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古诗翻译
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深浓的春色围着小小的阁楼,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
在我们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鲤鱼哪一天才能来到呢?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还记得,我们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认识的,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许此刻她正含着泪,在独自寻找那片片残红罢!
古诗解释
1.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词人的宅第。
3.嫩寒:微寒。
4.博山:指香炉。
5.薰(xūn)笼: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6.别浦(pǔ):分别的水边。
7.鲤鱼:指书信。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8.锦书:用锦织成的信,一般指情书。用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其夫事。
9.随分:照例,相应。
10.残红:残花。
古诗背景
这首词作年无可确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以广信书院本次第推测,谓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之前,在带湖。蔡义江、蔡国黄也将之归于是年。可供参考。
“金谷无烟宫树绿”,以“金谷无烟”出之,表明这是寒食、清明节问,“金谷”一词,含着许多意思,令人想起高门大户人家的庭园,里面应该住着美慧多情的女子。“宫树绿”一语,加深了景物朦胧暗碧的效果,起一种伤感的感情引诱作用,这与女子的脆弱多情的伤春感情正相融。所以,起笔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写情,却通过用典和造境,在这两方面作了暗示。
“嫩寒生怕春风”,以倒装句式突出春寒恻恻,给予未出场的女主人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生怕春风”,写得细,写得透,仿佛作者与她通感着似的。
“博山微透暖薰笼”,转入楼内,渲染出女子居处的温馨气氛,并为她创造出一个典型的怀人环境。然而以下又不正写,而是把她的思念之情转到她的幽梦中去,这样写,比正写更雅致——隔着梦的帷幕来思念人,总有一些朦胧美,有几分差涩感;也更有深致——连梦中都不能免除思念,醒时的情状就不用多说了。但又不明出——没有写她幽梦的内容,只是渲染出的这个情调使读者不得不往词人暗设的那条思路想去。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这两句的含蓄蕴藉和情蕴的丰富,以及对仗的工致,足以与晏几道的抒情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媲美。“幽梦”一句,写情尤其多致,这样的雨声,在她的幽梦中,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了。
“别浦鲤鱼何日到”,“何日到”,实际是说“无书到”,在渡口相别分手之后从没有收到过书信。
“锦书封恨重重”一句,怨书信不来,怨书信即是怨人。上两句言分手之后就一直没有音信,不由得叫人怨恨重重了。“海棠花下去年逢”,海棠花又开了,自己只能流连树下,追忆去年这个时候与情人在此相会的情景了。这一句写得温馨香软,足见对初相遇的记忆之深、之美好,甚至连他写到的那海棠,似乎也都成了伊人风采的暗示。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细节化的猜测,猜测她的必然消瘦,想像她在觅残红——这是男性作者所造的女子伤时伤别之情的经典意象。这样的猜测,无疑显示出对伊人的极度钟情。
这首词怨春怀人,却不直说,而说“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而说“嫩寒生怕春风”、“忍泪觅残红”,婉转细腻,深沉含蓄,其怨春怀人之情愈为深切。辛弃疾是豪放派大家,而该词通篇以婉丽词句写出,体现了这位“豪气”与“柔情”并于一身的大词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古诗作者介绍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青玉案·元夕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清平乐·村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一枝花(醉中戏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西江月·八万四千偈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
鹧鸪天·白苎新袍入嫩凉
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江郎山和韵
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破阵子·赠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满江红·紫陌飞尘
定风波(杜鹃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念奴娇(赠夏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