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时间: 2022-12-01 栏目:古诗句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宋代 / 王安石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古诗翻译

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古诗解释

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

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

缺月:不圆的月亮。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未央:未尽。

明灭:忽明忽暗。

岁时:时光。

起:起来。

行人:诗人自指。

古诗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050年(皇祐二年)。当时王安石从临川去钱塘,途经弋阳,宿驿站中,秋声扰攘,悲从中来,作了这首诗。

古诗赏析

诗是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刘禹锡《秋风引》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颈联“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心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

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握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尽曲折往复之致。

古诗作者介绍

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王安石的名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伯牙》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王安石《江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将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

王安石的古诗

题友人壁

南荡

登宝公塔

午枕

详定试卷二首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古松

别鄞女

北陂杏花

泊船瓜洲

呈柳子玉同年

次韵和甫咏雪

登飞来峰

郊行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次韵唐公三首 其三 旅思

贾生

寄慎伯筠

将母

出郊

悟真院

元日

筹思亭

梅花

朱朝议移法云兰

书湖阴先生壁

赠曾子固

天童山溪上

秦淮泛舟

    【古诗句】栏目
  • 上一篇:代悲哉行古诗原文
  • 下一篇:描写对一个人失望的诗句,对一个人失望的诗句(32句)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