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食色,性也。
15、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3、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4、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0、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1、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6、德不孤,必从邻。——孟子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8、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0、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4、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1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孟子
2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1、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故天将大任降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1、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1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8、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0、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1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2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