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中医妙语122句,中医经典格言112(152句)

时间: 2023-01-25 栏目:好句摘抄

中医经典格言1121

1、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2、(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5、 国粹保健柳安堂,推拿按摩享健康。

6、 古国术,调五行,通经络,享养生。

7、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8、 承祖传之绝技,集中医之大成。

9、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1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1、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12、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13、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1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15、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6、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7、 祖传技法,弘扬国粹。

18、百病生于气

19、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21、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22、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24、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5、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26、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27、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中医经典格言1122

1、 千年国手,代代传承。

2、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5、 摩力舒筋活络,拿捏舒适健康。

6、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7、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0、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11、 华夏绝技,国医传承。

12、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13、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14、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15、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6、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19、 健康靠养生,按摩显绝技,诚爱柳安堂。

20、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21、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2、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23、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26、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27、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中医经典格言1123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2、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6、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7、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8、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 传千年绝技,承百年养生。

10、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1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12、 天地精华固本原,推拿按摩保健康。

13、 祖传绝技柳安堂,摩力正元保健康。

14、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15、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16、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17、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18、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9、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20、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21、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22、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3、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24、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25、 推国医之精粹,灸国药之精粹。

26、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27、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中医经典格言1124

1、 刚柔并济,理疗合一。

2、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4、 祖传按摩绝技,中华养生秘方。

5、 传统与科技齐飞,保健共养生一色。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 按出的健康,推出的、长寿。

8、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9、 滋润生活养生健康延年益寿。

1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12、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3、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4、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15、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16、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17、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18、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21、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22、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23、 按摩推拿柳安堂,正元养生保健康。

24、 柳安国手,延年益寿。

25、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26、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2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中医经典格言1125

1、 承祖传绝技,师天地造化。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 “柳”氏传承绝技,“安”享健康人生。

4、 古法推拿养生,绝技品质健康。

5、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6、 传承中华古技法,养生保健康天下。

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8、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9、 古法传承健康,拿捏恰到好处。

10、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11、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12、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3、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4、 古技天成,圣手御道,柳安唐按摩养生会馆!

15、 按摩推出美丽,养生滋润健康。

16、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1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2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21、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22、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23、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24、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2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中医经典格言1126

1、久病先针足三里

2、百病挟痰

3、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8、 奇经八脉理顺,国术养生健体。

9、 推拿按摩,德馨服务。

10、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2、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1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14、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5、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6、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好句摘抄】栏目
  • 上一篇:正能量励志语录,励志账号正能量格言(162句)
  • 下一篇:吸引朋友圈点赞的话语,微信朋友圈吸引点赞的句子(70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