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左宗棠的述志联。上联可以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媲美。下联表达向古之仁人志士看齐的志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是为摆脱庸俗,与往圣先贤神交。
2、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3、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
4、“负郭无田荒园种竹,传家有宝茅屋藏书。”左宗棠是晚晴名臣,著名爱国将领,曾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堪称功勋盖世、文武兼通,军政兼备、德高望重的旷世奇才,但他却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他“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刚明耐苦,布衣蔬食”,所以“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但他却“奇书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不留金银,仅把藏书作为传家之宝,既令当今一些为后辈子孙留房、留车、留钱财的长辈汗颜,也值得深思!
5、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
6、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7、牢且作玄都观,我是刘郎今又来,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8、左宗棠论及读书最为有名的一幅对联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左宗棠年仅24岁时,在二次会试之后,因不甘心出任可以保举为县令的“誊录”,而写下的用于激励自己的豪迈联语。当然,这幅对联后来也就成了诸多志存高远、立志有为的青年才俊,激励自己奋发读书、心忧天下的警语。
9、左宗棠一生爱好读书,可谓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他曾有一联说自己“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他还告诫儿子说:“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就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可见其对读书的重视和他自己每日必须读书的认真。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谈书、读书的。
10、“五风十雨岁则熟,左图右史身其康。”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或风拂雨露庄稼才能成熟,只有多读河图洛书、经史典籍,身心才会健康。
11、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12、读破万卷诗逾美,朝作千篇日未晡。
13、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14、节俭是修身持家之道。奢侈逸豫多亡身,勤俭节约自长久。
15、“松风临水朝磨剑,竹月当窗夜读书。”夜间也应读书。
16、“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自古以来,只有爱好读书,明理学道,才能造就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之人。
17、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18、好贪便宜者,和他交财必然会造成不愉快。多疑的人,无法和他一起做事,因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坦诚,互相猜忌是无法合作的。
19、“清荫满阶开画本,古香一榻坐书城。”夏季宜读书。
20、天下之乱,由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于人心不正,此则学术之不讲也。
21、李嘉诚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挂于其办公室。
22、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23、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己见书,如逢故人。
24、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海之华。
25、天地间的事形形色色,都有存在的理由。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古往今来,万事成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怆然而涕下!
26、奇书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27、下联意思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就平处坐”,才能消灾远祸;“向宽处行”,才能畅行无阻。
28、“人能转世无如德,学可传家只有经。”传家之宝只有经书。
29、“不被人欺”指的是人在逆境中,困窘时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接受别人的羞辱;“不被人嫉”指的是在顺境中,发达时要保持低调,谦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30、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31、五风十雨岁则熟,左图右史身其康。
32、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33、无事时不可或倦,人贤者视其自修。
34、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35、“孤云出岫真堪画,远水粘天宜读书。”秋天宜读书。
36、万有不齐天地事,一无可寄古今情
37、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1、“家藏古史存疑是,天与高才割爱难。”多读书,把自己做强做大,成为高才、大才,不怕没有用武之地,上天或他人想割爱都难。
2、三、应该如何读书?左宗棠体会最为深刻:
3、一、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左季高有以下对联明示。
4、这是左宗棠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内容: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钱塘沈兆霖书写在江苏无锡梅园的诵豳堂内;李嘉诚位于香港的办工室里也挂的有这副对联;对联内涵:“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作为书法很合适
5、与人共事,要学吃亏,俗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