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2、以约失之者鲜矣。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8、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12、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1、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5、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1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1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2、放于利而行,多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