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古诗翻译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戍边的兵士也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悲苦愁绝。
古诗解释
调笑令:词牌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平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
边草:边塞之草。此草秋天干枯变白,为牛马所食。
尽:死。
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
月明:月色皎洁。
胡笳(jiā):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汉魏鼓吹乐常用之。
绝:极,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
古诗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朝时期,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但在词中却很少见。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
开头“边草”两字重叠,固是词调格律的要求,而在这里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空间的寥阔,同时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渲染了荒凉的气氛。接着“边草尽来兵老”一句,写时间之悠长。边草一次次从生长到枯萎,戍卒年年盼归,从青年到衰老。值得注意的是以“草尽”烘托“兵老”,还暗寓着统治者把戍卒当作“边草”一样看待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不管戍卒死活的斥责和抗议,寄托着对戍卒遭遇的深切同情。
中间一联对句,非常工整。“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前句写边塞冰天雪地,一片银白,“山南山北”点明白雪覆盖面之广阔,“晴”字点明飘雪已经停止,同时为下句的“月明”作铺垫。下句写白雪衬托下的月色分外皎洁,“千里万里”写月亮普照之广,同时也暗寓着边塞与家乡相隔之遥远。人隔两地,但所望之月是同一个月,所以明月是最易引起怀人思乡之景,李白著名的诗篇《静夜思》就是描绘见月思乡的情景,唐代写望月怀乡的诗篇不胜枚计。接着又按格律要求叠用“明月,明月”,使读者更体会到:戍卒面对明月,思乡怀人之情更切,似乎戍卒的思想已长着翅膀飞回了家乡。
结句“胡笳一声愁绝”,一声胡笳使戍卒从思乡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仍旧身在边地,最后用“愁绝”二字表现出戍卒的极端忧愁苦闷,同时也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
全词没有出现思乡怀人的字样,但句句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其特点是全用景物烘托的手法。边地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晴朗夜空的明月,凄凉悲切的胡笳声,所有这些景物描写,都是为了烘托戍卒的心情,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愁绝”二字点明,就显得心情特别沉重而有力。
此词的另一特点是重叠的结构形式。按照词的格律要求,全词有两对叠句,这种重叠通过重复歌咏可加强感情的抒发,同时也起了加深意境的作用。“边草”重叠,形成一种荒凉的意境,描写了戍卒的活动背景,也烘托出戍卒空虚凄凉的心境,这就与单用“边草”二字的作用不同。“明月”重叠,一方面是上句末尾“月明”二字的颠倒,使之与上句转折呼应,这也是转应曲词调的格律要求,形成上下句勾连的格局,可产生回环往复的韵致,另一方面,“明月”二字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明月普照的柔和氛围,烘托出了戍卒思乡怀人的强烈不安的情绪。
全词意境极为深沉含蓄,是中唐文人词中难得的一篇佳作。
古诗作者介绍
戴叔伦 :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戴叔伦《过三闾庙》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戴叔伦《调笑令·边草》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泊湘口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塞上曲二首
与友人过山寺
堤上柳
遣兴
京口怀古
小雪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
过贾谊旧居
夜坐
过故人陈羽山居
过友人隐居
兰溪棹歌
塞上曲二首·其二
雨
题天柱山图
除夜宿石头驿
吴明府自远而来留宿
过贾谊宅
送吕少府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
春江独钓
春日早朝应制
同前
卧病
怀素上人草书歌
题稚川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