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秦观的《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古诗翻译
黄莺啄花,红色的花瓣从枝头纷纷落下;燕子掠水,剪尾点破了水面,泛起缕缕细绿的波纹。天寒手冷,玉笙冰凉,吹奏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样吹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越发消瘦。
古诗解释
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古诗作者介绍
秦观 :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秦观《点绛唇·桃源》
出自宋代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出自宋代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
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 秦观《点绛唇·桃源》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牵牛花
钗头凤(别武昌)
踏莎行·郴州旅舍
纳凉
千秋岁·水边沙外
别子瞻
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
秋日三首 其二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点绛唇·桃源
行香子·树绕村庄
还自广陵
墨竹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泗州东城晚望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
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广陵五题 其二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
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
春日
满庭芳·碧水惊秋
田居四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望海潮·秦峰苍翠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好事近·梦中作
医者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