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豆腐》
2、《深夜食堂系列》
3、《雅舍谈吃》
4、梁先生笔下的吃经过提炼熔铸,是关于吃喝的味觉记忆,从唐鲁孙的《中国吃》引出“馋”,却不似唐的大家气派,酱菜、汤包、烧饼、油条,连麦当劳也能 写一写,有着文人食客的渊博与风雅,将吃之景象请出饭馆、客厅,将奥妙厨艺请出厨房要地,同时,书写由食物引起的文化轶事,常常朔本求源,为原材料到《本 草》之中寻求解释。
5、《普罗旺斯的一年》
6、或许好多人熟悉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绚烂之极趋于平淡”,但也绝不能错过梁老师的《雅舍谈吃》。
7、在语文课堂上,我刚板书了《鸟的天堂》的课题,四年级的这群孩子就问“天堂”在哪儿,这正好在我教学设计的环节里。于是,我就用引导学生查《现代汉语词典》的方法解决。学生们发现“天堂”有两种解释:(1)某些宗教人死亡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跟‘地狱’相对)。(2)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我告诉他们“鸟的天堂”里的“天堂”应该是第二种意思。 有个男生问:“老师,‘地狱’又是什么样的啊?”这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但只要有学生偶然想到的问题都应是课堂的必然,老师都要认真对待。我迅速思考解决方案,忽然想到一篇文章里有个神父教育孩子的方法,颇值得借鉴。我拿起一支红粉笔,在黑板中间画了一条竖线,把黑板分成两边,左边写下“地狱”,右边写上“天堂”。 “孩子们,注意听我的要求。”我对着满脸写着好奇和疑惑表情的孩子们说,“请你们到黑板上分别在左右两边写下与你们理解或想象相符的内容。” 几个孩子马上到黑板前写下十来个词语,我及时表场了他们,其他的同学也抢着去写…… 最后,在“天堂”这边出现了这样一些词语:阳光、春天、音乐、花朵、欢乐、幸福、美好、月亮、繁星、神仙、玉皇大帝、花好月圆…… 在“地狱”那边出现了这样一些词语:黑暗、肮脏、仇恨、痛苦、死亡、丑恶、监狱、灾难、魔鬼、阎王爷、刀山火海、心狠手辣…… “同学们写得很好!”我即兴总结,“你们已经把天堂和地狱描述得十分具体了,天堂是具备了一切美好事物与美好心灵的地方。而地狱恰好相反,是充满了一切丑恶事物与丑恶灵魂的地方。”孩子们专注地听着。 “老师,人间在哪里呢?”突然一个声音接过了我的话茬。 这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议论开来。 “人间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的那条红线!” “天堂在上面,地狱在下面,人间就在中间!”…… 我索性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我告诉他们:“电视上演的天堂和地狱是不存在的,人间是真实存在的,可大家要知道人间既会是天堂,也会是地狱。当我们的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仿佛在天堂里生活;当我们心里怀着罪恶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引入地狱!” 班长指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张贴画说:“胸怀八荣的人就会为大家创造天堂,心存八耻的人就会掉进地狱!” 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憾:“你说的精彩极了!联系现实,分清了荣辱和美丑。孩子,你的内心充满了美好的情感,有着爱与善的品质,你就是天堂里的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虽然地处农村,却享受着国家免费教育的好政策,使用着免费的课桌凳,心里满怀着美好的种子,谁的心中都会构建一座天堂的!” “老师,我感觉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 “老师,天堂在我们美好的心灵里!” “老师,在天堂的感觉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去读《鸟的天堂》吧!”孩子们在我的建议下自由、快乐地读起书来。他们真像一群晨起的鸟儿,在祖国这棵大树的叶丛间兴奋的歌唱!
8、梁先生对平民小吃或山珍海味的评价只凭借“上天生人”的舌头,原来,只需一颗真诚、平常之心对待吃,便是一种雅致了。
9、有人认为,谈吃的极致状态是“馋”,梁实秋却馋得雅静,他说,“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位…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10、《汪曾祺谈吃》
11、《四季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