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时间: 2022-10-30 栏目:古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唐代 / 孟浩然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诗翻译

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古诗解释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

古诗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古诗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古诗作者介绍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

孟浩然的名句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一作:终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的古诗

示孟郊

过故人庄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春晓

落日望乡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宿建德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夕次蔡阳馆

游凤林寺西岭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洗然弟竹亭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登望楚山最高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与诸子登岘山

送王昌龄之岭南

晓入南山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田园作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

清明即事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凉思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