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洞的《绣岭宫词》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古诗翻译
春光舒暖,春草翠绿,岭上遍开的棠梨花随风摇摆,花瓣洒落满地。
绣岭宫前白发苍苍的老者,口里依旧哼着开元盛世的太平歌曲。
古诗解释
绣岭宫:唐宫名,位于长安风景区骊山的两侧,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玄宗及其后妃游幸玩乐之所。
迟迟:和舒貌。
野棠:指棠梨。
香玉:棠梨的花瓣。香指其味,玉指其色白。
鹤发翁:形容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起自712年,迄于741年。
古诗背景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唐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唐玄宗。面对这种情况,诗人借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以此抒发对当时朝政的不满。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于岛(贾岛),新奇或过之”。此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
“春日迟迟春草绿”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迟迟”,可推测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却是荒草萋萋,听不到玉辇鸣鸾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声色狗马,讨厌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叙述,手法新奇。“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自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年老历,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这首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古诗作者介绍
李洞 :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流传至今
出自唐代李洞的《绣岭宫词》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华山
绣岭宫词
登楼
龙池春草
山居喜友人见访
送三藏归西天国
早春友人访别南归
赠徐山人
寓言
秋宿青龙禅阁
中秋月(一作瘳凝诗)
毙驴
观水墨障子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山居喜友人见访
寄淮海惠泽上人
题竹溪禅院
送人归觐河中
锦江陪兵部郑侍郎话诗著棋
秋宿经上人房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
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
和知己赴任华州
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
送东宫贾正字之蜀
寄太白隐者
越公上人洛中归寄南孟家兄弟
题学公院池莲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