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古诗翻译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古诗解释
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这里的巩洛,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
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伊岸:伊水畔。
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扁舟:小船。
古诗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之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想起岁月不居,壮志蹉跎,这将何以为怀。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仿佛棼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入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萧索的生活境遇;暮茎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远来舟;逗引出蓉下联的逢归客;。真乃细针密线、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忘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观全篇,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古诗作者介绍
韦应物 :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韦应物《观田家》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韦应物《东郊》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观田家》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韦应物《夏花明》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韦应物《东郊》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韦应物《观田家》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韦应物《东郊》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韦应物《送杨氏女》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送汾城王主簿
长安遇冯著
东郊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夕次盱眙县
滁州西涧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西塞山
登楼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野居书情
任鄠令渼陂游眺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
寒食后北楼作
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秋夜二首 其一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
还阙首途,寄精舍亲友
答李浣三首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雨夜感怀
咏露珠
夜对流萤作
夏花明
游开元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