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时间: 2022-10-18 栏目:古诗句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明代 / 谢榛

古诗原文

出自明代谢榛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古诗翻译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古诗解释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空外:天外,空中。

棹(zhào)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古诗背景

诗人从开封出来,渡黄河,然后西游秦晋或北游燕赵,具体时间和游踪不详。这首诗是为描写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而做。

古诗赏析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后七子”的盟长。后来由于和李攀龙论诗意见不合,竟借口谢为“布衣”被排斥在“七子”之外,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这对于谢榛来说,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一个“嗟”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现在已在渡河,晨风习习,帆张船疾,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心中抑郁为之一扫。诗人站在船头上,广阔的天际,滔滔巨流,四顾茫茫,几乎不觉身在何处,在虚空渺远的地方,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这是劳动的欢乐,抑为痛苦的呻吟。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明说,但联系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遭遇,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

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森严井然。尾联拓开,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如同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样,不言而言之,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古诗作者介绍

谢榛 :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

谢榛的名句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谢榛《渡黄河》

出自明代谢榛的《除夕吴子充诸人集旅寓有感》 一年忧喜今宵过,两鬓风霜明日新。 书剑自怜多病客,江湖同是放歌人。 宫中烛映西山雪,笛里梅传上国春。 他日听莺怀旧侣,不知谁共醉芳

出自明代谢榛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出自明代谢榛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谢榛的古诗

秋暮书怀

居庸关二首 其一

秋日怀弟

大梁冬夜

榆河晓发

塞下曲

渡黄河

塞上曲三首

漠北词三首

立秋夜有感

送彭明府子殷谪留都教授

次南岑丈雨中见怀韵

寄怀王鉴川少司马总制

塞上曲

送白子钟南游

毛侍御仁甫幽居

暮秋夜柬宗上人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塞下曲

七夕留别汪伯阳李于鳞王元美得知字

漠北词 其三

寄冯大参汝言时督饷平阳

得周学宪子才书并石刻诗以志谢

秋日即事五首 其三

送何进士振卿谪乐平少尹

夜坐感怀寄徐文山

淫雨至中秋不绝有感

寄王侍御塞上

愚公园春酌二首

夜期贾道简不至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 下一篇:诗句好句摘抄,诗词佳句摘抄大全(27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