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诉衷情·七夕》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西风”两句,化用《列仙传》中的神话故事。“缑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山在河南偃师县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梦窗触景生情,借用神话传说开篇。此言其在幻觉中好像看到秋风送着仙鹤降临人世,月色辉映着升仙之地,仿佛自己也可以驾鹤飞升一般。“银河”两句,言七夕之夜晴空万里,天河显得格外明亮,团团星云组成了无边无涯的星浪,幻觉中,词人又觉得有迎客的仙船(贯月槎)正从天河中飘然而来。上片缀连起两则神话传说,使读者阅后也感染到一种飘飘仙气。
“河汉女”三句,应题“七夕”。天孙织女,巧手梳妆,云髻高耸。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边。“阑干”,这里有横斜之意,与唐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意相同。“钗头”三句,地上“乞巧”。与天上王母划钗成河强使织女牛郎一年限见一次一样,人间少妇们七夕欢聚,其实也只有一年一度,所以她们珍惜这一有限时间,穿针乞巧,尽兴游玩,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不知不觉她们在绣楼上度过了一个凉爽而难忘的秋夜。
古诗作者介绍
吴文英 :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 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莫道蓝桥路远,行云中隔幽坊。 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 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莺啼序·春晚感怀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唐多令·惜别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解语花·梅花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醉桃源·元日
满江红·翠幕深庭
高阳台·落梅
花心动·柳
忆旧游·别黄澹翁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点绛唇·时霎清明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天香·蜡梅
宴清都·连理海棠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风入松·桂