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诗翻译
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每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是喝的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河岸边青草翠绿,河岸上柳树成荫。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人回去后,树林中升起一弯新月。
古诗解释
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古诗作者介绍
冯延巳 :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
点绛唇·荫绿围红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归自谣·寒山碧
菩萨蛮·梅花吹入谁家笛
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舞春风
长命女·春日宴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南乡子·细雨泣秋风
长相思
谒金门·风乍起
清平乐·西园春早
谒金门·杨柳陌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芳草渡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鹊踏枝·叵耐为人情太薄
酒泉子·深院空帏
采桑子·画堂昨夜愁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