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岑参的《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古诗翻译
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古诗解释
秦筝:古秦地(今陕西一带)产的一种弦乐器。筝,一种弦乐器。
“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五色,涂成五色。缠弦,将弦缠在筝上。十三柱,十三根缠弦的支柱。
“怨调”两句:说秦筝声调幽怨缓慢,好似向人倾诉衷肠,一曲尚未弹完,天色就已近午时。如欲语,好似向人倾诉。
“红亭”两句:说在池水树木环绕的空气清爽的红亭上,秦筝忽又弹起《黄钟》和《白经》两支曲子。不知暑:不觉有暑天的炎气。
“清风”两句:说秦筝声音悠扬,如清风飒飒而来,天上的云彩也停下来倾听;至于送客的人们就更被这声音从醉中唤醒而泪如雨下。云不去,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
秦:指地处秦地的长安。聊,聊以,姑且。汝,你。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以“汝不闻”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并且强调秦筝,引起全诗,“苦”,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三、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次点出所弹曲调为《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飒”,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遂有“闻之酒醒泪如雨”一句,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字。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是恰切的。结尾“汝”字与开头“汝7字相呼应,强调“送汝”,而一个“悲”字呼应开头的“苦”字,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古诗作者介绍
岑参 :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岑参《暮秋山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碛中作》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出自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出自唐代岑参的《感遇》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逢入京使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寄左省杜拾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渔父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感旧赋附歌
终南东溪中作
赵将军歌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首秋轮台
江上阻风雨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冬夕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初至犍为作
登凉州尹台寺
火山云歌送别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 其一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