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
7、白居易的诗,简单平常的句子。但是现在年关将近,在我这个游子眼中看来,这样的诗触动的记忆和情绪未免太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小时候在乡下,深夜寂寥无人的场景,我小时候是这样的。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灯火,全都是昏黄而微弱。
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1、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3、钱钟书在《谈艺录》的序言中说,想到杜甫那句「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每为感怆。杜甫初建草堂之时,曾借了四株小松栽于堂前。后来屡经离乱,携妻子回到成都,虽春草满空堂,四棵松树却相邻而立,用杜甫的话说,即便是死后送终作棺木也足够了。
1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1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1、形容到用时,才觉得自己学的太少的句子有:
2、夏虫不可以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见识短浅。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短见薄识:指见识短浅。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3、
3、形容人少的诗句:曹操《篙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悲青坂》“山雪河冰野萧瑟 ,青是烽烟白是骨”、题西林壁: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4、而钱钟书生前与杜甫有过一般的经历,四海飘零,于烽烟中著书,如《赴鄂道中》写道:「路滑霜浓唤起前,老来离绪尚缠绵。别般滋味分明是,旧梦勾回二十年」,何尝不也是生无根蒂之人?杜甫有四松为师为友,钱钟书有杨绛为妻为友,时代离乱,即使是这样有学识品格的人,到底也免不了有茫茫无着落之感。
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