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时间: 2022-11-25 栏目:古诗句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代 / 杜甫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杜甫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古诗翻译

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是东倒西歪不成行。

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官府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古诗解释

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中后期。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

西安北部)一役,死数万人。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进攻南诏(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军大败,死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送行者哭声震野。这首诗就是据上述情况写的。这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辚(lín)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

萧萧:马嘶叫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通假字,同“爷”,父亲。

走:奔跑。

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干(gān):冲。

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

但云:只说

点行( xíng )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

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

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

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还(huán)

边庭:边疆。

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

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汉家: 汉朝。这里借指唐。

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

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陇(lǒng)亩:田地。

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

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更何况。

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

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役夫:行役的人。

敢:岂敢,怎么敢。

且如:就如。

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官府。

比邻:近邻。

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烦冤:愁烦冤屈。

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古诗赏析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古诗作者介绍

杜甫 : 杜甫(拼音:fǔ)(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杜甫的名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石壕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杜甫《春远 / 春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江汉》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杜甫《秋雨叹三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杜甫《春远 / 春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的古诗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登高

解闷十二首 其二

秋风二首 其二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七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二

月夜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六

人日二首 其二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九

绝句

有感五首 其三

畏人

绝句漫兴九首 其六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十

屏迹三首 其二

江涨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得弟消息二首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其二

绝句六首 其六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三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三

赠别郑炼赴襄阳

诸将五首 其五

重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一

望岳

旅夜书怀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鸾鸟诗古诗原文
  • 下一篇: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