同样的漆黑夜晚,同样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然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
总之,我们要向红军叔叔学习,学习他们那至高无尚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假如胜利不属于红戎行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小学生开开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他在乡下跟着爷爷生活,但是爷爷年事已高,还是有一天离开了他,因为不想进城,开开开始了一个人面对生活,但是独自生活哪有那么简单呢,他最后还是被爸妈带到了城市。他必须舍弃掉原本的生活原本的朋友原本的小狗。
我每天中午几乎都会看今日说法,节目里面也有一些是留守儿童的故事。乡下的老人看管小朋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更何况有的是一个老人要看管三个孩子。有的就造成了一些悲剧。还有的虽然安全长大,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走上了歪路。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大事,在他们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可能这只是家庭的问题,可是在他们长大了以后这就会变成了社会问题。所以在外打工的家长还是要克服困难,陪孩子一起长大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城市也要给予这些外来务工的人以便利,让他们的孩子可以比较容易的在城里上学。
留守儿童确实是个大问题但它绝对不只是这些家长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要为这些还是更多便利和爱。
读了《飞夺泸定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军为了渡过大渡河,他们想出一个办法使敌人中计,然后夺取泸定桥。讲述了22位英雄在宏亮的冲锋号声中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中把敌从消灭的事件。
我最喜欢这段战斗场面的描写:红车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岸上冲去…、、每当我读到这里,我就会想起那22位红军英雄气概的情景。
而我呢,跟那22位英雄相比我是多么的惭愧!一想到我去学钢琴的事我就更惭愧了。一开始我非常有兴致,练得很认真,很刻苦。可是,时间长了,我觉得越学越难,乐谱又长,练得我双手非常疼、非常累。再加上每次练得不好又被妈妈骂。有时我一见到钢琴就恨不得把它砸烂。每次妈妈叫我练琴,我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后来,妈妈批评了我,教育了我,我才硬着头皮学下去。看着这篇文章我心里想:“当时红军时间紧迫,天又下着雨,在漆黑的夜里,又冷又饿。前面又有敌人,后面又有追兵。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只有十三条铁链组成,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桥下面是奔流不息的江水……红军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夺取了泸定桥。”而我却是碰到了一丁点的困难就想退缩,而不是想应该如何解决困难。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会有许多困难的,如果一直这样退缩就会一事无成。
今后,我一定要学习红军那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做一个有恒心、勇于进取的男子汉。
电影《孔子》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没机会看。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跟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假期里,我观看了《飞夺泸定桥》这部电影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935年5月期间,红军北上抗日,向天险大渡河挺进。他们要度过大渡河,必须夺取泸定桥。因此,红军不吃不睡,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冒雨率先到达泸定桥。可桥上是那样危险:它离水面几十丈高,3米等于1丈,那么几十丈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只有13根铁链组成,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大渡河水流湍急,只要一失足,掉到了河里,生命就结束了,那是多么可怕呀!可见红军夺桥的艰难。可是红军却奋不顾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勇往直前,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我又一次为红军捏了一把汗。经过一场浴血奋战,红军夺下了泸定桥,主力部队终于度过了大渡河。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向革命先辈一样,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选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集体与个人利益得失时,选择牺牲自我,把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