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要使活动圆满结束,事前就必须瞻前顾后,对各种状况进行沙盘推演,才不致无法应付突发事件。
2、(4) 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瞻前顾后,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畏首畏尾。
3、(9) 他在重要时刻,总是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让公司白白损失了许多生意。
4、一往直前( 注释: 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
5、【反义词】:无所畏惧当机立断
6、《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7、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8、(6)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9、(9)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犹豫不决,不知该走哪一条路才好。
10、(5)做事情如果一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那一定不会成功。
11、典故出处
12、成语辨析:见“优柔寡断”。
13、成语结构:补充式
14、(10)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裡,做事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人很难出人头地。
15、顶天立地( 注释: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16、【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17、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18、瞻前顾后( 注释: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19、【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20、(1) 他办事总是瞻前顾后,为此错过了许多良机。
21、当机立断、斩钉截铁
22、(5) 有什么意见尽管提,不要瞻前顾后,闪烁其辞。
23、英文翻译
24、义无反顾( 注释: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
25、(2) 哪怕是一件小事,王明都瞻前顾后。
26、(7)他要是能当机立断,就不会陷入犹豫不决的烦恼状态。
27、造句
1、【造句】
2、(6) 这个男青年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的可疑举动引起了乘警的注意。
3、披荆斩棘( 注释: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
4、unable to make up one's mind
5、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6、感情色彩:褒义词
7、(3) 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瞻前顾后,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8、【成语】:畏首畏尾
9、排除万难( 注释: 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
10、(2)如此紧急事件遇到他这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性格的人,就令人更心急了。
11、近义词
12、【反义词】
13、(8)遇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怎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
14、成语举例: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15、成语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16、成语谜面:徘徊
17、产生年代:古代
18、(1)他对去泰山旅游一事犹豫不决。
19、成语资料
20、(7) 世事本就难料,与其瞻前顾后地在原地踏步,不如大胆地去尝试看看。
21、【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
22、(4)在首饰柜台前,她犹豫不决,挑来选去不知买哪件好。
23、【近义词】:瞻前顾后 左顾右盼
24、成语辨形:犹,不能写作“尤”;决,不能写作“绝”。
25、反义词
26、成语正音:犹,不能读作“yōu”。
27、常用程度:常用
1、(3)办事要果断,要有自信,犹豫不决,狐埋狐羦都是成不了大事的。
2、【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