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备考之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38句)

时间: 2023-04-29 栏目:好句收藏

文言备考之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1

1、 A、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2、“因”、“其”、“以”在多套试卷中考查到了,而“咸”、“已”、“至”等考纲规定之外的常见虚词也考查到了,因此在备考中不仅要关注考纲中的18个虚词,还应注意这18个虚词之外的常见虚词。

3、 1、掌握《考纲》要求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18个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知识梳理

5、 D、 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6、 一、了解常见虚词

7、 · ·

8、 · ·

9、 3、考查形式上,仍是选择题,分值为3分,设题是在一组题目中对一个虚词同一词性不同意义用法的辨析,一句是选文当中的,一句是课文中的。这些用法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具体语境和不同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

10、 三、明确复习策略

11、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

12、 · ·

13、 1、课文是基础。我们复习时应在通读教材文言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上述课文,力求字句过关,做到能准确理解,流畅翻译。

14、 3、关注一些双音节的虚词,如: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虽然、可以、由于、然则、已而……

15、 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因此,我们既要辨明它的词性和用法,更要辨明它的意义。例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6、 2、同类异形。这一类虚词在文言文中也较多,要注重积累和区分。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啊、吧。

17、 2、18个文言虚词是重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列举了应该掌握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常见文言虚词,对于这些虚词均应亲自动手,下足工夫,,借助教材并参考有关工具书,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其用法和意义进行一次梳理,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

18、 · ·

19、 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文言备考之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2

1、 1、一词多类。一个虚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对此要分清用法及意义。如“之”: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与之俱出;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其中例①是动词,译为“往”;②是代词,译为“他”;③是助词,译为“的”;④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词多类多用的虚词还有:乎、者、也、以、于、而、则、焉、其、乃、与、矣、且、夫、为、所、哉等。

2、 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都”。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至”字,前者是虚词中的程度副词,译为“极,最”;后者是实词中的动词,译为“到”。B项的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 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译为“凭借”。

4、 · ·

5、 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少长咸集

6、运用能力。这几年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直接考查虚词的题目占主流,翻译题和其他题间接涉及虚词理解的也有不少。

7、文言备考之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8、 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在答题时一定要分清它是实词还是虚词。例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7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9、 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

10、 3、特殊虚词。特殊虚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要注意分辨。①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②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③古是两个单音词,今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可以”等。

11、 一、关注命题特点及趋势

12、但是”,但我们结合前一句的语境分析,“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就可以判断第一句表承接,译为“那么”;第二个表转折,译为“可是”。

13、 3、练习是关键。复习时,适当做一些练习题是必要的,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提高判断能力和解题速度。所做练习题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夯实基础性质的练习题,练习题的材料应是来源于课本;第二个层次是做迁移理解性质的练习题,搞课外文段阅读,题目可仿照高考试题编写,课外和课内相结合。

14、备考方略

15、 二、熟悉虚词类型及用法

16、 二、掌握解题方法

17、考点阐释

18、 4、典型例句是捷径。精选典型例句最重要的途径是课本中的文言文基本篇目,近年来高考试题选用的课本例句基本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在精选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两点:一是要精选用法比较典型、能充分体现古代汉语语法规则的,不要选那些在语法上尚有争议的;二是要选字句比较浅易的,不要选那些字句冷僻的,因为例句本身是为了帮助掌握语法规则的,不要“旁生枝节”,再在“语法规则”之外增加字句理解的障碍。只要回头看一看前面摘录的高考文句,就会认识到这两点。

19、 2、补充掌握教材中常见的其他文言虚词,如: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遂、惟、已、矣、犹、哉、见……

    【好句收藏】栏目
  • 上一篇:如何表达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如何孝顺父母(16句)
  • 下一篇:写给女生的祝福语简短,给女生的简短祝福语(24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